“中国舞台”在海外生根 全球故事在申城上演
本报见习记者 孙彦扬
“舞蹈和编曲都很动人,舞台整体颇具现代气质,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出彩的‘新式中国舞剧’。”欧洲艺术节协会主席扬·布里耶斯如是评价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舞剧《李清照》。在上海天蟾逸夫剧院里,坐在观众席的加拿大君士坦丁堡乐队成员,被舞台上的南戏瓯剧《张协状元》深深吸引,“我们喜欢剧中的历史与情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这可能就是艺术的魅力”。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演艺项目交易市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艺大会发挥联通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优势,促进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打造标杆性文化交流的“上海平台”。为期四天的本届演艺大会于10月21日落下帷幕,汇聚全球500多家专业机构和2000余名业界嘉宾,以“研讨+配对”的定制化洽谈 方式,为创意方、平台方、投资方提供深度对接、多点互联的机会,一站式接洽海内外优质演艺资源。
海内外双向“走出去”
步入演艺大会的展厅,“蓝色风暴”正在席卷现场。这是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蓝人秀”,身上涂抹蓝色颜料的演员们扛着音响同观众互动,演员不发一言,而所到之处皆是欢呼。“蓝人秀”产品经理艾琳·阿尔布雷希特告诉记者,他们去过全球20多个国家300多个城市,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上海驻演。“我们将打击乐、喜剧与互动艺术融合,希望成为上海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过一条马路看一场戏,文化惠民无处不在。“演艺大世界”将补贴票的机器搬进演艺大会现场,吸引了正在巡游的“蓝人”们驻足,看到同为“蓝人”的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售票界面,他们表现出的夸张肢体语言引得现场观众大笑。“刚才有一位展商就买了张80元的补贴票,一张票省了200元钱。”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演艺大世界’在全市投放了19台补贴票机器,市民持身份证即可购买。这次来到演艺大会,也是同全球艺术机构交流上海演艺消费集聚品牌的建设经验。”
更多来沪的艺术“掌门人”走进上海的城市舞台。欧洲艺术节协会主席扬·布里耶斯已是第七次来沪,用他的话说,“我见证了上海二十多年的成长”。他已记不清首次来上海的年份,但是“浦东当时还只有东方明珠塔”。他看着浦东这些年的变化,眼神分外坚定:“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必须要蓬勃深厚的文化支撑,这也是我眼中的上海。”扬·布里耶斯刚从香港的艺术节赶到上海,并在上海看到很多“熟面孔”,他说:“从香港到上海,一个更大的艺术交流平台正在建立。”
在本届演艺大会上,多家中外艺术机构、艺术家以及经纪公司迎来重要项目的“签约时刻”。国际演艺协会首次组团式参会,并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链接全球演艺市场、服务全球演艺交流的全新平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宣布,将策划推出“肖赛在上海·冠军首演”等系列活动。英国萨德勒之井剧院、香港芭蕾舞团、上海大剧院、英国古典音乐经纪公司伯乐艺术等多家中外艺术机构也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布兰诗歌》的访沪演出,以及安娜·奈瑞贝科的上海独唱音乐会等。
“朋友圈”持续扩容
本届演艺大会开幕当天,作为9场专业对话之一的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年会举行。截至目前,联盟已有来自50个国家的186家成员机构,“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新加入联盟的机构共有6家,分别来自白俄罗斯、北马其顿、墨西哥以及中国。
黑山科托尔艺术节有个“中国舞台”,已有7年历史,总监雷特米尔·马蒂诺维奇告诉记者,今年5月,黑山科托尔国际艺术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签署了加强友好交流备忘录,紧接着在整个巴尔干地区开展了9场“中国舞台”音乐会,推出中国的乐队及年轻声音,以进一步推动同中国的跨文化交流。除了艺术节总监的身份,雷特米尔还是一位钢琴家,自2006年始,他每年都会到中国演奏,再把他眼中的中国艺术引至欧洲。演艺大会展厅内,雷特米尔好奇地问起上海戏曲中心的剧目情况,他告诉记者:“我们想把原创、传统、正宗的中国音乐带到欧洲,因为我知道那是欧洲观众的‘心头爱’。”
以丝绸之路国际联盟为纽带,更多的中国原创作品正在“出海”。上月,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杂技剧《天鹅》赴俄罗斯巡演,获得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观众的喜爱。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有多年友谊,助推大量中国原创作品走上国际舞台。“我们合作的不仅有茅威涛、金星等成熟艺术家,还有中国的年轻力量,很多人是上海戏剧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的毕业生。作为丝盟的一员,我们是文化连接的桥梁。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对‘中国精神’最精彩的喻言。”国际戏剧领袖协会主席、锡比乌国际戏剧节论坛主席奥塔维恩·赛尤说。
交流是双向的。在本届艺术节57台主板演出项目中,有10多台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典之作。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表示,未来将加强内部对话互动,加快联盟扩圈步伐,助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