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国风图画重绘“老街的童话”

作者:路艳霞 来源:北京晚报2024年03月14日

本报记者 路艳霞

漫画家聂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他的新作《老街的童话》近日将面世,这是聂峻首次为孩子们创作绘本作品,他对漫画创作的热爱和坚守,凝聚在其中。

为4至8岁孩子重新创作

《老街的童话》是漫画家聂峻的代表作品,曾入围《纽约时报》最值得关注的25本童书、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联盟“令人瞩目的童书”榜单等。

接力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老街的童话》是聂峻在原有作品基础上,专为4至8岁孩子打造的国风图画书,以绘本和漫画结合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淳朴的老街里发生的故事。系列作品共包含四个童话,分别是《鱼儿》《虫儿》《信》《画儿》,讲述了一位勇敢坚强的小姑娘和她的祖父一起经历的各种趣事,如时空穿越的奇遇。

《老街的童话》最早于2016年出版了法文版和中文版,与现在的绘本不同,它原本是一部图像小说。聂峻说,如果说绘本如同戏剧,那么图像小说就如同是一部电影,“画面镜头很多,很密,对镜头转接、节奏要求很高。”

早些年聂峻并不敢为孩子们创作,即便面对他的妻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竞的绘本创作提议,他也从未动心。聂峻解释说,给孩子创作意味着需要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需要对孩子心理的精准表达,更何况小读者的欣赏能力又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又当了父亲,聂峻终于决定为孩子们创作。

“这次重新画了分镜,对原来的镜头做了补充,其实是重新创作了一遍。”聂峻说,《老街的童话》从前是将镜头局限在小的框框里,现在需要展开、放开,对阅读节奏进行新的规划和安排,“我相当于又重新导了一遍戏。”他认为,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挑战。

“老街”里饱含北京元素

《老街的童话》中的“老街”并非特指北京的老街,但其中有浓重的北京元素,白塔、胡同带着许多人的永恒记忆,也饱含了聂峻对北京的满腔热爱。“北京是我生活最久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北京重塑了我,我有很多东西想对这座城市述说。”

聂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来到北京闯荡,他身为北漂一族加入漫画圈从事创作。那时每到周末,他就会四处转悠,当年北京聚集了众多的文艺青年,聂峻不断寻找、发现、探究着北京的“秘密”。他去新街口买磁带,结识了一支支充满活力的乐队。而后,聂峻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再去日本京都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他定居北京,对这座城市有了不断深入的“触摸”。从甘家口家中骑车到白塔寺,这是聂峻热爱的路线。他会坐下来,拿起画夹画不同状态下的白塔,这其实是聂峻的“别有用心”,结果不断有老人“上钩”,老人们海阔天空聊着天,活色生香的北京就这样徐徐展开。

西宁是聂峻生长了14年的城市。他的父母都是知青,后来同为西宁一家工厂的会计。父母忙时就把他锁在家里,6岁的聂峻用粉笔缔造出一个自己的王国,外星人、各种动物画满了水泥地。

聂峻14岁离开西宁到青岛姥爷家,爸爸妈妈把他送上绿皮火车,在三天两夜的车程里,他默默观察着不断上车的人们,口音不一样,长相不一样,他用小本子画着陌生的一切。“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到大时常处在一个孤独的状态中,这导致我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会有细致入微的洞察。”聂峻这样描述自己。

不想让图像小说断了根

对聂峻而言,孤独的旅程、异乡的漂泊以及天马行空的幻梦,这些边缘性的题材让其作品直指人心。《丢丢侠》《我街》《花与男孩》系列、《大地的追猎》等,聂峻的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样,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北京,大家都想“不一样”,这样的追求被始终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从未改变。

体力、脑力、精力,聂峻概括了成为漫画家必要的条件。尽管颈椎、腰椎因长期创作落下了毛病,但他不断提到美妙、热爱这样的字眼。多年前,聂峻的处女作《兔侠士》发表,获得两三千元的巨额稿费,他给自己留下100元,其余全部寄给妈妈。时至今天,当他第一次为孩子创作,那份欢喜依然还在。

在聂峻的漫画创作道路上,重要的转折发生在法国安古兰漫画节首次中国巡展活动中,聂峻结识了法国漫画家,也被急于出版中国漫画家作品的法国出版商选中,他的作品《我街》此后在法国出版。2005年,聂峻来到法国参加安古兰漫画节,“我这才真正知道图像小说原来是彩色的,多格的,而我原来是画黑白漫画,我们画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聂峻看到眼前的图像小说风格各异,每位作者都在以各自方式表达自己的故事,“我很震惊,我也想画一本彩色的图像小说。”后来,《老街的童话》诞生了。

对于聂峻而言,图像小说和绘本将是他坚持的两个方向。图像小说进入中国近20年,但是国内很多漫画家已不再创作,聂峻不想让它在中国断了根,他说不会放弃这项烧脑的创作,“好的作品都是好的读者养的,看一部作品,先设想他的结尾,这是好的读者该具备的素质,这会慢慢提高作者的水准,作者也不敢怠慢了。”与此同时,聂峻会坚持绘本创作的全新方向,把更多的好作品留给孩子们。

【责任编辑:李丹萍】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

中国传统绘画何以让人不止于仰望

文汇报2024-03-07 10:27:11

成都乡村音乐季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6 10:42:44

原创微视频《一路有你》,记录平凡感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5 16:40:36

河津的社火火了正月

中国青年报2024-03-02 11:43:23

在湘鄂赣交界,探寻中国乡村的未来图景

中国青年报2024-02-29 20: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