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上清华学“空调”!他理由是:怕热!

来源:清华大学2024年08月02日

夏日炎炎

人群川流不息的地铁里

却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风从何处来?

答案就隐藏在安检口外

一扇不起眼的小门里


穿过狭长的走廊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映入眼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5级校友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副董事长

李国庆

熟稔地穿梭在隆隆作响的机器中

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从业30余年

李国庆参与过30余项国内外工程

拿下了30余个专利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两次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次

打破国内外先例,屡创行业奇迹

他始终致力于让地铁

“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更智能”


让我们一起走近

“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共同感受清华人在各行各业

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



一次创新,省下数亿资金


1985年,河北徐水商庄村

高三从文科转到理科的李国庆

以全县第一的成绩

考入清华大学暖通空调专业

“我从小就怕热

当时听说热能工程系里有个‘空调专业’

听人家说能调节温度

让夏天更凉爽、冬天更温暖

我就很朴素地觉得

这个专业可以造福人类”


大学时期,李国庆赴上海实习


毕业后,李国庆加入了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

从基层技术人员做起,投身建设一线

在这个“接地气”的行业

将清华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

一次又一次的工程实践



李国庆在地铁站制冷机房检查设备


我国地铁建设初期

将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隧道通风

和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简单叠加

是搭建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方式

然而这种“加法”也使得地铁

投资、占地、能耗等各项指标居高不下


面对地铁少则七八亿

多则十亿的单公里综合造价

李国庆有了新的想法

如果能将两个系统合并在一起

那么不就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


打破已经较为成熟的体系

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在国内外没有先例

且前期投入需要自负盈亏的情况下

几乎没有厂家愿意相信

年轻的李国庆提出的改良方案


“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是要亲自去做”

虽然跑遍全国30多家企业,四处碰壁

但李国庆并没有因此选择放弃

事情的发展也在他执着的坚持中

迎来了转机


李国庆(中)在车站制冷机房和同事交流


清华大学暖通空调专业教授彦启森

和中国暖通空调学会会长吴元炜

认可了李国庆构思巧妙、推理严谨的方案

并为此召开十余次论证会

呼吁行业企业投入研发,将设计思路落地

最终,3家企业愿意接下这一挑战

并于5年内完成了所有的研发任务


重新整合和改进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

在李国庆预期的轨道上稳步运行

原本200米的车站缩减至176米

仅北京地区五号线和十号线一期

38个站土建工程造价

就因此省下了1.9亿元

此外,在新系统的高效率下

每年还能节省下上千万的运营费用




为地铁安上“智慧大脑”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

通风空调系统占据了

地铁系统总能耗的30%~50%

占地可达车站总建筑面积的30%

改良这一“能耗大头”与“占地大户”

一直都是长期困扰地铁建设的难题


服务重大需求,攻关核心技术

多次请教名家学者、调整设计思路后

李国庆创造性地提出

将占地面积大的集中通风空调机房

分散为若干的占地面积小的机房

同时与地下车站通风系统

排烟系统有机结合


李国庆(左)在施工安装现场查阅图纸


这套满足地下车站所需功能的

“空气-水通风空调系统”

在降低土建规模的同时

还能将通风空调系统能耗降低25%

单个车站每年可节省电费73万元


行业内,设计费与工程造价成正比

压缩规模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与更少的收入

有人曾向李国庆发问

“难度又大,又要担风险

设计费也要降,你为什么这么做?”


“我们要本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做事”

李国庆回答

“清华有一句话

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

而健康地工作也不是平平淡淡地工作

我们一定要做出成绩来

有独到的贡献,这样才有价值”


李国庆(中)和同事在地下车站现场讨论地下车站空调系统运行方案


在拥抱节能环保的过程中

李国庆也没有放松对健康舒适的追求

“炎热的夏天,当乘客从38度的室外

进入26度的站厅后

瞬间的冷气扑面而来

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

甚至对健康不利”


面对车站内外温差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李国庆以人类医学指标为依据

建立“地铁乘客动态热舒适自适应理论”

在入口通道、站厅、站台以及车厢等

不同功能区

设计不同的温度与湿度标准

解决了过去无法准确预测乘客热舒适度的难题


告别“恒温空调”迎来“变频时代”

为地铁安上“智慧大脑”的同时

也为乘客带来了更为安全舒适的体验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庄等地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带领中国地铁走向世界


科技报国的道路上,李国庆坦言

“有过困难、有过压力

有过难度,而且极其巨大

但是就有一点

从来没想过退缩”


从北京、广州、杭州

到德黑兰、阿斯塔纳

毕业后投身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建设30余年

李国庆主持了

中外多个城市30余项地铁工程

手中诞生了数十项专利技术和发明

以“奇思妙想”推动着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他屡创中国地铁通风空调领域新记录

参与编写的《地铁设计规范》

作为国内首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规范

为整个行业其它规范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李国庆在设备控制室检查新设备


“时代的进步已让我们明白

高尚的人生就要追求生活的尊严

国家给予他的种种荣誉证明了他的贡献”

清华大学1957级校友

暖通行业泰斗吴德绳教授

给予了李国庆一个中肯的评价


如今已经是集团副董事长的李国庆

仍然没有放下科研的任务

目前北京地铁出发线的通风空调改造

和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升级

是他工作的重心


李国庆(前排中)在地下区间隧道现场调研


“除了安全便捷的环境之外

我希望用最小的代价

更高的速度、最少的能耗

把乘客安全运送到想去的地方”

被问及从业多年心中的理想时

李国庆动情地描绘了他的愿景

在地铁提质增效的百年大计上

李国庆与通风空调系统的故事还在继续

……


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

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

【责任编辑:曹竞】

10后的文学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08-01 08:50:26

彭明瀚:把海昏侯博物馆建到考古现场去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6:38:08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7:50:27

建盏为什么和宋代茶文化最般配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8:28:21

“三辞桂冠”的季羡林 中国学问家的典范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9:34:54

直播时代,读书别丢掉自我发现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6 06:05:47

2024贵阳心回山湖音乐节收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5 13:42:04

数字化揭开长城神秘面纱|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3 08: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