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变
《鸣龙少年》:一个不一样的高三故事
在拼命刷题冲刺的高三,有些看似成绩不好的“问题学生”,真的只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吗?有些难言的困境,是否能被看见?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鸣龙少年》,给我们讲了一个不一样的高三故事。
《鸣龙少年》讲述雷鸣、桑夏等教师成立全新的“高三11班”,帮助学生迎战高考的故事。
李燃自幼失去父母,一直跟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拖着病体打工,坚持让他考大学实现自己的机器人梦想。孝顺的李燃为了给奶奶治病,打算退学赚钱养家。雷鸣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想尽办法阻止李燃退学,并将其和程雨杉等有各种困难的学生招入11班。
在这个被人质疑的小小的11班,每个学生多多少少都挣扎于青春的“至暗时刻”。
雷鸣和桑夏从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角度,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每个学生直面困境、改善家庭关系、建立乐观的心态、重拾梦想。
《鸣龙少年》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一段看起来组团“打怪升级”的征程,并非只为“逆袭”,而是让孩子们学会开始面对一生漫长而复杂的“考试”。
日前,《鸣龙少年》导演丁黑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说,这部剧刻画了大多数高三学生都会经历的状态,但他们希望将高三呈现为一个“起点”,让每个人思考更长更远的事情。
生活剧可以把高考经历拍得像悬疑剧一样
丁黑曾执导过《长恨歌》《警察荣誉》《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剧,此次是他第一次拍摄校园题材作品。
丁黑表示,《鸣龙少年》的剧本引发了自己的共鸣。
“人有两次投胎。第一次是自然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可预知会拥有什么家庭、父母,会有什么命运。”丁黑说,“第二次投胎”则是以考大学为代表的“命运第二次选择”。
原剧本的内容和特点,让丁黑对故事构建产生了诸多想象。
《鸣龙少年》作为一部校园剧,却让观众看出了“悬疑味儿”。看似寻常的学校生活和人际关系,充满了悬念和反转。11班每个曾经让老师、家长头疼的“问题学生”,其实都在经历着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隐秘的煎熬、迷茫和痛苦;而大人们对此一无所知,还会作出孩子完全排斥的行为。
例如剧中有一个男孩参加一场有多名学生和家长的饭局。他进门时,观众和他一起愣住了:大圆桌上气氛十分诡异,所有大人都非常魔怔地盯着手机,满脸写着紧张,然后忽然又恢复正常。等到悬念揭晓,真相令人啼笑皆非,原来大家都在抢一位名师的课程。
生活剧可以把高考的一段人生经历拍得像悬疑剧一样,甚至是有某种惊悚的感觉。
人物本身也有神秘感。剧中带领11班往前冲的雷鸣,看似掌握“逆袭”的通关秘籍,但是观众能看到这个角色自身也要面对和克服内心的困境。
“每一个老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丁黑说,剧中老师也在不断的相互“对应”和“对照”中,去理解人生和人性。
在高三成绩逆袭和身心健康,哪个更重要
开拍前,团队历时近一年,与300多名师生及其背后的家庭进行了深度访谈,走访10余所学校,剧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人物设定等都来源于采风和田野调查的真实素材。
在《鸣龙少年》里“高三11班”往前奔跑的这一段征程中,学生们不只拥有一个能推动他们好好学习的雷鸣,性格阳光开朗的心理老师桑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剧中,桑夏服从安排成为雷鸣的助理,帮助他组建了由“问题学生”组成的11班。与雷鸣成绩至上的教育理念不同,桑夏坚持育人为本,认为学生的出路不只有高考折桂这一条。桑夏能敏锐注意到每个学生课业之外的负面情绪,更理解和尊重学生不愿说出口的纠结和迷茫。
剧中一开始,聪明漂亮的女孩程雨杉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遇到诸多困扰。桑夏没有指责她软弱,没有直接揭开伤疤,而是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从而安慰和鼓励程雨杉。
“因为裙子穿得短而受到侵犯,不是你的错;因为你性格开放、思想独立,又或者情感丰富,但是遭到排挤,也不是你的错;暂时还很弱小,还不能反抗,不是你的错;本应该保护你、爱护你的人,却并没有这么做,更不是你的错;身为一个女孩,绝对绝对不是你的错。”剧中,桑夏老师的这段台词,引起观众强烈共情。
编剧陈舒提到,在采风调研过程中发现,如今在很多中学里,心理教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
有一所中学的90后心理教师给陈舒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非常年轻、漂亮、活泼,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陈舒发现,这所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栋楼的一整层全是心理活动教室,非常大,里面有学生的“秘密树洞”;学校每学期用心理剧、冥想等方式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况。
“我们对于桑夏这个角色的一些细节和感受,来自我们在实际调研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心理教师。”陈舒指出,桑夏是那种不管别人对自己怎样,她都能自行发光的“小太阳”。“到了后半程,雷鸣和桑夏的教育观有一个转换和融合。他们俩一个是‘狼性’的,推崇唯分数论、成功论;一个更在意学生人格的完善,更在意学生的成长体验,关心学生到底想要什么,到底开心不开心。他们俩进行了很微妙的转换和融合。”
迎接会贯穿我们一生的考试,保持不掉队
不少网友评价,《鸣龙少年》的“孩子视角”值得肯定。电视剧以11班学生为主体时,镜头并不以客观讲述的方式聚焦在他们身上,而是直接将镜头转为私人目光,让他们用未成年人的视角凝视着整个成年人世界的规则。
主创真正和这些懵懵懂懂经历人生关键节点的孩子站在一个视角,揣摩和审视“大人的世界”。
《鸣龙少年》每一集开头都设置了一个“序”。这个小小的序幕,揭开了剧中多个人物内心深处的“那个角落”。这个序幕有很多类型和风格,有的偏现实主义,展现他们童年的真实回忆,例如幼时李燃目睹父亲的葬礼、程雨杉回忆母亲的改嫁、禹洋总是想起以前那堂导致自己严重口吃的语文课。
序幕也有小剧场一般“假定性视角”的超现实演绎,例如一段“rap+舞台”,暗示边晓晓和江晴朗的双面人生。甚至还有一个“古装剧”序幕,让雷鸣老师和学生们穿古装表演,问夫子“何为学而不思则罔”。
丁黑说,那个“序幕”就是每一集的精神内涵、情绪内核,既表达了主题,同时也是一个隐喻,甚至是对命运的预示。
一位95后观众对记者表示,这部电视剧拍出了“人间真实”,比如同学们对于“打鸡血”的激励反响平平,控制不住自己对手机的依赖,遇到有意思的事情一定要发个“状态”,甚至开个直播,期待大家关注。
“这种碰撞和讨论又很有趣:对于家庭、环境不能为自我成长提供助力的孩子而言,高考究竟是不是逃离当时处境的唯一方式?真的考上剧中人人神往的‘清北’一鸣惊人后他们的困境是否能够消解?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否冲突?教育路径要不要根据学生及其家庭的现实情况考量?”
在剧中,雷鸣老师有一个金句:“如果一出生的那场考试,你没能考赢,那不是你的错。你可以把高考当成一次补考,这一次我不会让你输的。”
而丁黑觉得,从一个更深远的角度回看,这段经历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你能否考得上某个学校,而在于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我们这一生都在考试。
迎接会贯穿我们一生的考试,并努力保持不掉队。在丁黑看来,懂得塑造自己,完善自己,这件事更重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