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爱情永远是年轻》面世,军旅作家石钟山有点忐忑——
曾经的“激情燃烧”能否打动当下年轻受众
本报记者 许旸
“那是一个盛产英雄的年代,那也是一个生长爱情的年代。”石钟山最新长篇《爱情永远是年轻》由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一开篇就道出了小说交织的双重线索——既勾勒军营英雄的理想主义追求,也书写感情流淌之处命运的起承转合。
“如果说军旅题材是我的文学根据地,希望自己能在旧地标开拓新意,丰富传统军旅文学表达的脉络。”日前,作家、编剧石钟山来沪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从事写作40多年,创作已经成了生活中“呼吸一般的存在”。“从小在部队大院里听着嘹亮军号声长大,养成珍惜时间、严格作息的习惯,对于写作长跑也有助力。我好像写不腻,也不想重复自己,总感觉还能挖出一口‘新泉’。曾经的‘激情燃烧’与‘热泪盈眶’能否打动当下年轻受众?我有点忐忑,期待通过小说答卷与读者共振共鸣。”
摆脱对军人形象单一脸谱化书写
《爱情永远是年轻》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起,以山水市技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艾红莓与军区大院子弟吴桐的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军二代、退役军人等群体,从部队生活到改革开放时期投身实业或转战商场的轨迹。热火朝天、澎湃飞扬的故事背后,承续了石钟山一以贯之的激情和细腻,也抒发对人性和正道的思考。“人生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努力让自己的选择变完美。”书中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站在爱情、生活、人生的抉择路口,有坚韧也有迷惘,有收获也留下遗憾,呈现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多元“她力量”。
作为“岁月镏金”系列新作,石钟山首次尝试女性视角叙事,讲述跨越40年的爱情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巨变。“再钢铁意志的军人,也是凡人肉身,也有世俗烦恼。我希望还原军人硬核性格里平凡真实的一面,摆脱对军人形象的单一概念化脸谱化书写。”
出身军人家庭,从小热爱军营,石钟山的作品洋溢着朴素的情感。1989年进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可以说是石钟山创作的分水岭,此后他写下“兵味”小说《大风口》《新兵三事》《兵舍三味》等。无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从戎马岁月过渡到和平生活,还是《幸福像花儿一样》令人津津乐道的戏剧化军营故事,战争的硝烟和历史的记忆更多是一种时代背景底色,作家在诉说历史和塑造英雄时,侧重的却是生活中百感交集的情感。“对爱情我一贯持有敬畏之心,我选择通过时间的滤镜去追溯那些曾看到的、领略过的情感故事,去呈现爱情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蜕变过程,也传递我对英雄的丰富理解。”
小说改编并非“简单的技术重复”
从“青春成长”三部曲《春风十里》《五湖四海》《芳华颂》到《永不消逝的军歌》《问苍茫大地》等,高产的石钟山把军人情感生活演绎成作品叙事主轴。“作家的使命要写自己经历过的、看到的、感悟到的,献给没有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读者,让他们从其中吸取一点点人生经验。如果读到某处,有一种动心或心被揪住的感受,那也是作家的成功。”
评论家孟繁华认为,石钟山既追求小说的可读性,注重情节的连贯和人物的完整,对本土的文学传统有很好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物,特别是为当代文学长廊增添了不少出彩的军人形象。
石钟山作品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百花文学奖等。而自《激情燃烧的岁月》起,其创作的中长篇小说屡屡改编成电视剧,引发收视热潮。《父亲进城》《幸福像花样灿烂》《军歌嘹亮》等40多部小说被搬上银幕荧屏,成为家喻户晓的军旅题材影视剧。2009年踏足电视剧改编行列,他先后制作《幸福的完美》《军旗飘扬》《军礼》《幸福在路上》《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等热门电视剧。
多年游走于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等身份之间,是否训练出迥异的艺术思维?写小说会不会下意识“影视习惯先行”?对此,石钟山认为:“小说是写给自己的,编剧、导演、制片人更多是服务于市场和投资方。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剧本,都要让人物塑造立得住,情节转折说得通,完成对文学信念的跋涉,尽可能保持一部作品的艺术完整性,让作品自己说话。”在他看来,编剧改编作家的作品并非简单的技术重复,“从小说到剧本,涉及对作品的熟悉度、认知度和覆盖性,要服务于不同媒介的传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