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是时候让大学回归开放常态了

作者:特约评论员孟嘉多 石卓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12月25日

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植"跨栏"进出校门一事引发网友热议,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几篇文章,让“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事情的起因是北京大学副教授因进入校园采取了抬腿跨过闸机的方式,和保安在学校上演了一场“追赶大赛”,最终被追上并按要求出示了工作证。后来出门时,保安依旧要求其刷脸出闸机,他再次抬腿跨过闸机出去。他认为“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呼吁北大打开大门。在此事件的催化下,北京大学正在持续推进校园有序开放,并适时调整政策。

一直以来,高校普遍实行的是校园向社会开放政策,蔡元培先生也曾反复强调“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公众走进校园欣赏夏花绚烂、秋叶静美,漫步校园、借道穿行,偶尔还能蹭个讲座,身临其境地感受大学的文化和精神。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高校出于师生健康安全考虑,采取校园进出限制只是“权宜之计”,并非想将高校与社会隔绝。疫情防控全面放开以来,社会已逐渐恢复常态,但很多高校仍然封闭,未向社会开放。

诚然,长达三年的疫情防控,束缚了大学的手脚,使管理方式逐渐变得保守。因此,在习惯了封闭模式后,完全开放会有多方压力,也会给校方管理增加难度。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学校尝到了封闭式管理的甜头,觉得“少操了不少心”,管理上大大轻松,从主观上不想放开。但如今各行各业已回归正常状态快一年了,高校的放开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若大学仍迟迟“闭门不开”,不仅会与社会脱节,更和大学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背道而驰。

大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封闭的“象牙塔”,开放是大学自带的基因。历史上,北大曾有“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学术惯例,沈从文、瞿秋白等众多文化名家都曾是北大课堂的“旁听生”。现如今,大学有很多社会公共资源,是教育、文化、体育锻炼等资源的聚集地。诸多高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等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校内学生的使用,还可以在节假日、双休日或学生上课的时候,满足社会人员的错峰使用。高校资源的共享,能为社会人员提供学习、锻炼的场地,物尽其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也让更多人感受校园文化,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值得肯定的是,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国内一些高校恢复了部分人员出入校园的权限,但仅限校友,一些学校扩大至“学生亲友”的范畴,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员被阻隔在校园之外。于是,由此催生了一些“黄牛党”,声称花钱即可带人进校,这使得部分高校“付费进校”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看来,这样“部分放开”远远不够。实际上,我们要讨论的根本不是“该不该放开”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放开的问题”。即便放开有难题,高校也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适应开放,在开放中倒逼精细管理能力的提升,让开放后出现的问题变成提高管理效能的契机,让开放成为衡量大学管理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期待早日听到大学放开的消息,能够进入校园去旁听一节课,在操场跑两圈,不必去找“黄牛”,也不必“跨栏”被保安追逐。

【责任编辑:王俊秀 袁瑞】

金庸诞辰百年 800多件展品亮相浙江海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10 22:30:43

刘宁委员: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8 14:44:02

中国传统绘画何以让人不止于仰望

文汇报2024-03-07 10:27:11

成都乡村音乐季走进“希望的田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6 10:42:44

原创微视频《一路有你》,记录平凡感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3-05 16:40:36

河津的社火火了正月

中国青年报2024-03-02 11:43:23

在湘鄂赣交界,探寻中国乡村的未来图景

中国青年报2024-02-29 20: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