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清华有位笑容灿烂的积极心理学家!

来源:清华大学2024年03月18日


在肖像照里,在课堂上

在面对面交谈中

他总是面带微笑

极富亲和力

这温暖人心的微笑

他称之为“廸香式微笑”

也是他的幸福奥秘


在教学岗位上,他曾获

第十六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先进教师”

等称号

所授课程获得教育部精品课

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荣誉


他就是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2023“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获得者

彭凯平


教学中的“全能手”


20世纪80年代,彭凯平作为北京大学第一批心理学学生毕业,留校任教。90年代,他留洋求学,后来一步步成长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


十几年前,在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推动之下,彭凯平受邀归国,帮助复建清华心理学系。2008年5月,彭凯平正式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并任首任系主任。


复建心理学系,工作量巨大,然而就在这样庞杂的事务中,彭凯平依然担纲多门课程的主讲人,在教学一线和学生面对面,培养并见证他们在心理学界成长成才。清华心理学系复建以来,彭凯平教过的课涵盖了从心理学概论、普通心理学到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门课程,近年才逐渐聚焦到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这样的情况不仅源自学科需要,更得益于彭凯平的渊博学识。心理学系2022级博士生鲁雨晴说:“心理学的方向非常多,但彭老师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无论哪个研究方向,他都能够和同学们讨论得透彻、深入。在与同学们交流科研思路时,彭老师会结合具体的方向提出专业的建议,丰富研究视角。”


彭凯平和同学们在一起


鲁雨晴在本学期作为助教参与了课程。彭凯平严谨治学又鼓励讨论的教学特色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期前,他的教学大纲中列举了详细的课程要求和参考文献。每节课后,他也会与助教讨论课程组织形式,及时调整。而在课堂上,彭凯平鼓励学生分享,并及时点评、进行想法的碰撞。


他用幽默风趣、温柔有力的话语,与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殿堂中“从游”。


守社科情怀,做天下文章


彭凯平在社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


在2023年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研究生新生的入学典礼上,彭凯平向青年学生们寄语:“我们的学术、科研与教育要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全面的福祉服务提高到显著的位置上来……我更加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业、人生和我们生活的社会、国家与世界。”


求知明德,以身垂范,彭凯平一直以来都在引导学生贡献社会,做天下文章。


彭凯平是国际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把积极心理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事实上,在本世纪初,彭凯平经历了研究方向上的转向——从回国前的“没觉得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特殊的,我觉得让人开心不算特别有专业性的一个工作,也谈不上富有智慧”,到成为“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他的转向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需要。


在求索中,“积极心理学”就成为了彭凯平建设“走向人民”的心理学的答案之一。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内在积极心理的力量,改善生活,提高健康和幸福感。这与中国传统理学哲学中,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不谋而合。从此,他从一名人格社会心理学家逐渐转变成了一名社会文化积极心理学家。


走出课堂,彭凯平带领学生团队为全校心理热线提供学术支持,通过新媒体途径进行心理学知识科普,建设积极心理体验中心……他既在做接地气的积极心理学推广,也在作“人民心理健康”这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文章。


彭凯平指导的2019级博士生胡宸豪分享道,在新冠疫情刚暴发不久时,彭凯平和其他几位教师就意识到了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性,迅速地组建了团队,鼓励课题组中的大家一起以各种方式投身心理援助工作。疫情三年里紧急心理援助热线总拨打量超一百万次, 共进行危机干预980例。当时,彭凯平鼓励胡宸豪通过科研工作为心理困难群体提供干预,最后,他为91名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援助工作,他所在的抗疫心理援助团队也获得了“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的称号。


“学生是我年轻的合作伙伴”


当形容起与学生的关系时,彭凯平亲切地称其为“年轻的合作伙伴(junior partner)”。


2023级硕士研究生贾松霖本学期选修了彭凯平开设的“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在他看来,彭凯平将课堂变成了同学们检验科研想法的“试验场”——每周都会有同学汇报科研想法、研究过程和结果。在展示结束后,彭凯平会以独到的眼光分析同学的汇报,指出研究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方向。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也会被要求提出自己的疑问,往往可以让汇报者迸发新的灵感。


彭凯平的课堂讲授极富亲和力


在他的课堂上,同样也可以遇到其他不同专业前来旁听的学生,不大的教室,总是充满了温馨的氛围和讨论的热度。


面对这群年轻的伙伴,彭凯平总是鼓励,多有包容。


每周开一次组会,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是彭凯平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胡宸豪说:“我们的组会是严肃又轻松的,严肃是因为我们有严谨的学术要求,轻松则是因为彭老师不会批评,而是鼓励地激发新的、深刻的或者有广度的思考。”彭凯平用他的多元背景、扎实理论和深入洞察为师生间的讨论注入活水,更为激发同学自主的想法增添活力。


“每一位同学都是一粒种子,自然而然都是要发芽的,只不过他们选择了在清华的土壤上,我们得给他阳光雨露滋润,但不能拔苗助长。所以我对我的学生说,他们都是我年轻的合作伙伴,一起来讨论,一起来辩论,一起来创造。”彭凯平说道。


在马约翰杯运动会比赛后,彭凯平和参赛同学合影


“求真、求善、求美”——彭凯平如此概括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希望达到的境界。这既是他作为教师的目标,也是他作为积极心理学推广者的使命。


彭凯平饱满地笑着,正在感受幸福,也正努力让更多人幸福。

【责任编辑:曹竞】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微短剧踏入桃花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6 20:06:37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

中国传统绘画何以让人不止于仰望

文汇报2024-03-07 10:27:11

成都乡村音乐季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6 10:42:44

原创微视频《一路有你》,记录平凡感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5 16:40:36

河津的社火火了正月

中国青年报2024-03-02 1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