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这个世界上,唯美主义也是济世良方

作者:梁爽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年11月01日

前几天,我看《长物志》入了迷,这本书由四大才子文征明的曾孙文震亨所著。

书里说:居住在山水之间是为上乘,居住在村庄稍逊,居住在城市郊外又略逊一筹。我辈纵然不能栖居山野,但即使混迹于世俗都市中,也要门厅雅致,房屋清美,亭台有旷达文人的情怀,楼阁有隐士的风致。

他在书里列举了12种美好生活的元素——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和香茗。

我在想,在古代,里面这些风雅之物应该比较贵吧。

但以现在人看来,家里面积小,但可以简单区隔实现多重功能,没有院子种树栽花,但用个花瓶也能插上鲜花,书画收藏门槛太高,量产的书籍就很便宜,出行不买舟买船,公交出行也很方便。

现代人可以轻松找到平替,只是欠缺审美的意境和松弛的心情。

我感慨,这个世界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美主义也是济世良方。

回归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一方面,需要过得俭朴,另一方面,想要过出美感。

二者综合,实践一番,不亦乐乎,听我细说。

居家做饭

我爸妈10月回云南老家,我们的肠胃在经受过四个月的家常菜驯化后,再点外卖、在外就餐,身体不得劲儿。

人到中年,更懂家常菜的珍贵,不是外面的僵尸预制菜能比的。于是我开始在家做饭。

《长物志》里文震亨列出一些蔬果:樱桃、桃李梅杏、橙橘、柑、枇杷、杨梅、葡萄、荔枝、枣、生梨、栗、菱、芡、石榴、白扁豆、茄子、芋、茭白、山药等。

菜场离我家不远,3天左右做一次采购。在菜场,我发现古今食蔬果重合度很高,有种与古相通的奇妙感觉。

半个月的做饭生涯,让我得出一个结论:

无论你买能煮出油来的有机小米,还是能闻到油香的亚麻籽油,还是低GI的控糖面,比外卖和外食便宜太多。

关键看得见、摸得着的食材更放心,从地里种出来的食材比工厂里产出来的,更养身、养颜、养神。

友情提个醒,尽量以蒸炖为主,炒菜时戴个口罩防油烟。

我近期素颜出门,肤色均匀,气色不错,经常性的饥饿感,让我通体舒畅。

国企健身

上周日的大连马拉松,我们在路边为跑者加油。

赛道上的多名选手让我热泪盈眶,推着婴儿车跑的妈妈,推着儿童车跑的爸爸,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到我肩膀的男孩,一个个神采飞扬,活力焕发。

我们在路边与一些跑者击掌,掌心传来的能量久久不散。

以前我为了运动不计成本,请私教,上小课。现在不敢办卡,自从我办卡的瑜伽馆黄了以后,不知道自己的惰性和商家,哪个先跑。

朋友介绍,又想练得好,又想人不跑,就去市民健身中心吧。

我本来嫌远,得坐地铁去,但去过一次后,就决定每周争取来一次。

性价比绝了,教练超赞,没人推销,我上的团操课,30块一次,无需押金。

一节课50分钟,你有体力,上几节都行。

器械任用,器械齐全到任何一家私营健身房、工作室都难以匹敌,虽然没那么新,但这都有同道中人奋斗过的战绩。

传统养生

中年女普遍觉得气血不足,我以前办各种按摩卡,按头,推背,压肩,是对思虑过度的补偿。

现在卡到期了,很少再续。开始在家捣鼓,发现效果不错。

读完《拿铁因素》,我记住一个观点,每天上班第一个小时的收入要存下来,为梦想,为养老。

我现在每天起床后的半小时,做八段锦,拍八虚,为气血,为健康。

以前都是早起后看书写作,更早是钻研业务,现在业务和写作都不忙了,赶紧把气血赤字还一还。

上个月,我又开始拍八虚,拍完觉得热乎得劲。

我猜这些对免疫力有些许帮助,办公室同事们二阳三阳,但我一直没有头疼脑热。

最近喜欢看庄子的书,看几段就觉得自己灵魂都飘逸了,自由了,澄澈了,逍遥了。

据说庄子很穷,主业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还得编草鞋维持生计,但人家写出的寓言和故事,充满哲思和诗意。

庄子的书,时刻告诉我,我们改变不了生活,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生活的角度。

深游本地

今年7月,大连接待了3倍于本地居民的游客数量。当时我就纳闷,大连有这么好玩吗?我也来了十年了,也没怎么好好玩过。

有人说,旅行就是自己的地方待烦了,换个别人待烦了的地方看看。

现在出门旅行,住宿的花销,让人肉疼。不如先从居住的城市认真玩起。

带着女儿,以全新的视角,去森林动物园、海洋馆、极地馆、游乐场、坐索道看山海、植物园,经常搭帐篷、挂吊床,觉得特别有趣。

文震亨讲到美好生活要有花木(弄花一岁,看花十日,更能珍惜美感)、水石(石令人古,水令人远,让人感受到刚柔并济,流动和坚持并行不悖)、鸟禽(自然之物,动静相宜),其实不必占有,走出家门去看,也很方便。

越是周边的景色,越容易视而不见。

旅途中,放下趁机教孩子点什么的执念,先把自己玩成一个孩子。

以上这4个方法,不怎么花钱,还有益身心,获得美感。

人到中年,被动也好,主动也罢,不由分说走向俭朴生活。

以前的抗风险能力,是一腔孤勇,现在的抗风险能力,是俭朴生活。

当然,在俭朴的生活里,若能发现美,创造美,修为就高了去了。

【责任编辑:李丹萍】

收藏上千“技能”的博物馆怎么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16:15:18

发掘甲午海战沉舰 考古让历史浮出水面

中国青年报2023-10-31 09:07:26

青年范儿·文化场|《敦煌师父》在传承中寻求创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0 15:59:24

青年范儿|《见字如晤》:在书信中领悟人生智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8 22:01:28

两岸书香滋养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2023-10-27 07:46:35

乌镇里看非遗,“新市井匠人市集”亮相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22:39:33

90后中国作家海漄获“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51

65岁的黄梅戏《女驸马》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