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他从清华毕业,获得北大教学卓越奖!

来源:北京大学2023年12月31日

他曾在未名湖放进一条机器鱼

使其不仅能像真鱼一样

在水下游动、感知环境、相互交流

还游出北大

游向北极、南极

两度参与极地科考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

现为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

站上北大的讲台整整20年

他坚持引导思考、启发创新

陪伴学生进入美妙的头脑风暴

将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

延伸至广阔的学术问题和具体研究

荣获北大“教学卓越奖”是他的成绩

“严谨细致,平易近人”是他的日常

他是北大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广明

一名纯粹的学者

一个坚韧的人


初秋的傍晚,阳光透过偏西的窗户照射进工学院楼,我们在实验室里见到了谢广明。映入眼帘的是一口鱼缸,里面一条金色的仿真鱼在悠闲地游动。实验室里也摆放着各种机器模型和器材。谢老师从中腾出一块儿空地,如同一位和蔼亲切的长辈与我们闲谈。谈到教学和成就,他并未多言自己个人的努力和付出,而是将内心对于教学的设想和理念、对于学生的牵挂和希望如数家珍……




“让脑子动起来”


谢广明还在清华读博时,导师郑大钟就曾给他这样的教诲:“成为老师要踏踏实实上一门课,不要随便应付。要是上不好课,就不能叫老师。”老师的话在谢广明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北大任教后,谢广明承担了研究生专业课《控制数学基础》的教学任务。面对这门重要的课程,他认真听取了前辈的建议,也在一次次教学尝试中思考合适的授课方式,在长期摸索之下,逐渐形成了“教研结合”的课程特色。

课前,学生不需要做任何准备。课堂上,谢广明会先向学生讲授数学基本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对知识点沿某一方向进行思考,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同学们自主提问的能力。讲到数学工具时,谢广明会提出一些小的研究课题,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工具如何运用到问题的研究中。通过这些方法,同学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数学工具的运用也更加熟练。曾有一个学生就谢老师在课堂上给出的问题和思考方向深入研究,形成的结果发表成一篇SCI,可谓是水到渠成。

课堂内容与科研方法的结合非常锻炼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这便是“教研结合”的好处。谢广明最大的愿望是尽可能多的同学能在他的课堂上有所收获,他说:“我希望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执行我的想法。等到没人给你喂食的时候,你自己怎么捕食?”

▲研究生课程《机器人工程创新实践》课程汇报

独立思考是谢广明一直坚守的品质,这与他过往的经历有关。谢广明儿时成长在农村,由奶奶养育长大,奶奶自幼就教育谢广明:凡事不应求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往怀里揣烙饼”。高中时,谢广明时常遇到连老师都不会做的题。有的同学抱怨题目和老师,谢广明却意识到“人要为自己负责”,自己钻研题目,从不抱怨。

一路走来,谢广明以独立思考的品质走过了许多重要人生关口,深知独立思考对科研乃至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待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课程能够让这一品质植根在他们的头脑里。工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吴家汐说到:“谢老师对待科研认真细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严谨教学态度和注重科研能力培养让我受益匪浅。”

▲谢广明在科学营讲座上

科研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谢广明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国际视野。早在2010年,谢广明就开始尝试让博士生在组会上用英语做报告。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谢广明积极响应学院开设英文课程的号召,开设了工学院所在专业第一门英文授课课程。考虑英文授课对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他准备了双语课件辅助学生对照概念,将课件提前发给学生预习。谢广明认为,语言使用的关键是练习,虽然英文授课有一定难度,却能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科研过程。

“谢老师全英文授课,帮助我们扩展对于专业术语的了解。同时课堂上会完整地推导公式的原理证明,教学态度严谨。谢老师的科研态度也认真细致,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工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东岳接受采访时说到。



因为热爱,因为责任


在常规的教学、科研之外,谢广明对北大工学、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一直怀有热情,希望尽可能地为机器人学科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广明与中学生们

2009年,谢广明开了一门本科生公选课《机器人竞赛入门与实践》,这是如今公选课《魅力机器人》的前身。公选课既非老师的教学任务,也非学生的培养方案要求,开设与选课完全出自个人的意愿和兴趣。说起开设这门课的原因,谢广明提起多年前成立机器人学会的往事。

