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通胀的“取景框”式浪漫,尴尬了谁

作者:范昕 来源:文汇网2024年08月14日

本报记者 范昕

这个夏天,形如巨型取景框的一类户外装置成为全国多地的网红打卡点,引得许多人在此停下脚步,定格“镜头下的人生一瞬”。细心的人们发现,此类装置无论取景框般的外观、临水而置的展陈方式还是底部电影滚动字幕形式,都与去年11月起亮相上海西岸美术馆北广场的当代艺术家郭熙公共艺术作品《无尽影院》如出一辙。大半年前令人惊呼“上海独有”的这份浪漫,如今出现在全国各地,于社交媒体上被接二连三晒出……其中近乎雷同的疑似“盗版”,让人多少有些尴尬。

显然,别具一格的公共艺术给城市文旅带来的导流效应已被看到。与此同时,迅即蔓延开来的“取景框”风潮,又让人不禁联想起近几年“我在××很想你”路牌的病毒式传播。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艺术?优秀的公共艺术又如何不在流行风潮之下被消耗?这些都是值得业内思考的话题。

视觉中国供图

出彩的公共艺术,筑就独特的文旅景观

文化兴市,艺术建城。在世界各地,公共艺术正成为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与想象的催化剂,筑就一道道独特的文旅景观。

《无尽影院》就是近期的现象级公共艺术作品之一,首现于上海徐汇滨江。这一偌大的取景框邀请迎着江风的市民游客走进来,成为自己人生剧场里的风景,引得人们跃跃欲试,纷纷拍照打卡。说到公共艺术带来的强劲导流效应,不得不提的更有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以动物形象为主题的大型户外雕塑——他将经典的浴盆黄鸭仔造型放大创作而成的“大黄鸭”近年来走遍全球,通过放大日常让世界变小,抓住人们的视线,亦改变观众对装置及其所在空间的看法,每到一处总能形成火爆的城市打卡点。霍夫曼进而还以类似的创作手法为更多城市定制动物户外雕塑。半年前,惊现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的一只高达20米的“北极狐”艺术装置,就是出自其手,使用了约38万张泰威克环保纸张,通过手工粘贴的方式,展现北极狐蓬松毛发的效果,传达出“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三年前,他为都江堰仰天窝广场打造的“自拍熊猫”艺术装置,也吸引不少游客专程打卡围观。

全球范围内,甚至有一些公共艺术成为经典,被赋予地标性意义。形如巨大豆荚的公共艺术作品《云门》,是英国艺术名家安尼施·卡普尔为芝加哥千禧公园创作的,早已成为芝加哥不容错过的地标。其不锈钢镜面外表恰可映照出摩天大楼、蓝天白云以及望向它的游客自己,而所有映象又都会因雕塑椭圆的外形扭曲而富于趣味。前段时间出现在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高达8米的移动双人雕塑《阿里和尼诺》,静静伫立在黑海海岸边,自2010年问世以来成为其所在的格鲁吉亚海滨小城巴统最吸引人的神秘风景之一。出自格鲁吉亚雕塑家塔玛拉之手的这件公共艺术作品,讲述的是一个类似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虐心爱情故事。每天19时,两尊雕像开始向彼此移动,慢慢靠近,当穿越彼此的身体之后,又背向渐渐远离,被认为诠释了爱情的全过程。

泛滥的网红文化,或将降低审美的感知

越是受瞩目,越容易被效仿。“取景框”式公共艺术风行多地不是偶然。霍夫曼的“大黄鸭”此前就曾频频陷入被山寨的尴尬。运用类似《云门》一类创作原理的公共艺术亦不在少数。很多城市都有一面网红大字墙,其中以INS风格居多,整面墙上最吸睛的便是以巨大汉字书写的城市名称。“我在××很想你”“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等有着相同蓝白配色的路牌,更是一度成为流量密码,几乎遍布全国各大景点。

在业内看来,这或许与近年来打卡文化的兴盛紧密相连。颜值高、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往往成为很多人拍照时热衷于寻求的背景板,在社交媒体上秀出。艺术从业者孙小贝认为,网红打卡点在社交平台上形成的热门话题,的确能够成为助推当地文旅的有效手段之一,带来线上线下联动的积极影响。然而,当一个热点火爆后,为了流量加持,出现更多效仿的山寨版,是值得警惕的。从技术层面来看,效仿某些作品的确不难,但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名片,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属性与美育影响力,山寨作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一座城市的文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她认为在网络发达的当下,社会各界更应注重版权意识,有版权保护才有文化创新、艺术惊喜。

也有人忧心,泛滥的网红文化,将造成审美的趋同,甚至降低人们对审美的感知。艺术评论家、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向记者坦言,这意味着快速传播的流行,将导致同质化,最终可能只是一阵短暂的风潮,甚至成为一种被嫌弃的套路。“我在××很想你”等网红路牌近来遭遇的风向反转耐人寻味,起初这样的景观被认为颇有温度,如今渐渐被大众视为“土味路牌”,话题#忍网红路牌很久了#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与此同时,傅军也提醒,一方面,公共艺术不同于个人的艺术作品,其创作需要考虑受众,另一方面,公共艺术又不能被大众的偏好牵着鼻子走,一味迎合大众的拍照打卡需求。城市真正需要的公共艺术,应当追求与所在地域文化相关的独特表达,力争成为留得下来、传得久远的经典。

【责任编辑:李丹萍】

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43

起个大早去看人间烟火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33

历经700年的理想都城 北京中轴线一直在生长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6:25:33

10后的文学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08-01 08:50:26

彭明瀚:把海昏侯博物馆建到考古现场去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6:38:08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7:50:27

建盏为什么和宋代茶文化最般配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8:28:21

“三辞桂冠”的季羡林 中国学问家的典范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9:34:54

直播时代,读书别丢掉自我发现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6 06: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