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浙江布局“蓝色循环”,实现海洋治理和渔民增收双赢

作者:通讯员 冯大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11月06日

通讯员 冯大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以下简称“蓝色循环”项目),从全球25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在浙江台州市创新实施的“蓝色循环”项目,通过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根据海洋垃圾产生和分布的特点,建立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实体化收集网络,用大数据赋能形成了海洋垃圾的收集、运输、再生、国际高值利用的可循环价值链,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提高了废弃塑料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不但大幅减少财政投入,而且使参与的渔民等有钱赚、企业有动力,海洋塑料废弃物等治理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沚码头,“船老大”赵师傅正搬运着一箱箱从“小蓝之家”免费兑换的矿泉水。赵师傅说,渔民通常将矿泉水作为淡水来源,一次出海常常要喝掉几十箱水。以前喝完后,瓶子就随手丢掉。现在只要在中国海洋塑料可视化认证平台——“蓝色循环”上提前申报,不但可免费兑换矿泉水,而且会有专业的公司上门回收,收购价远高出市场价。除了空塑料瓶外,破渔网、鱼盆、浮标等是在回收范围内。

“这样一来,从源头上减少了海洋塑料垃圾的产生,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现在海面上干净多了。”赵师傅高兴地说。

“小蓝之家”是“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以下简称“蓝色循环”项目)的一部分。

在台州椒江大陈岛的海滩上,低保户李荷娇等人正在捡拾埋在沙里的塑料瓶,被海浪冲上沙滩的泡沫塑料、渔线渔网等。她每天都会在海岸边捡拾塑料垃圾,送到“小蓝之家”,普通塑料瓶市场回收价是3分钱一个,“小蓝之家”给的回收价是2毛钱一个。“一个月能挣2500多元。”李荷娇说,捡拾塑料垃圾已成为她的一项新收入。

“小蓝之家”的溢价从何而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处长陈渊说,一些头部企业积极参与海洋污染治理,他们对使用海洋塑料有很强的积极性,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收购海洋塑料,去利用海洋塑料。

不过要实现海洋塑料的溢价回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证明这些塑料来自海洋。“蓝色循环”项目另一个创新是: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海洋塑料的全程可视化追溯。

在此前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就展示了一个用海洋塑料垃圾再生的手机壳。扫描手机壳上的二维码,就可看到该手机壳使用了约8.4克海洋塑料,约等于5个塑料瓶盖。

“还能看到制作这个手机壳的塑料是谁捡的、谁运的、存哪里、谁转运、谁再生、谁制造等。”张志锋说,通过“蓝色循环”项目,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对于破解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高值利用难、多元共治难等痛点堵点做了很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据了解,“蓝色循环”项目已成为全国单体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量最大项目。截至目前,已有237家产业企业、1.02万艘船舶加入“蓝色循环”项目,沿海妇女、老人和渔民等参与人数达6.18万人次,项目累计收集处理海洋废弃物1.09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一线收集人员年增加收入约1.3万元。项目还将海洋塑料交易的20%作为“蓝色共富基金”,并精准惠及收集群体,渔民累计获得1.232亿元绿色低息贷款等,实现了海洋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共同富裕融合发展。

“蓝色循环”项目“小蓝之家”海洋环卫小队成员在海边清理塑料垃圾,冯大轲供图。

【责任编辑:刘世昕】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35

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40

中南民大《寻美中华》青年视角看嘉峪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4 15:50:04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

这九五后导演讲述的藏地寓言,像“剧本杀”

中国青年报2023-11-02 09:14:50

如果给“骆驼祥子”一次重来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2023-11-01 08:44:20

走进阿坝,领略博巴森根背后的爱国情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22:31:52

收藏上千“技能”的博物馆怎么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1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