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我为什么如此热爱?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02月25日

看百年校园风华正茂

写强国兴农崭新篇章

中国农大一批批青年学子

怀抱梦想,脚踏实地

敢想敢为,善作善成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学校官微原创硕博生系列报道

“中国农大青年说”

“龙”重登场


“解民生、治学问”的答案有很多种

投身乡村实践是其中一种

这次我们把镜头对准这样一批硕博生

聆听他们的实践故事

探究他们的心路历程

他们为什么向往这片土地

这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北京市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青春宣讲会上

园艺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盖时霖

分享了他的实践故事

从他走进农大、心怀农民、研究农业开始

他就深深地懂得

有一种幸福而绵长的喜悦

是春天播下种子

秋天才能收获


盖时霖获评2023 “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


受“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校训勉励

盖时霖拥有无限热情

在书卷浩繁中苦下日积之功

相信知识可以改变未来

“作为一名大学生,当时一心想着读好书

后来到基层调研才发现

理论和现实差距太大,自己的想法太简单”

入学不久的一次调研经历

让盖时霖产生了“自我怀疑”


盖时霖(前排左一)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那是一个冬天

盖时霖和同学前往陕北延安调研苹果产业

对待这次调研,他满怀向往

提前从书本中找理论、划重点、列提纲

自认为做足了功课,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盖时霖在陕西延安调研苹果产业


可到了现场,随着调研深入

盖时霖傻眼了

苹果的生产条件要求这么多?

生产过程中问题这么多?

影响苹果产业的因素这么多?

一系列未曾预料、超出认知的问题席卷而来

难题一个接一个

疑问一个接一个

调研怎么做,报告怎么写?


面对挫败和挑战,盖时霖深感无力

但凭着求知的热望和坚毅的品质

他决定向困难发起进攻

——放弃畏难情绪

用行动向土地和农民要答案

寒冬腊月、风雪交加

盖时霖和同学们直面苦寒

一头扎进果园,带着调研问题

忘我地进行土质测量、病害调查、考察环境

获得了珍贵的一手数据


盖时霖正在进行果树情况调查


为深入调研延安苹果产业的地理独特性

几位青年学子又不知疲倦地广泛走访农户

全面了解了当地产业特点、乡土人情

用真诚热烈的文字写下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盖时霖在玉米地里


“现在看那远不是一次成功的调研

但对我而言却是珍贵无比的人生之课”

盖时霖将那份报告一直放在案头

时刻勉励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五年时光倏忽而过

从风刀霜剑的陕西延安到烈日炎炎的胶东半岛

从北京西樊科技小院到大理古生村洱海泮……

盖时霖用脚步丈量祖国壮美山河

撰写了调研报告50余万字

涵盖了园艺产业、红色教育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内容


盖时霖在宣讲会现场


“其实做的最深入的一次调研

是围绕家乡展开的

对那片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我满怀眷恋。”

从烟台海阳远赴北京求学

盖时霖离开故乡越发懂其深情


盖时霖在山东海阳樱桃园调研


盖时霖用了长达4年的时间

对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展开调研

以216个村数据为基础

在国内首次结合描述性统计数据

提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

研究乡村振兴运行机理的理论模型

——“红色引擎”

探究其背后“触及每一位村民”的时代逻辑

为解决农村内部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青年的奋进脚步永不停歇”


站在中国的大地望向历史深处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

从农民致富代替小农意识的探索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改革每前进一寸

贫穷便后退一分

日子就更好一点


正在做实验的盖时霖


中国农大的学子们是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

他们深知不能止步于难题

更不能抱怨“那是不可改变的”

盖时霖虽未“出校门”

却一直在用知识的力量帮百姓排忧解难


盖时霖与当地村民交流


两年前的春夏之交

盖时霖前往山东烟台朱吴镇进行樱桃产业调研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成片的樱桃树叶片枯黄、蔫头耷脑

“这些老树不知得啥病了,雨水也不少

就是不旺盛,产量口感不行,只能伐掉了”

