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上大舰、闯大洋” 航母甲板上的他们这样“追风逐梦”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02月11日

航母作为大国重器,是国家海上实力和国防能力的象征。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先后三赴远海、砺剑大洋,一批批舰员将青春和梦想放飞在甲板上,结出了战斗力建设的累累硕果。春节期间,值班官兵们也按战备要求开展了许多针对性训练,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感受他们奋斗的故事。

早上8点,在山东舰飞行甲板上,身穿不同颜色识别服的官兵们开启了新一天的训练。检查设备、转运飞机、挂装弹药……官兵们分工明确、默契配合,每一次跑位都精准无误,每一个手势都干净利落。引导员唐晓菁的工作,是负责引导舰载机就位、起飞。由于甲板上设备众多,她的一举一动都至关重要,战机起飞时,她的站位距离飞机发动机只有不到20米。

记者:近距离接触飞机是什么样的感觉?

山东舰 唐晓菁:我们每次在海上放飞歼-15的时候,轰鸣声特别大,就会震得我们心脏发麻,也会有灼热的尾喷气浪冲向我们,会有一点窒息的感觉。这个岗位确实很有挑战性。

“上大舰、闯大洋”一直是这个年轻女孩的梦想。2019年唐晓菁入伍来到山东舰,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岗位合格认证,成为一名航母操舵兵。去年3月,山东舰开展“一专多能”训练,经过层层选拔,她成为首批走上山东舰飞行甲板的“追风女孩”。

记者:刚才你们做的是什么样的训练?

山东舰 唐晓菁:我们在做系系留索的训练。舰载机一般是逆风起飞,这时候甲板风速要保持6到7级左右,每天要顶着大风,在甲板上来回奔跑就位,我们每天训练保障时长一般也在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我们还得扛着40斤的系留索去固定飞机。以前觉得女生瘦点好看,现在上了甲板我就想着自己能够再胖一点,这样才能在甲板上稳得住。

唐晓菁说,当兵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现在虽然已经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职责,但还要学更多的本领,关键时候才能顶得上。她的梦想是登上更先进的航母,放飞更先进的舰载机。

为了追梦,像唐晓菁一样与时间赛跑的人在山东舰上比比皆是。95后张浩,原是山东舰上的一名供气兵,他也是通过一专多能训练,成为航母甲板上的挂弹员。身穿红色识别服,代表着危险与安全管控。他说,穿上这身衣服,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山东舰 张浩:我们出海的时候风浪比较大,对于导弹的稳定性要求极高,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都要稳,同时我们还要保障弹药的挂载速度。

舰载机海上作战,任务千变万化,每次出动都可能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导弹,这对挂弹员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危险相伴,张浩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也在一次次走向深蓝的航道中,见证着航母战斗力的跃升。

山东舰 张浩:第一次出海的时候,我单日就保障十几批次挂弹任务,然后到现在出远海,我单日保障几十批次,甚至更多。我感觉我是非常热爱这块甲板的,我的理想和抱负,都是在这块甲板实现的。因为每当我看到一架战鹰起飞,我感觉我的梦想随之也跟随着起飞。

随着山东舰一次次劈波斩浪,驶向深蓝,山东舰上每一位奋斗者的青春梦想正在甲板上起飞绽放。

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刚刚我们看到,山东舰已经完成了昼间舰载机起降、调运、挂弹等模拟训练,接下来,舰员们即将开展的是夜间回收保障训练。夜间着舰,受光线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官兵们承受的危险和难度系数也会成倍增加。要想练就精准保障、一步到位的过硬本领,春节期间山东舰每天都会进行这种训练,时刻准备着出海执行任务。

山东舰 齐正坤:今天我们进行夜间保障流程训练,各就各位。

如何能让时速200多公里的舰载机,在甲板上快速着舰,靠的就是这根阻拦索。它能在3秒钟内让飞机瞬间停止,稳稳降落在航母上。而阻拦索要承受这种极端的拉力,也会存在断裂的风险。齐正坤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考验。

山东舰 齐正坤:飞机在着舰的一瞬间,我们回收小组人员就要第一时间冲上去,检查阻拦索,确保它无损伤,具备接收下一架飞机的能力。这根索我们称之为生命之索,我们是生命之索的守护者,因为我们一手托举着国家财产的安全,一手托举着战友生命的安全。

当兵22年,齐正坤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专业过硬的技术大拿。在航母部队十多年,他经历了我国航母事业的多个“首次”,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航母。

山东舰 齐正坤:我参与了咱们航母的首次试验试航、首次舰载机着舰,每次看到咱们舰载机能够安全着舰,战友能够安全回来,我都感觉自己内心很欣慰,感觉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一代航母人有一代航母人的使命和担当,我的使命担当就是要把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承下去,让我们的航母走向更远。

新春佳节,中国航母上的追梦人也献上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深祝福。

山东舰 张浩:新的一年,祝福伟大的祖国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山东舰 唐晓菁:希望我们的海军事业蒸蒸日上,三航母驰骋大洋,捍卫祖国海疆。

山东舰 齐正坤:有我们为祖国守岁,请祖国人民放心!

(总台记者 刘洁 孙晨旭 杜黎鑫 李刚 肖禹 汪鑫鑫)

【责任编辑:于璧嘉】

田野间的“村晚”,唱响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8 09:59:17

小“村晚”大舞台|锦绣中国年

中国青年报2024-02-09 07:54:21

Hello 大湾!想来大湾区的风吹到了全世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8 18:25:31

来点科学 | 在地下700米追瞬逝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7 11:54:15

唐诗逸《一生一事》:用舞蹈演绎文物修复师的信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8 09:25:28

90后非遗花灯传承人,助力打造家乡小镇年味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7 18: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