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拿奖拿到手软!全员上岸,同济这个“神仙宿舍”真神了

来源:同济大学2023年11月06日


全员保研

人均“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她们是沪北校区2号楼

A408寝室的“三朵金花”

是医学院2019级

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



其中

何雯妮保研至北京大学

刘子萱直博至上海交通大学

康萍直博至同济大学



荣获

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

暨实验设计论坛国赛金奖

“互联网+”市赛金奖

“挑战杯”校赛特等奖

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

同济大学“学术之星标兵”

……

还有什么荣誉

是408的女孩们没有拿下的?


互帮互助,真·学习秘籍



“集美们!!明天要考血液了,

快来押题!”

“必须得是血液科的灵魂考题

——白血病呀!”

“还有病例分析!

我感觉肯定会给‘三系减少’的表现。”


每逢期末,众多考试纷至沓来,408宿舍会共同产出一份“模拟考题”,精准命中知识盲区,巩固知识的同时,也缓解了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宿舍也是众人的“第二课堂”,抽背知识点、讨论课程难题、分享最新病例,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下,大家的成绩均在年级前十。



“医学专业比较特殊,不仅要选学校,还要看具体的科室和医院。”康萍说,她一开始就很坚定地选择了妇产科,但保研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波折。


“我们会经常分享‘碰壁’经验,帮助大家排坑。”何雯妮介绍道,因为保研申请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三个人经常互通有无,及时分享相关的保研信息,主动关注和分析各个院校的保研侧重点,还会根据面试经验,互相调整状态。在三人的协同作战下,彼此都收到了理想的offer。


科研+科创,“营养”更均衡



谈及科研,刘子萱说,“医学生所做的临床研究始终和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她始终关注前沿的科学问题,有计划地扩展文献阅读,通过坚持不懈地学术积累,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三篇高水平论文,还获评了2022年同济大学“学术之星标兵”,成为学生中的科研榜样。


除了科研论文,三位同学还积极参加科创竞赛。“科创竞赛是对学术研究很好的补充,并不会浪费时间。”刘子萱说,她们通常是每天晚上把问题整理记录,再利用周末的空闲时间,和队友们一起处理这些问题。



“这是一个医工交叉的项目,我们团队结合人工智能基于特定酶活性位点来设计AI新药。”何雯妮获得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的金奖。


在这个项目中,她对临床问题发现与科研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老师们给予很多指导,队友们各自发挥专长,我们一同研读文献,一同设计实验流程,一同准备模拟答辩,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我也参与了一个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精准设定放疗剂量,提高放疗效率的项目。”康萍介绍道,她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学生组队,从深度学习方法与知识迁移的角度出发,建立肿瘤精准放疗反应预测模型,开发 Web 应用,并承担联系临床、医学答疑等工作,最终取得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


“e”“i”互补,温馨一家人


“我是典型e人属性,她们俩则是i人,三年的相处中我们‘ei互补’。”康萍说,三人互补的性格,给予了她们互相学习、成长的空间。自己性格开朗,注重时间管理,行动力很强,刘子萱和何雯妮虽然在公开场合有些内向,但是信息搜集能力强、思考事情更全面。


在刘子萱和何雯妮眼中,康萍是带领她们的“康老师”,她的严于律己和极强的管理能力,让两人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三个人会心照不宣地一起“泡”图书馆,也会一起去打羽毛球、跑步、骑车、约饭,缓解学习压力。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她们就是互相支撑的家人。



放置了吉他、篮球等乐器及多种运动器械的“音乐运动角”;窗台前增加植物盆栽群落的“植物小天地”;放置着党的历史与先进理念相关书籍的“党史学习角”;记录高光时刻以及生活日常的照片墙;杜甫草堂、古琴、琵琶等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饰品……她们用心点缀自己生活的“温馨小窝”,为第二天的学习奋斗“充电”,还获评了第七届同济大学“十佳济室”。


“愿你我皆如星辰一般,

在天璀璨,

在地从容,

担得起倾慕仰望,

也经得住暗淡平凡。”


行学子路,怀仁者心

祝福同济A408的三朵金花

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用专业、温暖和热情

继续讲好“何以悬壶济世”的故事

【责任编辑:曹竞】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35

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40

中南民大《寻美中华》青年视角看嘉峪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4 15:50:04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

这九五后导演讲述的藏地寓言,像“剧本杀”

中国青年报2023-11-02 09:14:50

如果给“骆驼祥子”一次重来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2023-11-01 08:44:20

走进阿坝,领略博巴森根背后的爱国情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22:31:52

收藏上千“技能”的博物馆怎么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1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