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为长城守护构筑坚实法治防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今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展40周年。日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了2024年1月最高检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协同做好长城保护“大文章”的典型案例。
北京段长城总长度 520.77 公里,自东向西蜿蜒穿越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六个区,是中国现有长城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但与此同时,长城保护也存在着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在北京怀柔,磨石口关长城马道架设的7根线杆存在长达四十多年。如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怀柔区检察院通过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组成文物部门牵头制定方案、城管委与经信局督促、属地协调、企业实施的“线杆移除”工作专班推动落实。在办案中,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给予大力支持,北京市文物局第一时间请示国家文物局开辟快速通道,并邀请长城修缮专家、兴隆门瓦作第十六代传人程永茂老先生全程指导、监督,协同相关部门推动有序移杆7根、撤线6千余米,在基本不影响民生用电和通讯、确保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仅两个月便高效修缮了长城本体、恢复了长城风貌。该案系北京市“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首例案件。
保护长城,聚焦民生福祉也是题中之义。针对村民为生活便利搭建的设施不能粗暴地一拆了之。比如,怀柔区检察院在推动相关部门督促五家线杆权属企业自筹经费开展移杆撤线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不占耕地、不毁树木、保障供电、保障通讯”的原则,按照选址铺线、新线通电、旧线撤线、线杆移除、坑位填补的施工路径进行,运用“无人机撤线”等技术手段,充分保障周边村民正常生产生活。
延庆区检察院考虑到长城本体架设铁质登梯是为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拆除膨胀螺栓、采用软连接方式加固铁质登梯,实现长城保护与民生保障的统一。
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祁治国介绍,各院针对长城保护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实地踏勘、全面排查,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重点加强对长城城墙、城堡、敌台等不同类别文物本体的保护,督促保护长城点位19处,重点推动拆除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11处,移除线杆24根,清理耕种200余平方米,清理杂物70余处,清理植被70余处。
在长城保护过程中,北京检察机关明确提出系统性保护要求:即坚持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注重文物本体与长城文化的双重守护;努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柏峪燕歌戏”由戍边官兵军乐、军歌演化而来,具有400多年历史,是门头沟黄草梁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入选第一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柏峪燕歌戏”目前仅有三名区级非遗传承人,均年事已高,部分剧目唱词失传。
为此,门头沟区检察院督促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研究非遗传承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制定分层级、有步骤的整改方案:开展抢救性保护,目前已完成32个项目传承人口述、实物记录采集和27出戏词剧本的电子性数字化存储;出台传承机制,制定《柏峪燕歌戏保护传承机制》挖掘年轻力量,制定《非遗进校园工作机制》培养未来传承人;深化非遗品牌,持续塑造“柏峪燕歌戏戏曲(文化)节”活动品牌,并推动与区级扶持品牌有机贯通,探索“非遗+旅游\教育\品牌”深度融合发展,让这一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生。
保护长城,也要满足人民群众亲近长城的需要,才能让长城持续焕发活化利用的光彩。平谷区检察院发现部分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越野赛事,依托环长城步道开展,但部分赛事路线经过“原生态”长城本体,存在损害长城本体的风险,督促相关部门强化对该类赛事活动的监管,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监督赛事举办方后续重新设计赛事路线,避让长城本体,在确保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让参赛选手通过环长城步道依然能近距离感受到长城的壮美。密云区检察院则推动相关部门启动密云区《长城城堡活化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长城城堡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在工作过程中,检察机关和文物等相关部门与“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形成合力,因为长城保护的共同目标“拧成了一股绳”。平谷区检察院与文物部门合力共助长城城砖“回家”,联合发布倡议书。村民们积极行动,交回近千块城砖。部分城砖后续经鉴别,将用于将军关长城点段的展示、修复,让长城的历史风貌得以延续。
祁治国表示,长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北京市检察机关通过促进多部门联动、引入多专业支撑、推动多主体参与,共同编织一张紧密联结、多元共治的保护网络。接下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将继续深入推进“长城保护公益行动”,追寻“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精神足迹,以检察公益诉讼的生动实践做好长城保护“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