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一年前写下心愿卡的她,圆梦复旦!经验来了~

来源:复旦大学2024年07月30日

7月25日,山西省太原市常青藤中学的李蓓蓓在网页上查到自己被复旦大学录取,她翻出夹在文件袋里的半张明信片心愿卡,上面写着“我在复旦想见你”和复旦的“复”字。


1300多公里外的上海,复旦山西招生组成员、同样毕业于常青藤中学的校友吴泊瑶收到李蓓蓓录取消息,激动地留言:“欢迎!!”。随后,她翻找出另外半张心愿卡,上面写着李蓓蓓的名字和复旦的“旦”字,“这下可以合二为一了”。


一张明信片,一半写山西,一半写复旦。这件事,复旦山西招生组坚持了两年。


两年间,2000多张这样的明信片,被送至山西十几所高中,每一张上面有学长学姐写下的祝福,给学弟妹们捎去一份鼓励,也种下一颗走近复旦的种子。



不久前,复旦大学山西籍学生还手写89张明信片,送给从晋宁革命老区来沪参加首届“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的山西籍学生。




与复旦的故事

一年前就开始了

说起李蓓蓓和复旦的故事,其实,早就开始了,用她的话形容是“水到渠成”。


高三上学期的一个下午,刚结束一场考试的李蓓蓓,匆匆和同学赶到学校会议室,向就读复旦的学姐了解校园生活和培养方式。“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复旦不少社科类项目面向国际开展,很国际化。”


李蓓蓓的心愿卡


临走前,学姐递给她一张一分为二的心愿卡,左边写着姓名、梦想学校和写给高考后自己的话,右边写着“我在复旦想见你”。“如果高考后心愿达成,则重新合二为一”,学姐笑着对她说。


回到教室,李蓓蓓将心愿卡收起来,并将收到的复旦相辉堂的贴纸贴在英语练习本上。“我当时并没有写下梦想院校和写给高考后自己的话,只写了自己的名字。我把这些都放在了心里。”



听从自己内心的安排,这是李蓓蓓在学习上所坚持的态度。课堂上,她注重听课效率,寻找课堂中启迪心智、打开思路的时刻,“这样做,效率远高于‘开夜车’或是题海战术”。


不困于一时成绩,考试后,她及时复盘。她有一个计划本,根据试题中反映出的问题,对备考计划进行查漏补缺。“这能帮助自己清晰认知每个阶段的进度、得失,也能让自己在奋斗中化解焦虑和不安。”


正如她选择的那张心愿卡所写,“年轻人,你的任务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她的付出,结出果实。


让李蓓蓓高兴的是,自己被录取到的社会科学试验班正是她的兴趣所在。


“我喜欢社会学,它综合了我对人文社科理论探索的需要,综合了和人、和田野打交道的需求,满足了我作为文科生的理想和使命感。复旦社科试验班是大类招生,培养综合、涉猎广泛。我能在大一就接触到政治学、社会学等新领域、新知识,参加各类讲座、社会实践,找到热爱的方向。在复旦放开眼界,甚至站上国际舞台,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在上海:一张明信片,

埋下一颗想走近复旦的种子


听闻李蓓蓓考入复旦,吴泊瑶很是开心。她是李蓓蓓拿到的心愿卡设计者之一。


“这个心愿卡我们用了一个星期来设计、制作。虽然上面写有‘我在复旦想见你’,但同学们可以填写自己心仪的院校。我们希望身体力行,传递复旦激励、包容的精神气质。”

吴泊瑶与队员设计的明信片心愿卡


写明信片是复旦山西招生组的传统。


招生组组长、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耿昭华介绍,为了给学弟妹们一份鼓励,增进学弟学妹对大学、对复旦的畅想,从2022年开始,招生组自主设计、印制2000多张带有复旦风景、复旦活动的明信片,同时邀请山西籍复旦师生亲手写上祝福的话,留下中学班级、复旦年级专业、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送到山西十多所中学。


明信片之外,招生组还与学校教务处、招办等部门请教合作,在山西与复旦之间开展研学、落地“步青计划”,邀请复旦教师定期前往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授课,让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大学的科研、学术氛围,与名师大家对话。


晋城一中2021届毕业生李晓宇,2019年来复旦参加研学活动,听了材料科学系梅永丰教授的报告。两年后,他考入复旦技术科学试验班,并在大二参加梅永丰组织的实验室参访活动,进入大课题组,开展一系列科研训练,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今年暑假,他入选“卓博计划”,将进入梅永丰课题组继续读博深造。







在复旦做卓越而有趣的人

6月高考结束后,李蓓蓓详细了解复旦招生计划,询问了专业设置、勤工助学、支教实践项目等问题。


“高考结束,我还有些迷茫。在校园开放日和高招答疑活动上听了复旦老师们的介绍,我对在复旦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我的向往也更多了。”


临走时,她收到耿昭华送来的一张复旦明信片,正面手绘的老校门在一片葱葱绿意间矗立着,背面是一句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李蓓蓓收到的明信片


在交流时,她对“做一个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我想这也代表了一种复旦气质。我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卓越而有趣的人。”

【责任编辑:曹竞】

彭明瀚:把海昏侯博物馆建到考古现场去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6:38:08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7:50:27

建盏为什么和宋代茶文化最般配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8:28:21

“三辞桂冠”的季羡林 中国学问家的典范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9:34:54

直播时代,读书别丢掉自我发现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6 06:05:47

2024贵阳心回山湖音乐节收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5 13:42:04

数字化揭开长城神秘面纱|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3 08:15:49

文化产业专家:年轻一代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2 14: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