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给瓷器打个“包袱”

作者:张依盟 刘燕 王春鹤 来源:大众日报2024年07月28日

本报记者 张依盟

本报通讯员 刘燕 王春鹤

暑期“博物馆热”升温。走进淄博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厅,一抹娇俏的“身影”吸引参观者驻足欣赏。

这是一件民国仿乾隆时期的粉彩包袱瓶。它通高27.5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8.1厘米。瓶为圆口,直颈,鼓腹上下斜收,圈足外撇。口沿外饰一周桃形花瓣纹,瓶腹部绘干枝梅花、茶花图案,圈足外饰一周长方形珍珠蕉叶纹饰。

称它为“包袱瓶”,是因为在它身上裹着一件红色的包袱。包袱采用胎浮雕,施红釉,七层折叠,每层上描金彩八宝纹,包袱的两角很自然地搭扣在瓶颈处。鲜艳的红色包袱,加上淡雅的梅花、茶花图案,远远望去,仿佛一位端庄秀丽的少女,身披大红斗篷,在那里静静地眺望远方。

瓷器作为历朝历代的宠儿,发展到清代,在胎、釉、装饰各个方面都超越了前代,在形制、纹饰和釉色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包袱瓶正是这一时期瓷器器形创新的一种具体表现。清代除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等品种外,粉彩、珐琅彩等是这个时期特有的名贵品种。粉彩包袱瓶就是这个五彩缤纷时代的产物。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低温烘烤而成。清代康熙末期,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阶的配置技法,创造出了粉彩。这种白色颜料俗称“玻璃白”,因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效果,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能通过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获得一系列不同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这种釉上彩被称为“粉彩”。

粉彩在艺术上讲究淡、细、匀、柔、俏,迎合了从皇室宫廷到达官显贵的欣赏要求,也深得民间喜爱,从而发展迅速。雍正、乾隆时,粉彩瓷成为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粉彩瓷的主要器类有碗、净水瓶、盘、炉、灯等,装饰花纹主要有花卉、仕女、龙、凤等。

“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据说慈禧太后对这个器形特别钟爱,包袱瓶因此成为后世争相仿制的样品。这件民国仿乾隆时期的粉彩包袱瓶,充分体现了粉彩工艺的特点。整件器物造型端庄典雅,包袱颜色鲜艳,纹饰舒展流畅。梅花、茶花采用写实手法,勾画简洁洗练,设色淡雅。花枝、花叶、花朵用粉彩表现出来,具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在整体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特征。

【责任编辑:李丹萍】

彭明瀚:把海昏侯博物馆建到考古现场去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6:38:08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7:50:27

建盏为什么和宋代茶文化最般配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8:28:21

“三辞桂冠”的季羡林 中国学问家的典范

中国青年报2024-07-26 09:34:54

直播时代,读书别丢掉自我发现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6 06:05:47

2024贵阳心回山湖音乐节收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5 13:42:04

数字化揭开长城神秘面纱|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23 08:15:49

文化产业专家:年轻一代能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12 14: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