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总在正月下江南?《乾隆南巡图》升腾人间烟火气

作者:樊祎雯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2月09日

《乾隆皇帝元宵行乐图》。本组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来说,春节序幕始于除夕,而结束于元宵节,是个漫长而隆重的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放鞭炮、酿屠苏酒、贴门神、贴春联,这些仪式感不仅在诗中,还会出现在画中。有这么一类专门表现春节这一节庆时令的画作,被称为“岁朝图”。

    “岁朝图”可以看作是高级年画,后来其内容不断拓展,不仅增添了好多民俗意味,还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及大力提倡。用这样的画来祈福纳新并往来友人赏赐臣下,恭贺新禧。“岁朝”的定义也由农历正月初一扩展到了元宵节,而到了清代乾隆朝,更是延续到了正月十九。

招牌上写着“燕窝”“海参”“火腿”“风鱼”“皮蛋”“海菜”“南酒”(《乾隆南巡图》第一卷局部)。

    高级年画“岁朝图”中的节庆景象

    清代乾隆时期也是“岁朝图”绘制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岁朝图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节庆活动的图像,通常表现皇帝与孩童享受天伦之乐的“岁朝行乐”图像;还有一类是描绘祥瑞动物、福神人物的图像,可以称为“祥瑞福神”图像;再有,描绘时令的植物案头陈设,被称为“岁朝清供”图像。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岁朝行乐”类图像,其为皇帝个人生活的纪实类画作,记录了节庆期间宫廷庆贺及生活场景。这类图像通常尺幅较大,作为“贴落”存在,即其功能之一在于作为贴在墙上的建筑物装饰绘画存在,有“瑞牒祥图,珍符彪炳”的政治寓意。

    现存多幅这样的画作,如《乾隆皇帝岁朝图》《乾隆皇帝雪景行乐图》《乾隆皇帝岁朝行乐图》《乾隆皇帝元宵行乐图》等。在这类图像中,乾隆皇帝坐在宫廷建筑物的廊下,或怀抱孩童,或观雪赏景,大人享受天伦之乐,孩童则尽情嬉戏,或三五成组放爆竹,或手捧祥瑞之物,或堆雪玩闹。这类画作通常是宫廷画家绘制,如郎世宁、丁观鹏等。后来,宫廷的这类画作,还演变成了《雪景守岁图》及《万国来朝图》这类图像。

    除却宫廷,民间也有这类图像。李士达《岁朝村庆图》就是这类代表图像,描绘了乡村庆贺新年的情形。这类图像中通常会出现寓意喜庆的鞭炮、高耸长青的松树,镇宅辟邪的钟馗图像,由于是风俗市井画作,还会出现一些动物元素,如鸡、狗等。也有《大傩图》这类图像,描绘的是民间岁朝驱傩的场面。

    元宵节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也是一个较为特别的时间节点,因为其巡行江南往往开始于这个时候。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而六次南巡的时间恰好在元宵节前后,分别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十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十二、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十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二十一。

茶食店及“薄荷糕”“状元饼”“太史饼”“沙仁糕”“松子饼”招牌(《乾隆南巡图》第六卷局部)。

    《乾隆南巡图》为什么以“水”为主体?

    《乾隆南巡图》是清代宫廷画师徐扬所绘制的宫廷叙事巨作。虽非节庆时令绘画,但仍有很多元素可以暗示时间,比如图中的水。

    《乾隆南巡图》共有12卷,加起来有150多米长,通览画作全部,不难发现卷卷有水。这些大自然中无形的、流动的液体到了画面上,则变成了空间布白的区域,也被赋予不同的肌理。画师通过长短不一、弧度不同的淡墨勾勒,描绘出南巡沿途的黄河、淮河、大运河、长江、西湖、南湖等不同的水景。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就有《水图》传世,把水描绘出了12种样式。《乾隆南巡图》亦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在画面形式上做足了文章:一方面,它沟通了各卷,增强了画面的气势,使相互独立的画卷有机结合在一起,保持了整体性和前后呼应性;另一方面,以此描绘途中美景,突出江南以水为生、以水为美的地域特色。更深来看,“水”的元素成为12卷的主体,则与乾隆皇帝南巡的主要工作——视察河工、勘察堤防工程和治水工程相契合。

    这些水也是有丰富信息含量的。第一卷就表现了北京的水。卢沟桥下的水,还处于结冰状态,上面布满了冰裂纹,画家借此在暗示天气——在北方天寒地冻的时候,乾隆皇帝开始启程南下。参读有关文献,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乾隆皇帝南巡往往开始于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也就是元宵节前后。这时候,北方通常天寒地冻,皇帝也是借此机会南下避寒。

