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青橙奖!拿下!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03月18日

日前,达摩院青橙奖入选名单

正式公布

土地学院教授曾也鲁名列其中

青橙奖是什么奖?

这位教授又是谁?

别着急,让我们娓娓道来


武学巅峰,青橙之光



从奖项的名字来看,“达摩院”是武侠小说中的最高武学研究机构,代表了修为的最高境界;在现实中,“达摩院”据悉是阿里巴巴投资1000亿打造的技术研发中心,用来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侠之大者,利国利民”,这是“达摩院”被寄予的厚望,也是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达摩院青橙奖于2018年设置,是一项为了发掘35岁及以下取得初步成就的中国青年科学家而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入选者将获得100万元奖金和达摩院的研发资源支持。



“最早听说达摩院青橙奖,是在2021年时看到消息,发现有几位非常优秀的青年学者曾经入选过达摩院青橙奖,譬如北大的韦东奕、中科大的陈杲、清华的赵慧婵、浙大的陆盈盈。”曾也鲁通过查询得知,达摩院青橙奖每年只有10到15个获奖人,除开生化环材和计算机这类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露面相对密集的热门学科, 地球科学领域全国每年只有一到两位能最终入选 。想在青橙奖的名单上露面是一个高难度动作,这也激起了曾也鲁的斗志,“我想有一天自己试试”。


畏途巉岩亦可攀,登峰方能观奇颜


曾也鲁的研究方向是气候变化与双碳背景下的植被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通俗的说,比如太阳入射和传感器观测角度会直接影响卫星数据成像,就像人拍照一样,对同一个目标,顺光拍就亮,逆光拍就暗,侧光拍则会呈现出一明一暗的效果。


面对卫星信号干扰问题,曾也鲁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有时卫星信号的变化很大,但目标物没有任何变化。于是我们提出了第一个荧光三维解析模型,能将卫星角度扰动误差从30%降低到5%以内。”这个模型被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与加州理工学院采纳为荧光卫星角度校正的三种标准算法之一,有效解决了成像几何的不同对卫星信号的干扰。他本人也因此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之一。



2023年,曾也鲁在Nature杂志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题为 《复杂的冠层 结构 扭曲了植被绿度遥感监测》 的论文,它揭示了卫星观测中复杂的冠层结构产生的大尺度阴影效应,会扭曲植被绿度遥感监测结果。忽略植被结构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植被变化和增长趋势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而阻碍对区域和全球碳估算的准确量化。文章发表后,新华社对其进行了中英文报道,阅读量超过100万。 曾也鲁也凭借相关研究成果,出现在2023青橙奖的获奖名单上。


名列“青”榜院,鹏程万里


可是科研路上哪有一帆风顺,其中艰辛,只有自己最为清楚。


回忆起来时路上的种种,曾也鲁提起自己的故事:“我在读博的时候,导师往往是给我们指出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具体的实际操作还需要自己去设计和推进。


所以在研究生期间,我们就已经需要和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学者进行交流。但学者们通常比较忙,需要你提出的问题很有吸引力或相对重要,这也是尊重对方的时间。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花几分钟百度就能搜到的,不太有含金量,他们就不一定愿意跟你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尤其是在我读研的时候,国际会议没有现在那么多,跟文献上的外国学者当面交流很少,更多的时候只能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



此外,我的研究内容偏理论,容易缺少实际的验证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找到相关的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共享。 只有你的研究内容能引起对方的兴趣和重视,他们才会更愿意将数据分享给你,甚至参与其中。

从无到有,从一而终,在一步步地克服来时路上的阻碍后,回首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跨越大洋两端,梦想初心不改


曾也鲁本科阶段就读于国内遥感领域专业排名第一的武汉大学,硕博阶段进入中科院遥感所。博士毕业后,他去美国继续深造,先后任职于斯坦福卡内基研究所、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因此在美国第一梯队的私立大学、国家实验室、公立大学都有过工作经历。


