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90后戏曲演员吴嘉琳、蔡锦浩带潮剧首次亮相春晚——

和“南国鲜花”一起盛开似火

作者:王军利 罗希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3月18日

吴嘉琳(右)与蔡锦浩表演潮剧经典剧目《苏六娘·花园订约》。受访者供图

    在排练厅里日复一日地磨炼本领,时刻准备着在下一个舞台上传承潮剧风华,是潮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吴嘉琳和蔡锦浩不变的日常。

    “蝴蝶年年花间舞,愿扑蝶人儿永成双”……不久前,两位同学将潮剧经典剧目《苏六娘·花园订约》片段带上央视春晚,让亿万观众看到有着“南国鲜花”之称的潮剧。

    所谓“南国鲜花”,说的是潮剧悠扬婉转的旋律,更是潮剧中一段段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演绎苏六娘的吴嘉琳和演绎郭继春的蔡锦浩对唱,道出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潮剧首登春晚,深感“责任重大”

    蔡锦浩清晰地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剧团领导、家人和朋友到广东揭阳机场迎接他时说的那句“我们为你而自豪”。而这次春晚彩排和表演的经历,也让蔡锦浩“因为潮剧而自豪”。他注意到,春晚正式演出前,同一个节目的其他剧种演员中,好多人都会哼唱《花园订约》的片段,“潮剧的魅力超乎我的想象”。

    虽然潮剧是以潮汕地区方言演唱的剧种,但这个细节让蔡锦浩意识到,潮剧继续走向全国值得期待。“未来有更多人关注潮剧、欣赏潮剧、传播潮剧是完全可能的。”蔡锦浩说。

    登上春晚舞台,就是吴嘉琳和蔡锦浩为传播潮剧走出的一大步。

    首次参加央视春晚演出,他们刚到北京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出了机场,放下行李,即便导演说可以先在酒店休息,但二人还是立刻去了彩排现场,“只有亲眼看见、感受到彩排的氛围,心里才更有底”。

    作为新生代的戏曲演员,一直到演出前,吴嘉琳内心的压力都是巨大的。“经过反复排练,我们最终决定在传统的、程式化的表演上增加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时尚元素和歌舞元素,使整个剧目既能赓续传统的戏剧根脉,又能呈现现代舞台的色彩斑斓之美和青春的活力。”吴嘉琳说。

    吴嘉琳工闺门旦、青衣,此前她已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早在2006年,她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的录制;2022年,她以潮剧《陈三五娘》中的“五娘”一角,登上了中央电视台2022春节戏曲晚会;次年,在CCTV-11戏曲频道《青春戏苑》之“我的家乡戏”节目中,她再次将潮剧带入大众视野。

    “每次登上不同的舞台演绎潮剧,我内心都是很兴奋的。”吴嘉琳表示,潮剧数百年的积淀与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老艺术家的辛苦付出,“能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把我们的家乡戏传播给更多的观众,让更多的人知道潮剧这个剧种,我觉得排练再苦都很值得”。

    学艺十余年,“我们和潮剧共同成长”

    小时候,坐在老板凳上和奶奶看潮剧是蔡锦浩的一大乐趣。戏班散了戏,他就跑回家学着台上的演员翻跟斗、甩头发、舞袖子。直到小学毕业后,对潮剧的专业了解几乎是一张白纸的蔡锦浩来到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潮剧。

    入了专业学习的门,潮剧就不再是简单好玩的模仿。褪去嘻嘻哈哈的玩闹,“练功吃苦是每个演员成长的必经之路。那时压着腿睡着是常有的事。”由于蔡锦浩当时个头较小,要想在上课汇报时有好的呈现,必须给自己加练,才能赶上大家的节奏。

    16岁,蔡锦浩首次登台演出,在《京城会》这部戏中饰演吕蒙正,虽然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从走上台到下场的5分钟时间里,他的背都湿透了。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容易走的路。

    26岁,蔡锦浩首次登上央视春晚,“10年的时间,我从站在舞台边上的小角色,成长为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这背后是无数潮剧人传承、创新、不断追求艺术高度的过程”。蔡锦浩说,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前辈老师的指点和鼓励。

    传承“传统”,创新“流行”,也是吴嘉琳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2021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本科班的她像一块海绵,感受、“吸收”着各个地方剧种的亮点。

    2021年,中国戏曲学院与汕头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办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在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设立汕头教学实践基地。按照“学校+基地”模式,采取“协同合作,协同培育”新思路,坚持“2+1+1”教学安排,搭建戏曲人才培养、传承创新、创作实践平台。

    吴嘉琳和蔡锦浩都是潮剧本科班上的同学。“虽然每天的学习节奏都很紧张,经常没时间吃饭睡觉,但在这里,我们能经常去观看不同剧种的演出,思考如何向其他剧种学习借鉴、融会贯通,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们对艺术的审美力和鉴赏力。”吴嘉琳说。

    希望让文化走出去,将流量引进来

    “好鱼白腹鲳,好菜芥蓝秧,好戏《苏六娘》。”这是潮汕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过去,苏六娘的传说只流传于揭阳市雷浦村周边地区,而潮剧的演绎,则将苏六娘的故事广为传播。

    2006年,潮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跨过几百年的历史长河,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依旧很“潮”。

    过去一年,广东潮剧院4次赴北京演出,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蔡锦浩和同学也参加了多场全国性的戏曲会演,这些都扩大了潮剧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吴嘉琳也观察到,广东潮剧院在海内外合作设立了10个潮剧潮乐传承中心,组织多个团体赴东南亚国家演出,潮剧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排练演出之余,蔡锦浩也在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分享潮剧台前幕后的故事,传播潮汕地区的特色文化。“今年春节假期汕头共接待游客超507万人次,位列假期旅游热门目的地全国前50名,我想潮剧也可以在吸引游客关注、增加游客体验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想要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以拓宽自己的表演范围、提高表演的层次感。”吴嘉琳和蔡锦浩都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未来能够塑造更多深入人心的角色,通过受欢迎的表演展示潮剧艺术的魅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军利 见习记者 罗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曹竞,毕若旭,聂亚栋,谢宛霏】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

中国传统绘画何以让人不止于仰望

文汇报2024-03-07 10:27:11

成都乡村音乐季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6 10:42:44

原创微视频《一路有你》,记录平凡感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5 16:40:36

河津的社火火了正月

中国青年报2024-03-02 11:43:23

在湘鄂赣交界,探寻中国乡村的未来图景

中国青年报2024-02-29 20: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