老书记无奈的一番话

让盖时霖的心也隐隐作痛

樱桃树本要被放弃

在盖时霖的一再坚持下

老书记带他翻山越岭、查看树势

排除雨水问题

刨开一层浅浅的土壤

问题终于显现——根瘤病

“可以用输液法和生物菌剂综合使用”

临别前,盖时霖开出了“药方”

并在此后的半年里

与村民密切沟通、指导管理

最终成片的樱桃树渐渐旺盛起来

重新结出硕果


与此同时,那个带着满腔热忱

扎根大地、求真务实的少年

也正在迅速成长


盖时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学农业的果然还是要进地里”


刘筠羿是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2级博士研究生

他第一次参与乡村调研是四年前

在他的家乡新疆昌吉州

跟随老师和同学一起调研并采样记录

主要县区的作物种植分布情况

标记并记录了2000余块农田的

作物种植信息及坐标

尽管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乡

但第一次下地感受土地温度的少年

还是感受到了调研工作的不易


刘筠羿在实验基地与农技人员同吃住,分析数据


“我和同学包车在各个县的村里跑

那时候还不认识作物

印象非常深的是司机师傅都比我们认识的多

作为农业大学的同学感觉很不好意思”


一个一个下车认、问农民、用AI软件识别

一周后他和同学们已经能认识当地

几乎全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了

顺利完成了调研和采样工作


他至今仍然记得离开时

那儿的乡亲们对他们充满期待地说

“小伙子学得很快

果然学农业的还是要进地里啊”

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走进乡村

是脚步走进了乡村

更是心灵与这片沃土同频共振



“我和土地的连接越来越深了”


一年后他再次来到了新疆

和塔里木大学科研团队组成调研团

在当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内容包括作物种植分布情况、病虫害

玉米制种情况、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情况等

这一次与调研团的许多老师们一起交流学习

他的关注也比第一次调研要深入许多


刘筠羿在新疆塔里木交流调研


比如会根据苗的形状、绒毛的粗细

判断是否缺水缺养分

也会向拖拉机手

了解农机的工作原理和普及情况

畅想新疆农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读博的想法愈发坚定”


这些年,每到夏秋时节

刘筠羿都要多次往返于北京和甘肃

和技术员去村里巡田观察制种玉米长势

给农民进行农事指导

然后抽样采集数据

操纵无人机拍摄遥感影像

用光谱仪测量一直到玉米最终成熟

同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测产

最后整理并分析数据


刘筠羿在实验基地调研玉米种子生产情况


在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度过的

每一天平凡的日子

都闪耀着少年向往并投身农业的梦想



“我研究的东西和农民息息相关”


回忆起和农民们交流的点点滴滴

让刘筠羿激动不已

起初农民们只是好奇

这个操控着无人机的小伙子究竟在做什么

这些无人机是干啥的?

是喷药的还是拍照片,有啥用?

跟农民们一一分享后

大家都对这群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


刘筠羿在甘肃张掖采样


无论是制种玉米遥感监测

还是作物生长智慧监测

都离不开最前沿的科技支持

当地农民们的支持和信任

也让大家感动不已


刘筠羿在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座谈发言



“我来自中国农业大学”


刘筠羿与种地吧少年一起参与节目录制


去年十月

刘筠羿带着自己的科研故事

亮相热门劳作纪实综艺《你好,种地少年》

与“十个勤天”蒋敦豪、李耕耘

一同来到了北京市郊的一片红薯园

他扛着铁锹、走进红薯地

一眼认出红薯品种“西瓜红”

一边挖红薯、一边同嘉宾们交流

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

讨论适宜种植红薯的土壤类型

引得嘉宾连连赞叹


刘筠羿在延河联盟高校联学活动中分享体会


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和实践

无论是基础农业知识还是农事操作技术

刘筠羿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说,相信国家、相信科学

是他和当地农民们达成一致的默契

也将是他今后不变的追求



“看到退化的草原渐渐恢复很开心”


