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抓住时代的脉搏,文艺创作让经典出圈

作者: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5月27日

胡歌与主持人互动。主办方供图

    “要让经典流行起来,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去打破观众的观赏壁垒。”凭借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爆火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陈丽君,坐在一众前辈当中非常谦逊,她希望自己将来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创作出更多更好适合社会和时代、让剧场和时间记住的作品。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文学、舞台艺术、电视剧和网络文艺4个单元展开,各界嘉宾围绕文学如何观照时代、文艺创作怎样爆款出圈、厚植优秀传统文化、科技赋能文化产业走向全球等话题,为繁荣我国文艺创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新质生产力。

    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表示,文学是文化的硬核,是艺术的母体,一切艺术形态都是“文学+”。因此,要让心灵回归文学,让文学回归社会。如今,内容和技术两个赛道可以并行,也需要交叉融合,不管是文字内容、影视内容,还是其他文化信息内容,都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来传递、传播,起到裂变的效果。他说,比人类更强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新人类。当每一个人去拥抱技术时,就实现了一个新阶段的越阶。   

会场外的大型追星现场。主办方供图

    “文学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十分特殊且有效的。”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坦言,从书写到视听,从书本到网络,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人民群众接受欣赏习惯的巨大改变,给文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也促使文学重新思考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在传统文化网红博主、“意外艺术”视频号创始人意公子看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同频共振的喜怒哀乐穿越千年不变。最近,她计划开启“重读语文课本”,她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小时候死记硬背的诗歌和文章,在人生的某一刻“捞”了自己一把。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那些种在心里的种子发芽了。

    “文化强国,我深有同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表示,一个国家没有文化的基因,在世界文化的版图上,无论其经济多么发达,它可能会显得疲弱。“文化强国”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在世界上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强,让别人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是文化强国最重要的部分。

    作为网络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齐橙的文字里透着“机油味儿”,他在《大国重工》中讲述了中国制造的故事。他说,作家要了解这个时代,自己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同时需要去看专业文献,知道当下这个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他给学生讲经济史时,发现学生听不懂。用文学的方式来表现,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虚构写作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又饱含着创作者对生活更强烈的期待。”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认为,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关于物质的丰富,或许更关乎跟人、跟自然的更和谐的关系。在他看来,故乡就是用来“离开”的,没有对故乡的离开,就没有外面的世界;但故乡在文学上是用来“归来”的在回归的过程中,故乡具有了理想主义的色彩、理想主义的光芒。

    关注时代,深入时代,理解时代,记录时代,成为这场分论坛上的关键词。在信息极其碎片化的时代,文艺创作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还需要更多元化的创新。

    当天,演员胡歌出现的环节,宛如大型粉丝见面会,而他主演的电视剧《繁花》全网刷屏,每一幕都是时代的生动注脚,成为上海城市文化IP现象级作品。“生活才是最好的创作土壤。”胡歌说,任何创作都没有捷径,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体验人物、体验生活,才能把人物塑造好。

    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成为近年来我国“影视+文旅”的样本。2023年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带动了大理全州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62%。最近,由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助攻”,南航阿勒泰航班订座量环比增长50%。

    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认为,《去有风的地方》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向国际,在于重新让世界认识了传统乡土中国的艺术价值,可见文化IP对一座城市文化产业的辐射价值。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振华提醒,有生命力的作品绝不是因为《繁花》火了,去模仿《繁花》就能成功,而是需要所有创作者跟自己较劲,才能打磨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2023年,我国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共计立项超过1700部,获得发行许可的近700部。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透露,从2023年开始,平台将AI能力引入制片管理系统,通过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三重赋能,显著提升了影视工业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精确度,从而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郭韶明,齐征,张玉佳】

抓住时代的脉搏,文艺创作让经典出圈

中国青年报2024-05-27 07:44:46

文化扬帆,大湾区并船出海

中国青年报2024-05-27 07:45:58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2 19:42:45

图知道|阿勒泰火了,寻找更多“精神疗愈”之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3 06:00:00

非洲青年邂逅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8:36:50

在徐霞客出游地 这群大学生探访新农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9:05:17

图知道|AI一下,跟着雨果畅游巴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5:13

《三宝合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09:17:04

今天你cityread了吗?一起漫读城市发现读行之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8:07

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2024-05-21 06: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