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刚健、深厚、温馨、灵秀集一地,唯有江南

作者:许旸 郭梦涵 来源:文汇报2024年07月11日

本报记者 许旸 实习生 郭梦涵


“刚健、深厚、温馨、灵秀——唯一能把这八个字、这四种美,全部集于一地的,只有江南。”昨天的《江南大义》新书研讨会现场,该书主编胡晓明教授提出,江南文化的特殊性恰在于能够将这四个方面完美融合——倘若分开来看,北方文化也有刚健、历史古城也能深厚,而江南却是“刚健而不失温馨、深厚而不失灵秀”,这份江南灵韵水乡独具的风清和润,温婉灵动,中和了文化的棱角,让江南气质变得独一无二。


《江南大义》集结十余位沪上高校学者合力撰写,涵盖文学、历史、文人交游、书法、园林、古镇等内容,生动立体讲述江南由古到今变迁,全方位挖掘江南文化渊源、诗词歌赋、艺术成就、建筑古迹,多层次表现江南之美。全书融入江南文学文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材料,将流动的江南文化魅力从学术圈带给读者。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教授评价本书“挖掘江南独特丰富的文化底蕴,直通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核,勾勒出江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江南并非柔弱而是“内在的柔韧”


长期以来,作为精神共同体的“江南”,深深融合了南北中国的文化要义与向往,而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燕婷谈到,江南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江南,更是文化和文学维度上的江南。


“有人说,随便在江南挖一锄头土地,上面都有故事,都有诗歌,都有传奇的东西。”虽是四川人,胡晓明却对江南一见如故,第一次来江南立即被文化风物所深深吸引,“感觉自己上辈子是个江南人”,此后数十年投身江南文化研究,他著有《江南文学诗学》《文化江南札记》等,参与主编“珍藏江南系列丛书”《江南诗》《江南文》《江南词》《江南赋》,以及古籍文献汇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至五编)等。他认为,江南大义第一项即是刚健——“刚健是中国江南自由精神的传统所在,江南不止水暖风清、温柔敦厚,也是最具有反抗精神、最有骨气的地方。刚健的精神在和平年代,就转化为向上的生命力,使江南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有创造力的所在。”


说到江南人或吴越人士的性格,大多数现代人首先想到的也许是“文弱”“风雅”,但在秦汉人眼中吴越人士却并非如此。《汉书·地理志》归纳吴越风俗说:“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汉代专门讲述吴越历史的《越绝书》说:“吴王夫差之时,其民殷众,禾稼登熟,兵革坚利,其民习于斗战”,可知汉朝人眼中的吴越人士是勇猛善斗的形象,到了三国时期吴人依然有善战之名。


“如果从故乡出发只能选择一个方向,我选择了东南——南方是温暖的存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中学后学习文本上的江南,对诗词有种天生的喜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馆员曾庆雨谈到,江南的柔性并非纯然的柔弱,而是一种内在的柔韧。以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十绝句》为例:“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貌似阴柔的江南在乱世被激发出浓烈的刚性品质,即使浸润于南朝金粉的秦淮佳丽,为明清易代之际的世变所激,也屡屡表现出风骨气节。在她看来,柔美的江南蕴蓄巨大韧性,“这种潜力与韧性有时还能超越华夷之辨与朝代兴亡,提升为一种更深广的文化关怀与文化信心,这在身处大变局中的近代诗人及其创作中有所体现”。


      开放的江南拥有面向未来的流动性


“在苏东坡笔下,江南是安顿生命和精神最好的地方,他赋予了江南超级的意义。江南是海纳百川、四通八达的,有极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是可以面对未来的。”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朱兴和说。


“江南文化直到今天,依然是‘活着的传统’,形成了非常有生命力的方向,是实时变通的,在变化过程中形成重要的精神特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谈到,江南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变动性,用“江南”来概括是有效并具有包容性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剑龙认为,业内不仅要从历史文献文学诗歌中寻找江南,更应实地到江南,沉浸式地从生活中考察江南。“写江南古镇不需要刻意构思,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自然的江南印记。光是以关键词‘水’为线索,就能为读者绘制生动的江南水系游历地图,将公众心中零碎的古镇印象勾通起来。”上海体育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郎净提醒道,江南古镇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古镇都有特色经济格局,如丝业、绸业、盐、粮食等。“赋予小桥流水灵魂的,一定是人家。因此每个古镇可作为江南不同侧面的展示基地,而不是雷同的单一展示。”


在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竺剑看来,“诗”“剑”“扇”“竹”“伞”等具象元素中,都蕴含着江南的多面与流动性,“推广地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乡音的传承;随着文旅商快速发展,希望更多人在实地切身的游历过程中去感受一方水土的文化细节”。


恰如书中所说,不论是“江南”一词所指的地域,还是“江南人”囊括的群体,抑或是“江南风俗”包含的内容,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王朝的更迭、政区的变动、人口的流动、习俗的融合,都是塑造“江南”概念的关键因素。“江南”实在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单纯的地理概念。

【责任编辑:李丹萍】

江西樟树发布青年发展型城市宣传片《“青”听樟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09 18:08:11

图知道|有古老有新潮,如今到北京怎样地道打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7-05 20:27:36

在北京,乘着地铁看壁画

中国青年报2024-07-05 08:04:27

博物馆里的“NPC”

中国青年报2024-07-04 20:20:16

打着历史名人旗号,岂能哗众取宠

中国青年报2024-07-04 20:20:11

王潮歌:严肃的东西一定会有市场

中国青年报2024-07-04 20:20:13

国风吹进毕业季

中国青年报2024-07-04 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