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郑州大学新立项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来源:郑州大学2024年01月16日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郑州大学立项2项,为河南省唯一获得此类项目立项的高校。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分别是:哲学学院李存山教授主持的《中国气论思想通史研究》;文学院齐航福教授主持的《河南公家和民间藏甲骨的整理研究》。加上此前已获得的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学校2023年度共获得4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资助力度最大、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水准。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培育和组织工作,社会科学处从选题申报、开题及专家评审等方面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取得了较好成效。此次重大项目立项是我校人文社科综合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面就让我们

了解一下这两个项目

以及项目的主持人吧





哲学学院李存山教授

《中国气论思想通史研究》




项目简介




气论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中具有沟通古今、对话中西意义的思想内容,也是“第二个结合”中的思想资源,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具有根源性意义。中国传统哲学家们通过气观念形成了与其他哲学传统富有张力性的本体论、宇宙论、心性论、修养论、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本项目团队成员来自郑州大学(李存山、李晓虹)、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正、任蜜林)、清华大学(高海波)、山东大学(任蜜林),拟完成一部最终成果为120万字的《中国气论思想通史研究》,不仅会对中国气论思想的发展历程予以儒、佛、道等多维度、多角度且兼具哲学性与历史性的深刻论述,并且将对气论的研究延续到现代哲学领域,尤其对以张岱年等为代表的现代气论哲学的新发展予以深入研究,从而改变此前气论研究或内容不全、或维度不充分、或系统性不足、或哲学性不强的问题,形成一部通贯古今、内容详实、结构合理、论述创新、义理深刻的气论思想通史。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将弥补目前中国哲学研究的空白,推动中国哲学学科发展,且将为中国传统哲学和其他哲学系统的对话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深厚学术根基,更将在“第二个结合 ”的指导下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世界性哲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中国气论思想通史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史的意义,更将具有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意义。




首席专家简介





李存山,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首席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副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哲学组专家、中国社科院大学特聘教授等。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哲学、儒家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气论与仁学》等学术专著13部,合著、主编等著作20多部。





文学院齐航福教授

《河南公家和民间藏甲骨的整理研究》




项目简介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以来,目前甲骨文总数约16万片。河南是甲骨文的故乡,尽管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都流散至世界各地,但河南本土所藏甲骨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河南公家单位所藏甲骨的数量,不止于早期学者所统计的1465片;民间所藏甲骨数量更是巨大,而且不少藏品品相较好。但限于多种因素,其中的绝大多数还未正式公布。已公布者,绝大多数只有拓本,没有彩色照片,印刷也难称精良,拓片往往模糊不清,常常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多无谓的争端。在数码照相、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重新著录甲骨文的各种条件已经成熟。作为甲骨文故乡的河南,借助这一历史契机,把河南省内公、私各家所收藏的甲骨重新加以整理,积极响应党中央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和总书记关于甲骨文等“冷门”学科要有传承的讲话精神,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以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席专家简介





齐航福,1975年生,河南虞城人。现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中心特聘教授、《汉字汉语研究》副主编。兼任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主要从事甲骨学研究,出版专著7部。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光明日报》等核心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古文字工程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专项重大课题1项。

【责任编辑:曹竞】

陕北民歌唱响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5 13:12:38

“君生我未生”无关爱情,唐人无惧相忘江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07

《繁花》落幕:小说“二度创作”如何大放异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32:51

杨军:拉开海昏侯墓的历史大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17

文运启国运 大业见华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04

如果与李白面对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03

刘震云:从来没人给我种过“文学的种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32:50

杨军:拉开海昏侯墓的历史大幕

中国青年报2024-01-12 06:29:45

13岁天津女孩用琴声和镜头讲述城市之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8 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