    这可以被第八卷中的某个画面充分证明:皇帝一行经过杭州苏堤时,西湖上清风徐来,四周湖光山色,一派花红柳绿的景象。南巡之行让皇帝可以充分享受南方温暖的阳光,躲避北方寒冷的天气。而皇帝赶在这个时间南巡,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就是赶在南方汛期到来前疏浚河流水利工程,消除隐患。乾隆皇帝南巡一行的良苦用心不仅体现在此细节上,还有更多耐人寻味的信息。

    有意思的是,皇帝服饰也在随着天气、场景的变化而改变。在出京时候是较为厚重的行服,暗示天气的寒冷,而到了江宁阅兵之时,就已换上了凉帽。当然,在祭祀大禹陵时候,则着正装,衬托场景的肃穆与庄重。

    皇帝南巡,不仅是承载了一次巡行,还是家国天下的大事,更是清代皇帝政治韬略的体现。除却勘查水情、治理水患,这条水道是清代的经济命脉,重要的粮食漕运的通道,连接着政府粮仓,诚如民间谚语所言“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一带,还是学问渊薮之地,皇帝南巡途中礼优士子、提拔官吏、减免赋税,还可以安定社会,解除危机。同时,南巡途中,还在江宁(今南京一带)安排了阅兵,彰显帝国力量与军事实力。再有,乾隆帝还可以沿途寻访名胜,也为后来在宫廷苑囿中仿建江南风景埋下伏笔。

    打开京杭大运河两岸的美食地图

    仔细观察,画卷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京杭大运河不仅运输了产自江南水乡的粮食,还有满足日常之用的物资,以及供王公贵胄把玩的各色精美工艺品。南方官员、士子北上,它也是一条很难绕开的重要水道。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还大大促进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互补。

    节庆时令离不开美食,画卷中的人间烟火气也是如此。食物是人生存的根本,也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江南一带的餐馆可以见到“火锅”“满汉全席”的字样,而在北京又可见售卖南味的店铺。

    在《乾隆南巡图》第六卷中可以看到这类招牌是“包办酒席”“五簋大菜”“三鲜大面”“耑(专)办满汉酒席”的店铺。这类店铺规模较大,处于繁华的地带,环境也更为优雅,临河而建,可以承办宴席,这就是古人大型“聚餐”之地吧。这类“饭庄”通常讲究排场,即讲究一大套菜品构成的席面,如“满汉全席”,从凉菜、热菜、大菜到点心面面俱到。当然,这样的饭庄也是宴请社交的场所。

    有些餐馆十分有特色,虽然规模不及前者,但有自己的主打菜品,以“徽苏大菜”“十锦火(锅)”“河鲀大面”“加味馄饨”为招牌,也有雅座,席面不大,最多四人一桌。从招牌显而易见,这样的饭馆更注重的是菜品的风味。

    清代南北小吃与风味食品品种繁多,做工考究,也有时令性、地区性、阶层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有“燕窝”“海参”“火腿”“风鱼”“皮蛋”“海菜”“南酒”的店铺,里面的一些商品就来自江南。还有店铺主打“进京腐乳”“蜜饯果品”“香糟鲥鱼”“青盐橄榄”“上用小菜”“法制薄荷”“蜜饯香圃”“人参茶膏”“参贝陈皮”,从名称看,毫无疑问,“进京腐乳”就是在北方也寻得见的味道。

    与此较为类似的,还有苏州一个专门售卖点心的店铺,招牌上写有“薄荷糕”“状元饼”“太史饼”“沙仁糕”“松子饼”等字样。其中的“状元饼”“太史饼”也与居于北方的京城关系较为密切。清代文康作《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第三十四回“屏纨袴稳步试云程  破寂寥闲心谈月夜”叙述安骥准备赴考时,便有各亲友来送场,送来“状元糕、太史饼、枣儿、桂圆等物,无非预取高中占元之兆”。中国各地应该都有这类糕点,取吉利之意。

    太史饼,又称太师饼,是苏宁两地的名点,其历史悠久,据传与司马迁有关。司马迁因在狱中常以带有芝麻的烧饼充饥坚持写完了《史纪》,后人感慨他的精神,特称他吃的饼为“太史饼”。饼以白糖、桂花、猪板油丁为馅料,两面粘满白芝麻,酥松香口,甜肥滋润。

    “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古老的画卷中,我们不仅能找寻古人的节庆时令,还可以窥见古人的人间烟火气。这种生动而亲切的细节,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还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今天仍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樊祎雯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蒋肖斌,谢宛霏】

田野间的“村晚”,唱响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8 09:59:17

小“村晚”大舞台|锦绣中国年

中国青年报2024-02-09 07:54:21

Hello 大湾!想来大湾区的风吹到了全世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8 18:25:31

来点科学 | 在地下700米追瞬逝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7 11:54:15

唐诗逸《一生一事》:用舞蹈演绎文物修复师的信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8 09:25:28

90后非遗花灯传承人,助力打造家乡小镇年味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2-07 18: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