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每个人都会是无障碍环境受益者

作者:谢洋 江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年08月06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江畅


近日,《抓娃娃》《异人之下》等热门电影在影院上映,除了推出面向普通观众的版本,还推出了无障碍版,视力障碍者也可以去电影院同步“看电影”,听特制的解说音轨来欣赏故事情节。

7月30日,在由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于广西南宁举办的“融合向未来”媒体培训研讨班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处长赵光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感到欣慰。他表示,自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以来,人们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键词搜索指数呈上升趋势,大量无障碍版电影的出现让盲人朋友平等享受观影乐趣,不少景区也开通了无障碍旅游线路,方便残障人士和所有有需求的人士。


不是只有残障人士才需要无障碍环境

所谓无障碍(Accessibility),联合国的定义是:提供无论是虚拟还是实体的灵活的设施和环境,以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和偏好,这可以是容易接近、到达、进出、与之交互、理解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的任何场所、空间、项目或服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保护项目官员李侁瑞在会上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对每个人的影响。江畅/摄

“简单来说,就是消除影响人们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比如影视作品中加上字幕、手机中的图文识别功能、静音模式下的震动提醒功能、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车位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保护项目官员李侁瑞在会上介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障人士8500多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过2.9亿,占全国总人口21.1%。“许多人的残障状态是老年后才形成的,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的残障人士、老年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 李侁瑞说。

李侁瑞补充,不是只有残障人士才需要无障碍环境,每个人都会是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者、受益者。当一个人带着沉重的行李箱出行时,无障碍坡道与电梯会为他带来便利;当你在不方便听语音的场景下,收到一条重要的语音消息,语音转文字功能就为你提供了无障碍支持。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残障体验。有研究测算表明,在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国家中,每个人一生中平均约有8年或生命11.5%的时间,生活在残障状态下”, 李侁瑞说,“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受益者。”


不只是修个盲道那么简单

从“残废”到“残疾”,再到“残障”,这是社会对残障人士称谓的变化,语言上的改变,体现了人们的理念革新和社会文明进步。与此同时,社会对于“无障碍”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孙计领博士介绍,我国的无障碍概念发生了四个显著变化:设计理念从聚焦残疾人需求的无障碍设计,转向面向最大多数的通用设计;受益群体从残疾人扩大为全体社会成员;目标导向从消除环境障碍转向改善人的功能和能力,保障平等权利与合法权益;建设范围从物理环境拓展到全面的环境,包括信息、产品和服务等。

李侁瑞分享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前在宁夏举办的一场气候变化议题的工作坊。为便于视力障碍的儿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概念,工作人员将代表陆地的积木、代表冰川的冰块都放入水池中,随着冰块融化,水池里水位上升,视障儿童通过用手触摸、测量的方式感受到发生的变化,并通过触摸凸起的3D立体地图感受不同地点的海拔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相关概念。

“不是修多少公里盲道、设置多少间无障碍卫生间就可以了,无障碍环境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对建筑、交通、信息交流和服务等环境进行全面无障碍优化。” 孙计领说,政务、银行、学习考试、手机、网络等信息渠道需要无障碍化,教育、图书、电影、电视剧、旅游等文化领域也需要无障碍化,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共享美好生活。

在孙计领看来,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是负担和成本,而是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既然每个人都需要无障碍环境,尽早依法依标建成会避免后续改造的不必要成本。此外,无障碍环境还会提高残障人士劳动参与率和社会参与程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孙计领说。


融合,而非孤立


“我发现一只虫子躲在树叶上,小小一片叶子能为甲虫挡去烈日,那小小的我一定也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吧?”在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共同主办的“残障融合”主题儿童青少年摄影展中,一名13岁的残障小朋友拍摄了一只小虫在叶子下乘凉的照片,配文中,小朋友写下了这段话。

“残障人士,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需要,都与非残障者相同。我们不应带有偏见地对待残障人士,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平等成员。” 李侁瑞说,在一个平等、融合、共享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潜能。

从一开始称残障人士为“残废”,对残障恐惧、排斥甚至歧视,到如今的接纳、理解、融合,社会在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积极立法、推行各类政策、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融合教育,为残障儿童提供无障碍学习环境;《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让视力障碍者及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可以更便利地阅读已出版的作品……

202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被列入立法计划。2022年10月,完成初次审议,实现了当年列入计划、当年完成起草、当年提请审议。2023年6月,进行三审并表决,最终高票通过。

赵光说:“这么快的速度是比较少见的,这充分说明国家和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非常重视和支持。”

“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既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维护其人格尊严、提升其生活品质,也有利于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充分彰显了国家的责任担当和社会的温情。” 赵光说。

【责任编辑:黄冲】

研学游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满意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43

起个大早去看人间烟火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9:27:33

历经700年的理想都城 北京中轴线一直在生长

中国青年报2024-08-02 06:25:33

10后的文学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08-01 08:50:26

彭明瀚:把海昏侯博物馆建到考古现场去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6:38:08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7:50:27

建盏为什么和宋代茶文化最般配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8:28:21

“三辞桂冠”的季羡林 中国学问家的典范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9:34:54

直播时代,读书别丢掉自我发现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6 06: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