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职场剧中流过的滚滚时代

作者:杨偲婷 来源:澎湃新闻2023年12月31日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职场剧,一个前些年几乎被污名化了的电视剧类型,因为大量名为职场剧实为谈恋爱的剧集“寒”了职场剧受众的心。

但职场剧依然是中国内地电视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甚至是最有当下性的类型。因为职场剧通常因其题材原因,能比其他类型剧集更快触及到都市社会中重要、甚至至关重要的切面:职场。

如果将国产剧(仅限于中国内地)中的职场剧纵向做一个分析比较,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内容创作的变化,更是都市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个体职业选择的变迁。

“杜拉拉”们: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外企精英

1989年,电视剧《公关小姐》横空出世,成为了当时的热播电视剧。这部剧集算得上是改革开放后,首部以都市职场白领女性的故事为核心叙事的作品。而其中所展现的办公楼里摩肩接踵的人群,办公室里的电话电脑,高楼林立中穿梭的车河,也在呈现当时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和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

一个新的都市群体:职场白领,正式进入了当代现实题材的创作中。甚至其中女角色们的服装,也成为了一代白领女性的代表性造型,直到几十年后的《杜拉拉升职记》,“套装+红唇+高跟鞋”,依然是职场白领丽人的标志性穿搭。

《公关小姐》剧照

在八九十年代,“白领”还是个新鲜词儿,“白领”更是独属于大城市的特殊群体。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批白领,是大型国企、新兴的私人企业、刚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其中,地位和收入最优越的,无疑是当时的外企员工。

当时,就职外企,意味着高收入、高眼界、高地位,以及迥然不同于中国传统企事业单位的西方式工作环境:高度规章流程化,崇尚高效、专业、公私分明。电视剧《风吹半夏》中赵垒便是一位九十年代的外企高管,其风度、收入、眼界、学识都十分出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某类典型人物。

《风吹半夏》剧照

记者采访了大学同学的姑姑Monica,一位在80年代便从南方小城考入北京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一位在90年代就有了英文名的摩登阿姨。毕业后,Monica留在北京进了某体制内部门工作,却意外发现,那些去了外企的同学,收入一个个比她高好几倍。凭着流利的英文,Monica后来进了一家外企工作,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人生图景在她眼前展开:出差都是五星级酒店,公司给她配备大哥大,去海外开会成了常态......

多年后,她已经退休,如今定居澳洲,和她做连线采访时,记者问到她看不看职场剧,最喜欢的职场剧是什么?她的答案是美剧《新闻编辑室》。记者问,这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职场剧呢?Monica洒脱表示:“我不懂算不算,但那种紧张高效的工作状态,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我是很亲切的。”

她抱怨很多国产剧对外企职场的塑造过于“dramatic”,“我那个年代的外企职场,可要比国企和体制内工作环境单纯很多,没有很复杂的人事关系,说话也不需要拐弯,就事论事。但那时候在体制内工作,跟领导说话那可是有很多讲究的。”

从9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外企白领一直是“脱离体制、公平竞争”的某种理想蓝图,其变相体现的是在当时人们认知中,中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不如外企“公平”。2010年的职场剧《杜拉拉升职记》就是以外企为主要故事展开场景,其中甚至还对比了民企白领与外企白领在工作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也有领导教女主人公公司严格的规范工作流程的桥段。

大体来说,“杜拉拉”的外企职场,是相对公平透明、努力便有回报的,这种影视剧中对外企的褒扬态度,展现的是那个时代某种社会潮流。那时,重点高校毕业后入职外企依然是非常理想的职业选择,“世界500强企业”就像前几年的“互联网大厂”一样,是当时就业市场上的热门词汇。

《杜拉拉升职记》剧照

但又过了几年,再看剧中对外企的仰视态度,就颇值得玩味。

2012年,欧洲多国仍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美国经济复苏乏力。2012年2月28日,全球裁员潮来势汹汹,跨国大企业相继卷入外企裁员潮。2012年7月,诺基亚宣布关闭中国两个区域销售中心;8月,摩托罗拉宣布裁减4000名员工;2013年,汇丰宣布全球裁员3万人。于是,外企的香饽饽地位在都市人群眼中明显下降,这一“祛魅”过程也在影视剧中有所体现。

2012年的《浮沉》,与现实中2012年的外企裁员潮,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互文关系。不同于《杜拉拉升职记》中“越努力越幸运”的鸡汤叙事,同样是讲外企,《浮沉》却写出了其中的“暗黑一面”。