韩冰是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2级博士研究生

入学后一直在青海等地

跟随导师参与调研和社会实践

谈到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草原实际问题

她有很多收获与体会



才项仁增是青海刚察县泉吉乡牧民

也是韩冰此次调研的主要交流对象

他家的草场面积是1812亩

其中规划出的禁牧面积有595亩

草畜平衡面积1217亩

在谈话中韩冰询问了他对于

国家规划禁牧和草畜平衡区的看法


了解牧民生活情况,左一邵新庆教授,右一韩冰


“原来因为过度放牧,草地退化严重

现在国家重视草原,让我们减少放牧的同时

还给我们补贴,作为牧民

希望草原能够越来越好

大家都遵守规定

对于禁牧草原没有偷牧的现象

家里的房子也是统一修盖的

条件越来越好非常感谢政府”


经过十余年的围封禁牧

原来严重退化的草原渐渐恢复生机

牧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

才项仁增的一番话让韩冰感动不已


韩冰在刚察县,询问并记录牧民家里草场情况

因语言障碍,中间为精通汉语和藏语的翻译人员



“扎根广阔草原,服务牧民”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韩冰听完秀甲村党支部书记的一番话后

深有感触地说道


在牧户中,与牧民进行交流,左一韩冰

韩冰在帐篷内,与牧民交流


原来,秀甲村党支部书记

曾是西北民族大学的一名优秀毕业生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本来有在城市发展的机会

但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

希望带领家乡致富


面对家乡贫困的状态

他把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经济建设上

尽力去探索如何让村民拥有更多的收入

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7年秀甲村列入生态文明小康村

同年设立了“优秀学子”奖学金

鼓励和支持当地的优秀学子


韩冰随邵新庆教授前往河南县调研

河南县的牧民热情好客,准备了哈达迎接大家


帮助牧民解决实际问题

保护青海生态环境

“将实地调研和科研知识相结合,

努力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

在韩冰的心中

用真才实学助力牧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直是她坚定的目标



“笃行致远,小草大业”


韩冰每年都会跟随导师邵新庆教授前往青海

开展“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效益评价”的

调研工作

5年时间,共跨越青海省5个自治州10个县

完成了四份调研报告


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前往青海完成调研工作


在调研过程中

深入牧户与牧民面对面进行交流

询问草场面积、补奖发放和牲畜饲养情况等

获得准确的补奖发放数据

倾听牧民的心声

记录牧民对于恢复退化草地、

补助政策标准的看法和建议


韩冰随邵新庆教授考察牧户草场恢复情况


重要的是,在和牧民的交流中

着重宣传合理利用草原

草畜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并与当地的村支书开展座谈会


在祁连县与村支书座谈


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走访等方式

总结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

对青海草原地区农牧民生产

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期为草原地区农牧民补助政策

实施效益的全面评估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调研时合影


草原是充满希望的土地

是学习科研的广阔舞台

通过调研,韩冰意识到

退化草地的恢复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走入草原,走进牧民

将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

解决草原实际问题中”

韩冰正坚定投身于草业科学创新和

退化草原恢复的广阔舞台




中国农大青年说

“学农业的果然还是要进地里”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青年的脚步永不停歇”


中国农大青年们

心怀山海 ,向阳而行

投身农业强国建设


他们的奋斗让岁月不再漫长

而奋斗的收获也赋予时间壮丽之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以青年之声

呼唤越来越多有志青年

与时偕行、建功立业

让知识的光芒无限迸发

让强大的力量在中国的土地上激荡

为中国农大好青年点赞!



【责任编辑:曹竞】

青年范儿·文化场|跟着梅兰芳 戏曲过元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22 21:18:16

那些拍纪录片的大学生

中国青年报2024-02-22 19:50:43

是她,在直播间激活了家乡农民画

中国青年报2024-02-23 08:10:18

相信年轻:春晚《锦鲤》惊艳观众的背后

中国青年报2024-02-22 08:25:00

大宋灯会把花灯和焰火戴在头上

北京青年报2024-02-22 10:34:13

“东方美穿搭”为何越来越火

文汇报2024-02-22 10:34:08

舞千年:文物如何成就了爆款舞蹈作品

文汇报2024-02-21 10:46:57

沪滇志愿者原创MV《美丽的梦啊》 唱响志愿服务之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19 23: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