成立机器人学会,谢广明本希望招募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同学们一起举行各类研究与活动,但每年能够招入的学生数量都很少。“我们做了很多年,每年拿着我们可爱的机器鱼、机器狗去百讲前招新,但就是吸引不了几个学生。”这让谢广明意识到校园里工科氛围的薄弱,为了让这种状况得到一点点改变,他开设了《机器人竞赛入门与实践》课程。2010年,在科学网的博客里,谢广明写道:

“为了让北大多一个学生了解机器人,为了让北大多一个学生具备工科素养,为了让北大多一点点工学氛围,我有义务要上好这门课。”


从最初开课到现在,十四年时间过去,《机器人竞赛入门与实践》变成了《魅力机器人》,课程由一门侧重实践与竞赛的课程变为侧重科普和兴趣的课程,更加适应当下同学们的情况。从最开始忧虑没有学生选课,到现在成为工学院首门线上国家精品课程,中间经历了许多困难、反思与调整。但谢广明的初心仍然没有改变,他希望课程能够浅显易懂、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同时传达的知识具有准确性,能够或多或少纠正大家对机器人的误解。“机器人就像电脑或网络一样,未来会进入各行各业,与大家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希望这门课能产生一些影响力,提高全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素养。”

▲《魅力机器人》线上公开课

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也是谢广明“为爱发电”的行动之一。参加比赛不仅是为了取得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其得到全面锻炼和成长。每参加一场比赛,谢广明和同学们都要投入全部身心和精力。从到达赛场,到检查场地、调试设备,再到紧张的备赛,熬夜甚至通宵都成为常态,“流汗、流泪、流血都可能出现”。比赛还可能出现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场地出现问题、电脑突发异常、与主办方沟通失误......“你面对对手,面对裁判,面对观众,甚至面对记者的采访,你如果从来没遇到过意外,就不知道怎么应对。”竞赛虽然辛苦,却是对学生最好的锻炼和考验。

▲谢广明带领学生参加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



“家和万事兴”


平时在实验室里,谢广明和学生的关系比较亲近随意。“大家在实验室里不会拘谨,有时候我进来,可能大家忙着,也都不理我。”谢广明对学生的管理也更接近于“放养”:“我希望大家是自己在驱动,不管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都能自己规划好自己。”

实验室没有统一的上下班要求,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调配在实验室的时间。“有时任务比较紧张,有的学生就直接在实验室睡觉,过段时间松散了,稍微休息一下也没问题。”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谢广明希望学生能够有自主意识,学会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科研。

博士生卢裕文评价谢广明:“尊重学生,但不纵容学生,有时候也非常严厉”。谢广明对待学生,如同长辈对待家中的孩子,既是严父,也是慈母。他会在组会上严肃认真地指出学生报告的不足,在学生重新报告后又毫不吝惜对进步的赞许;会默默观察学生在组会上的举动,要求每个人都认真报告,尽力思考提问。他为主动要求每周见面交流的学生欣喜,“真是令人高兴的进步”;也为执着考研的学生感慨,“无论最终能否和你结上一段师生缘,都希望你有一个好的未来”。在博客里,我们看见一个除去了滤镜的谢广明,他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悉数袒露,我们在其间看到一颗赤诚的真心,对科研,对学生,对教育。

▲谢广明参与研究生论文答辩

“我也不是干预他们的生活,只是希望他们能够走好人生的这一阶段。”他像父亲一样严格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又像母亲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他给学生创造相亲机会,也因为无力帮助学生支付手术费用而自责。这些关怀似乎超越了师生的义务,到了朋友和亲人的程度,而他正是将学生视为亲人,“希望实验室成为一个‘五好大家庭’,家和万事兴。”

对于学生,谢广明寄语道:“主动性、激情、耐心是最重要的品质。”主动指的是明确人生的目标与意义所在,主动追求;激情指的是做热爱的事情,让激情鼓舞自己前进;耐心指的是持之以恒,以耐心面对挫折和考验。他用朴素但深刻的话语,祝愿学生们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谢广明,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动力学系统与控制,智能仿生机器人与多机器人协作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14年至今连续入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榜单。担任中国仿真学会机器人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主任,是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的创立者,是期刊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主编,包括Scientific Reports等多个期刊编委












【责任编辑:曹竞】

微电影|梦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7 21:57:52

MV|乐山好少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7 19:59:35

寻秦记:大学师生历时20年探求最早的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6 08:28:34

烟台大学原创音乐剧《长岛渔号情》首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5 08:57:55

《鸣龙少年》:一个不一样的高三故事

中国青年报2023-12-25 07: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