《浮沉》剧照

何乘风、陆帆等外企高管,将小白女主作为棋子,与国企斗法。其中对于外企白领的描写,不再止步于“都市精英人上人”,而是有了对外国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反思和审视,外企职场中的“自由、公平、规则”表象下,依然有尔虞我诈和利益交易。

其后,以2016年播出的《欢乐颂》为例,剧中对于外企员工的塑造也很有代表性:在上海就职外企的樊胜美和乔欣,也得住着合租房,精打细算过日子。到这里,从第一代外企白领的“精英”,到当下外企白领的“平凡”,仰视回归平视,得到了大量当下都市白领的共情,“这才是我们外企白领的日常”。

《欢乐颂》剧照

那么,从外企中接过了职场剧“时代呈现”重担的职场是什么呢?互联网。

高歌猛进:互联网浪潮下的创业猛士与花式白领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最有代表性的职场人物是“外企白领”,那么,在21世纪初这十几年,互联网带来的无数经济和商业奇迹中,最有代表性的职场人物,绝对是“创业猛士”和“花式白领”。

《温州一家人》(2012)《鸡毛飞上天》(2017)《风吹半夏》(2022),国产剧并不缺乏精彩的创业剧。它们讲述了上一代人抓住时代机遇,乘风而起的故事。比较有意思的是,前两部主要对这种创业之路持完全赞赏的态度,而2022年的《风吹半夏》则对上一代人于社会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时代中,“钻空子”“捞偏门”等行为并不讳言,甚至让女主在成功之后,反思自己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这一对于上个时代“创业者”的塑造,是有明显创新的。

《风吹半夏》剧照

但这些剧集,大多将主要年代放在了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而互联网的二十年,缺乏属于它的创业剧。阿里、京东、百度,每一个互联网大厂背后,都有一个“创业神话”。2014年9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更加成为了高频词。在那时候的北上广深咖啡厅里,你可能最常听见的词语是“众筹”“共创”“天使轮”“A轮B轮”“融资”......2018年播出的《创业时代》,将主叙事放在了程序员的创业故事上,虽然该剧差评颇多,但黄轩、周一围等塑造出的那种创业者的狂热感,倒是与那个“全民创业”时代相呼应。

《创业时代》剧照

把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叙说得比较好的,是《在远方》(2019),该剧将职场放在了在近三十年崛起的物流行业,主人公从一个与邮政“抢饭吃”的快递小哥,成为了跨国物流大公司的老板,其背景是互联网电商的崛起,和中国近二十年基建的大发展。

这段创业故事,荡气回肠,同时也能让观众深有感触,因为“快递”“电商”这些新兴职业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在远方》作为职场剧和创业剧,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和生活的变化。

《在远方》剧照

还有个比较特别的创业剧则是《幸福到万家》(2022),女主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搞有机蔬菜种植的小生意人、到进城打工的打工仔、再到回家做民宿和餐厅的老板,其创业之路的基础依然是互联网发展和农村基础建设的完善,互联网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让农民跳出地域局限,扎根家乡却能过上与城市白领相差无几的生活,拥有都市白领式的工作方式。

《幸福到万家》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创业为题材,反映的依然是互联网时代中人们职业的选择和变化。同样和剧中人一样经营乡村民宿的小叶哥(化名),是云南大理本地人,一位土生土长的白族青年。他坦言,经营民宿十几年,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无数便利,是他能将这份生意经营下去的基础。这两年,他还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给自家民宿攒了些粉丝,就开始帮当地乡亲们带货些土特产,“如果没有互联网,我肯定还是个农民嘛,哪里能当起老板了。”

《幸福到万家》剧照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浪潮,也在近二十年催生出很多新职业,也变相扩充了职场剧中的白领形象,“花式白领”们不再是一水儿的套装精英范儿。

电视剧《输赢》(2021)聚焦迅猛发展的互联网行业,讲述了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下,有着“南周锐,北骆伽”之称的技术派销售周锐与走心派销售骆伽在职场中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男女主人公更加“都市雅痞”;

《二十不惑2》剧照

《二十不惑2》(2022)中梁爽成为电商主播,工作方式和状态都与一般意义上的白领不同,但理应归属于都市新白领阶层;

《欢乐颂3》(2022)中余初晖是“码农”,何悯鸿是新媒体编辑;

《亲爱的,热爱的》(2019)中男主是电竞选手,女主是互联网上的“歌姬”,粉丝几十万、视频点击量破百万的“鱿鱼殿下”......这些剧中人物的职业产生都与互联网大发展分不开关系。

更有《猎场》(2017)《安家》(2020)等作品,侧面通过房地产销售、猎头等职业,展现了这个时代经济的风云变幻:房地产市场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悲与喜,各大企业在经济浪潮中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安家》剧照