“那三个单位刚好位于美国的西海岸、东海岸、中部,对应着他们的科技中心、政治中心和农业重镇,我也非常受益于感受这样不同的环境和风格。”但同时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换了不同的单位,曾也鲁的研究方向一直是植被荧光遥感及其辐射传输建模。他说,“研究方向不要换得太勤,这对长期的研究很重要。”



“要时刻做好自身准备,在关键的节点上要大胆抓住机会。” 曾也鲁回忆,在旧金山的一次会议上,他的一位师兄介绍他与一位导师认识,这位导师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在从开完会到回酒店的路上,他与导师聊了二十多分钟,聊到了导师也在关注的论文并指出其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因此受到了导师的认可。“因为这件事,我才进一步申请到了那边的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才把博士毕业之后这一段研究之路接洽上。”



现在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曾也鲁说,“那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抓住那个机会,我可能就会沿着另外一个轨迹往前走了。”


被问及是什么让他回国、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曾也鲁表示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的农业与双碳战略需要遥感。目前我国农业的数字化程度,相比于医疗、零售、政务等,还相对比较低,遥感是农业数字化底座的重要基础数据和监测手段。二是农业是遥感落地应用的重要场景。“和计算机一样,遥感数据终究是要通过应用的场景,才能走完最后一公里,产生价值,而不是悬在空中。”三是中国农业大学深厚的研究根基易于交叉。“中国农大是国内最好的农业大学,里面有很多的老师有多年的前期研究基础。比如像玉米、小麦、棉花、葡萄等,再像咱们的农学、园艺等学院,总会有一位老师至少研究了15年、20年,实践基础深厚,便于结合具体的作物做遥感交叉应用研究。”基础扎实,根基牢固,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发展领域非常全面、表现亮眼。


其实,曾也鲁和中国农业大学早已结下缘分,“我在2018年的时候,来过一次中国农大做报告,当时就很喜欢学校的食堂和氛围,但是也没有料到我最终会来任教。”


自由探索,勤耕不辍


作为青年教师的曾也鲁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以兴趣始,以毅力终”。“尤其是读研读博,更多的情形是导师给一个大方向,然后学生自由探索。大浪淘沙,积极主动、后劲足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收获会更大。”曾也鲁给出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你像爬金字塔的小蜗牛,越往上爬,坚持下来的蜗牛其实越少,那么渐渐你的对手其实就是自己。”一开始就一鼓作气往前冲,形成正反馈,后面就不会感到后劲不足、有心无力。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高度,有的人会把别人喝咖啡、看手机的时间用来用心钻研,我自己除了休假每天很少有闲暇的时候。



获得达摩院青橙奖后,曾也鲁发了一条朋友圈,引用了这样一句话:“比起走出挫折,更难的是走出荣誉”。这句话是颁奖典礼上的北生所副所长邵峰院士说的,他认为,走出挫折不是最困难的,更难的是走出荣誉。

“如果说10个人里有1个人能够走出挫折取得成功,可能100个人里才能有1个人走出荣誉最终取得更大的成功。”获奖学者要正确对待每一项荣誉,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要有归零的心态,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保持“中空”的心态,才会有“增量”,否则“学术生命会暂停”。搞研究也好,其他的工作也好,曾也鲁认为,不要太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能轻易放弃,要做长跑型选手。一开始是超越别人,最后是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


成功青睐一直在努力的人

荣誉看重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的奋斗者

曾也鲁作为

中国农大广大青年学者之一

也是众多潜心耕耘、助力发展的

中国学者的缩影

新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上

青春播种正当时

强国兴农在路上

【责任编辑:曹竞】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微短剧踏入桃花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6 20:06:37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

中国传统绘画何以让人不止于仰望

文汇报2024-03-07 10:27:11

成都乡村音乐季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6 10:42:44

原创微视频《一路有你》,记录平凡感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5 16:40:36

河津的社火火了正月

中国青年报2024-03-02 1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