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走过50年 成为百余位世界冠军的“摇篮”

作者: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10月31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7月中旬,秦皇岛,田径运动员夏雨雨脚穿一双粉色跑鞋,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的田径场挥汗如雨地奔跑着。2个多月后,她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项目女子10000米决赛中,以33分48秒35的成绩夺得冠军。

一步步走到冠军领奖台,她要感谢的人很多,也不忘感谢助她成功的秦皇岛训练基地。早在2012年,当时只有14岁的夏雨雨代表贵州省毕节市参加在此举行的全国中长跑项目基地及后备人才训练营,因表现突出,她入选贵州省体校,开启体育人生新阶段。

实际上,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经历了50个春秋,已成为百余位世界冠军的“摇篮”。

位于燕山脚下、渤海之滨的秦皇岛训练基地始建于1973年。50年来,姚明、朱婷、邹市明、王治郅、谌龙、徐梦桃等百余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将都曾在这里驻训生活。50年间,该基地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增强服务保障的科技含量,优化住宿、膳食等服务保障标准。这里不仅是从运动员成长为冠军的“摇篮”,还见证着中国体育改革壮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进程。

奋进馆的部分展品。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供图。

基地奋进馆中展示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体育训练使用的杠铃架和画线装置。当时,怎么给体育训练场地划线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好的场地划线装置太贵,便宜的又容易损坏。为了达到重复使用、准确高效的目的,秦皇岛训练基地干部职工用上了“土办法”,设计、画图、切割、制作、组装全都自己动手,在一次次试错摸索中,制造出了场地划线装置。

在不断摸索与尝试中,秦皇岛训练基地渐渐成型,不仅建设起专业场馆,也不断积累服务保障专业体育运动队训练的经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体育的迅猛发展使基地承载起更多重要任务。

1992年,国家体委在秦皇岛训练基地建立中国足球运动学校,1996年中国足球学校正式招生,这是一所集训练、竞赛、教学、科研和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的足球领域的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中专班、预备班、实验班。

据统计,20多年来,从中国足球学校走出400余名职业足球运动员,35人入选各年龄段国家队。时至今日,一部分毕业生活跃在职业足球赛场,还有相当一部分成为足球工作者或者教练员,在青少年足球培训一线发光发热。

到了世纪之交,随着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秦皇岛训练基地迎来新机遇。从2003到2012年,秦皇岛训练基地一座座新建场馆、公寓拔地而起,配套的附属设施不断更新换代,秦皇岛训练基地的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秦皇岛训练基地开始新一轮改革转型——原有的竞技体育职业保障细化到“生物”和“科学、科技”层面,新开发的以冬季项目为主的训练保障,为北京冬奥会未雨绸缪。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夏训场。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供图。

为提升接待能力,“十三五”时期秦皇岛训练基地改新建了4号、9号运动员公寓,改扩建了技巧滑雪夏训场。扩建后的这个技巧滑雪夏训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对秦皇岛基地几乎比对自己家还熟悉。”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金牌的徐梦桃,从2007年起就在秦皇岛训练基地进行体能训练。她说,“除了固定时间段要去雪上进行专项训练,我们每年在这里大概4个月。我从进国家队开始,就是和这个基地一起成长起来的。”

徐梦桃的快乐,也传递到了秦皇岛训练基地。“看到自己保障过的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甭提多开心了。能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训练和生活保障,本身就是一种荣幸。”该基地国家队保障处处长金龙杰说,每当有重要运动员来轮训,秦皇岛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都精神倍增。

让金龙杰难忘的是,疫情期间,该基地承担了驻训国家队封闭保障备战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任务,基地人手少、任务急,许多工作人员累计有5个多月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期间,大家每天都准时收看比赛直播,每当我们的国旗升起、国歌响起,就会想到“通向世界冠军的道路也凝聚了我们秦皇岛基地人的奉献与汗水”。

10月15日,第二届“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开幕,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机关、直属单位,各项目协会、各省市区体育局、国家级训练基地、高等体育院校等单位近300名嘉宾参会。

第二届“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现场。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供图。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主任丁启鹏介绍,从盐碱荒滩到灰渣场地,再到设施先进的场馆公寓,基地历经几代基地人披星戴月、拓荒开地的艰辛,又搭乘了奥运会、亚运会的春风。如今,这里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夏季训练场地、运动训练科技赋能的高水平科学训练中心、运动员个性化营养摄入的智慧餐厅,可承接足篮排、羽毛球、乒乓球、摔跤、柔道、藤球等多个项目队伍驻训,先后荣获“全国体育训练基地先进单位”“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等百余项荣誉。

在该基地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家胜表示,对标国际一流,建设现代化体育训练基地,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一环。要不断提高体育训练基地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为运动员训练、人民群众健身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服务,为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崔丽】

发掘甲午海战沉舰 考古让历史浮出水面

中国青年报2023-10-31 09:07:26

青年范儿·文化场|《敦煌师父》在传承中寻求创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0 15:59:24

青年范儿|《见字如晤》:在书信中领悟人生智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8 22:01:28

两岸书香滋养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2023-10-27 07:46:35

乌镇里看非遗,“新市井匠人市集”亮相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22:39:33

90后中国作家海漄获“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51

65岁的黄梅戏《女驸马》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49

话剧《西哈诺》首演 传递世界戏剧的中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