而互联网浪潮下的经济上扬不会是永恒的,三年疫情之后,经济形势改变了,人们的职场状态和人生选择也发生了巨变。

反内卷:新一代职场人的工作态度

随着经济周期的起起伏伏,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新一代职场人的生活被996、007挤占。“躺平”和“内卷”,大家都不陌生。前者是“工作够难了干脆随便”,后者是“工作够难了不卷不行”,选择不同,心态相近:焦虑、压抑、迷茫、隐忍。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呼声“反内卷”,关注个体的幸福感。相应的,这一时期的职场剧,其所描写的职场氛围、职业选择、个体的工作状态和目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比如《县委大院》(2022),虽说是主旋律题材,但其讲述的基层公务员生产和工作现状,并未让普通人更共情公务员的“难”,反而让大批期待上岸的考公人“羡慕”上了,甚至将其中不少桥段当作是体制内工作的人际关系处理范本,进行学习。考公考编的职业大热潮,侧面反映的是应届生就业问题。

同样被不少年轻观众广为学习的还有《理想之城》(2021),女主是在建筑行业工作,但观众更爱看的是国企大集团内的人事斗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建立中的“学问”。“有编制”“有保障”成了就业方向首先考虑的要素。

《县委大院》剧照

《理想之城》剧照

《一路朝阳》(2023)这部剧则有着职场环境与职场人心态的纵向展现。律师女主在经济上行期入行,十年光阴,见证了北京地产行业的大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她自己也从昂扬向上的白领“杜拉拉”,完成了创业大时代中一位“创业人”的转变,心态上,则反映了她作为职场人,从卷成都市精英,到疲惫反思自己职业生涯的意义的过程。

《一路朝阳》剧照

这类有对职场生涯进行反思的职场剧,近两年还有姐妹篇《我在他乡挺好的》和《故乡,别来无恙》。前者将大城市北漂白领们的内卷心酸展露无遗,主人公们也一再拷问自己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意义。后者则将戏剧舞台挪回了家乡,白领返乡是继续“卷”还是“躺”,是极具现实意义也有戏剧张力的选项。而二者对于“卷”还是“躺”的讨论,击中了当代都市职场人的人生议题。

B站的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2022)则“躺”得漂亮,它讲述了阴差阳错来到殡仪馆担任化妆师的赵三悦,从新入行时对这份职业怀抱着未知,到感悟生死用心学习遗体化妆的故事。这部剧的职业选择不但新奇,对女主人公的刻画也更符合当下时代的年轻人画像:躺平、自我、反PUA。

《三悦有了新工作》剧照

把反内卷表现到极致的,则有大爆剧《去有风的地方》(2023),一位都市女白领在经历朋友去世、工作压力巨大生病后,决定辞职去云南。其中女主对内心的拷问,让许多观众共鸣:在大城市里工作多年,攒的钱依然买不起房;辛苦工作,富了老板,自己只有一身病;为“美好生活”卷成了螺丝钉,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暇“生活”。职场白领,不再是荣耀的身份、奋斗的勋章、“宫斗”的浪口,而是普通人的代言。

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杭州某大厂工作十年、2022年经历裁员的朋友小吴(化名),他说被裁员后那一个月,他经常质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后来,他拿着“n+1”补偿,用了两个月周游全中国,心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作为一个从不看爱情剧的男性,却对《去有风的地方》赞许有加:“许红豆说出了我的心声。大厂十年,最后卷出了肩周炎、高血脂、腱鞘炎,一朝被开了,人都不知道何去何从了。”他补充道,“可是现在,我至少明白了,想做的事赶紧去做,快乐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普通人在电视剧中的职场人身上,试图找到共情和疗愈。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里,老一代的创业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老一辈白领赶上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结构变化,让他们占据先机,得到了体面的收入和体面的职业身份。

近十几年的电视剧里,职场剧展现了一个对互联网技术依赖度高的时代,无数依托互联网而生的职业和行业,表现了互联网时代职场中人们的气象与面貌。经历疫情,职场人对于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好的电视剧创作,不能脱离时代,必须要反映和记录时代,是时代的注脚。我们看电视剧,也试图在剧中找到自己。

【责任编辑:李丹萍】

微电影|梦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7 21:57:52

MV|乐山好少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7 19:59:35

寻秦记:大学师生历时20年探求最早的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6 08:28:34

烟台大学原创音乐剧《长岛渔号情》首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2-25 08:57:55

《鸣龙少年》:一个不一样的高三故事

中国青年报2023-12-25 07: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