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专题

最美人间四月天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2024年主题读书季启动活动侧记

作者: 杜沂蒙 王姗姗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4月22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见习记者 王姗姗

    4月19日,在花香弥漫的北京前门大街,30名青年学生齐聚“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与远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100名青年学生,开启一场远程精神会餐。

    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北京、河南安阳两地,线上线下同步启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2024年主题读书季。

    此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团河南省委、中共安阳市委联合承办,中青总社、中少总社提供工作支持。

    “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以刻苦读书提升站位境界;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以刻苦读书体悟真理味道;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刻苦读书增强使命担当;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刻苦读书赓续中华文脉。”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出席本次活动,并与青年学生交流读书学习体会。同时,他指出,共青团要担起为党育人责任,引领青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活动伊始,一段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视频资料,带大家重温红旗渠的故事,感悟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在殷墟遗址,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总书记的话,指引鼓舞着广大团员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现场,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陈腾飞领读,带大家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对坚定文化自信提出的重要要求。

    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不同?大学期间,带着这样的疑问,全国学联主席、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23级博士研究生徐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

    启动仪式上,他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表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论述之后,认识到总书记所说的,“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道路走得对、行得通,不是哪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历史和现实做出的回答,是国际对比得出的结论”,它“既是独具特色的,又是独具优势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这段话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嘉妍备受鼓舞。

    作为一名汉唐考古方向的直博生,她说,“我愿追随一代代北大考古前辈的足迹,以手铲释天书,探寻古老文明,守护国家宝藏,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摆渡者和守护人,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和丰厚滋养。”

    在《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中,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这让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代表、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吉慧想起3年前自己作为研究生支教团一员,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支教的经历。

    “除了支教老师,我还是服务当地的扶贫志愿者。”王吉慧支教的一年正是凉山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她记得自己第一次跟随当地扶贫干部下乡时,一位彝族大姐拉着她的手说:“卡莎莎,卡莎莎。”

    大姐口中的“卡莎莎”是“谢谢”的意思。这位大姐靠发展枇杷种植等特色产业脱贫,两个孩子也考上了大学。

    在凉山,王吉慧对“共同富裕”有了更真切的感触。“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她说,一届又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就是在接力奋斗中感悟着共同富裕的内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在《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中,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这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吕子良印象深刻,也让他联想到自己进行科研攻关的点滴。

北京主会场,青年代表在发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吕子良偶然关注到“乳腺癌取代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新闻时,恰好他的导师正在进行实现癌症病灶区域智慧识别的相关科研项目,他便主动申请加入。

    刚参与项目时,国内国际学界对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全乳超声影像的具体方法研究甚少。如今经过努力,他将病灶区域识别的精确度提高到了95%以上。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科研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重要问题,那就是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吕子良说,自己将以国家需求为个人追求,深耕医工交叉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文字博物馆团委副书记荣慧,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青年教师韩胜伟以及红旗渠干部学院青年教师、团十九大代表李媛,作为分会场青年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读书体会。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承载了荣慧18年的青春。2006年,大学毕业后,荣慧回到家乡安阳,参与到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中。活动现场,她分享了日常业务学习工具书《甲骨文的故事》,讲述她从书中感悟到的中国汉字魅力。

    荣慧表示,晦涩难懂的甲骨文史书资料在该书作者董作宾与其子董敏的描述下变得通俗易懂,令她在一撇一捺的文字线条中探寻到甲骨文所蕴含的基因密码,得以与3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对话”。她将此称为“中国式浪漫”。

    在分享《夏商社会生活史》一书时,韩胜伟介绍道,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呈现了夏商时期的社会存在。他以书中内容为例加以阐述。例如,“器以藏礼”章节再现了劳动群众烧制陶瓷、铸造青铜器的历史场景;“尚武尚勇”章节通过甲骨文记载的田猎、战争,让读者感受古代先民对于体魄强壮、健康无恙、以勇立于社会的追求,“这便是传承至今的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

    安阳还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60年前,为解决缺水困境,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书写了属于那一代人的光荣,也造就了如今滋养青年成长的红旗渠精神。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专程参观红旗渠,提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重要要求。

    “渠水长流、青春接力。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直面挑战的勇气和动力。”作为“红旗渠四代”,95后姑娘李媛分享了阅读《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的心得体会。

    李媛是土生土长的林州人,她的太爷爷李贵时任林县县长,担任红旗渠建设后勤指挥长,她的姥姥和姥爷也都参加过红旗渠建设。从小听着红旗渠的故事长大的李媛,在毕业后考入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担任教师,在红旗渠畔不厌其烦地讲述红旗渠故事。

    为了将红旗渠故事讲得生动,让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学员能感同身受,李媛一有时间就学习充电,在常规教材之外,还钻研各类历史资料,全方位了解林州历史、水利建设知识等,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许多青年朋友曾问过她三个问题:山高路远、工程浩大,为什么一定要修红旗渠?三年困难时期条件那么艰苦,山区林县凭什么就敢上马修建红旗渠?跨省调水、劈山造渠不容易,仅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为什么能够修成红旗渠?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正藏在她所推荐的《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一书中。李媛在书中读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行动力和水滴石穿的意志力。

    “红旗渠精神依然在我们年轻人身上。”聆听完李媛的分享,安阳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2级学生王浩铭表示,作为被红旗渠精神滋养的一代,更应肩负起传承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荣方就7位青年代表分享的内容作了点评发言。她表示,每一次阅读、每一个感悟,都是青春有思考、有探索、有跨越、有坚守的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她勉励青年人从书中寻找人生价值,勾勒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模样。

    在安阳分会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百精,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明海,团河南省委书记王砧林还为现场的3位青年代表赠送《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卷等书籍。

    “随处遇见书已成为安阳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据团安阳市委书记李明介绍,团市委通过建设红领巾读书社、联合中国青年报社和团河南省委推出“红旗渠精神”云展厅等方式,引导青少年群体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好古都安阳的文化优势,持续在广大青少年中播撒下‘阅读的种子’。”

【责任编辑:陈凤莉】

在“三月三”民俗巡游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8 15:09:29

90后姑娘将山歌传播到更多年轻人的身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7 15:35:52

湖北恩施州:西部计划志愿者唱响《到西部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6 20:29:40

青年范儿·文化场|原来是江西人修了半个北京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6 15:36:20

乔杉:我还是愿意笑着说苦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6 15:36:13

这5岁女娃火了,英歌舞低龄化打开传承之闸

中国青年报2024-04-16 07:39:12

云南大理,去有风的地方赶三月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5 16:43:18

《一生有你》水木年华 |“花开春正好”春日绽放歌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4-15 08: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