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6篇一作SCI,他从福建师大博士毕业!

来源:福师大小葵2023年10月23日

大学,是遇见,是经历,也是成长。于课堂上收获新知,于实践中收获成长,于交往中汲取力量,于挫折中确定方向。对林洋彭而言,他的求学时光一直在科研的路上。


读博期间在福建师范大学杜克钊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肖泽文教授(博导)、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黄小荥研究员(博导)的指导下,从事卤化物钙钛矿的研究,研究方向是多重卤化物的设计及应用。

参加过三次国内外会议、发表过三次会议论文摘要、做过两次会议口头报告和会议墙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em. Eng. J.、Energy Environ. Mater.、J. Phys. Chem. Lett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共参与5项科研任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SCI研究论文以及2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目前已入职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接下来,让我们和小葵一起走近化学与材料学院博士毕业生林洋彭的故事,探寻这些斐然成就背后的经历,感受他对科研坚定不移的热爱。


01

回想那天

新的大门缓缓向我敞开


在渴望找到一个年轻又充满科研活力的导师时,林洋彭与杜克钊教授相遇了。本着科研很多是试错的认识,一开始林洋彭并没有定下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是选择不断地去尝试。经历过光催化研究方向的失败,他不断尝试,终于在卤化物研究方向取得些许进展,就这样林洋彭最终确定了对卤化物钙钛矿的研究。


林洋彭在卤化物钙钛矿方向的研究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溶剂热反应后,林洋彭得到了一锅有黑有黄的混合晶体,这与事先预设的情况大不相同。通过后续研究林洋彭发现黑色晶体是Cs4Sb2Br12,用酒精清洗黑色晶体表面,可以得到一种黄色晶体,即Cs3Sb2Br9和CsCl的混合物以及溴气。基于这个发现,他发现了Cs4Sb2Br12锑基金属溴化物这个绝佳的储溴材料。


在杜老师的指导下,他巧妙地利用这个现象来开发卤化物钙钛矿的卤素存储,把遇到的问题变成一个开创性的应用。这一问题的解决让林洋彭激动不已,也增进了他在实验这条路上不断走下去的信心。


本科时期在实验室摸爬滚打的两年、首次实验在老师带领下记录的2000多个数据,这些奠定了林洋彭的科研之路。他认为不管什么时期的实验,及时止损很重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直到终点也很重要。


02


回首往事

科研路上往往有苦有甜


细数多年科研岁月,林洋彭坦言科研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其实是自己。其中有三件事情让他感触颇深:


第一件事是成功往往来源于平时,来源于细节。他发现他成功的实验大部分是依据平时观察到的小细节而深入进行的。在杜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成功解决问题,取得了开创性的发现。第二件事是要有不断钻研的精神。有了好的结果,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而他和杜老师为了把复杂的数据变简单,有时甚至会讨论到凌晨两点或三点。 第三件事是要善于抓住锻炼的机会。他没有上台介绍工作的经验,但杜老师却给了他机会锻炼。从课题组的组会制度到2019年让他一个人去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参加钙钛矿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总结报告,这些过程很好地锻炼了他,让他更加自信。


诚然,林洋彭也曾想过放弃,就拿他之前投的一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文章这件事来说,发表文章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期间他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在导师的支持下,这篇文章成功发表了,这使他感到非常兴奋!这么多年的经历让他清楚地认识到:“放弃很容易,但有时候成功就藏在你想要放弃却仍然坚持的那几分钟里。无论是科研还是做人做事,真的要耐得住性子!”


林洋彭从一开始就做好了铺垫后再爆发的心理准备,秉持着“耐得住性子”和“不断学习”的信念,林洋彭总共发表了19篇文章,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有6篇、合作发表的有13篇。


03


恩师与挚友

科研之路携手同行


会场上,林洋彭应对专家和同行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提问时从容不迫。能够和专家进行小小的交流、和同行进行深入的讨论,这些经历都帮助他在科研路上走得更远。实验室里,和同伴协作、同导师讨论,一个个实验数据从林洋彭手中得出。 老师与同伴们的随行也让林洋彭的科研之路变得更加有趣且顺畅。


提到指导老师杜克钊教授时,林洋彭说道:“无论时间怎么流转,老师的好我一直记在心里! 我和杜老师爬过很多次山,从鼓山到三清山;我和杜老师骑行,从长安山下到三江口;我和杜老师走过很多次福道,从杨桥西路到美丽的西湖左海;我和杜老师吃过无数次饭,从师大的食堂到外面的路边摊。太多太多回忆,他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对于并肩前行的同伴,他最想说的是感激,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都在互相帮助。 和林洋彭一个课题组的同学黄月娥、林伟林等人,在实验方面帮助了林洋彭许多,帮助做真空封管、帮助可视化地了解卤化物钙钛矿释放和捕获卤素的过程等等,他们是同学,也是科研路上的战友。可以说正是这些人的努力和支持,才让他能够走到今天。


生活中,林洋彭喜欢游泳、慢跑和旅游。 本科最后一年,他在宁德师范学院谢金宇老师的培养下,学会了侧泳和蛙泳,考研那一年的暑假他也都在游泳。游泳让他每一天都高效而放松,慢跑让他能够清醒地思考,旅游让他想清楚很多想不通的事情,他在欣赏风景和运动的过程中获得解脱!从硕士变成博士,林洋彭觉得生活更加充实,五年的锻炼和学习也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04

成功的背后

也有不为人知的遗憾


外人眼中“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大学霸”林洋彭,在面对家人时也有不少遗憾。对于从事科研的人来说,加班是常态。他成功的背后除了自身和团队的努力,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对于家人,他提到:“这是我一辈子愧疚的地方。在努力科研、为梦想拼搏的时候,我也想念操劳半辈子的父亲母亲、也想念自己的爱人和儿子、也想念朋友……”长期在实验室工作,使他缺失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对此他的家人没有抱怨、没有不满,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在他成功时与他共享喜悦,在他失败时鼓励他从头再来。

没有人的人生之路是一帆风顺的,碰到困难时,亲情之间的帮助变得渺小又伟大! 林洋彭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他们给予了他29年的爱。同样,他也非常感谢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他们给予了他更多的幸福,这是他生活的意义和前进的动力。 关于未来,林洋彭认为,毕业后的他想利用更多的空闲时间照顾父母、教育子女、陪伴爱人。


科研的探索永无止境,虽然目前林洋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他依旧在努力,依旧行走在科研的道路上。


对于想和他一样走科研道路的学弟学妹,他是这样说的:“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是想在科研方面甚至其他领域有所发展,那应该更具野心!其次,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导师是我们科研初期的巨人。”对于如何管理好时间,林洋彭认为效率很重要,“今日事今日毕,拖延症最后会害死了好奇心和动力。”


时光不负有心人

在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下

少年收获了傲人的成就

与可贵的情意

相信他的科研工作

一定会越走越远!

也祝愿每一位师大人

都能在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曹竞】

话剧《西哈诺》首演 传递世界戏剧的中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4

《问心》:打造现实主义医疗剧的新范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6

“与丝绸同行”彩墨画展在穗开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51

电影《最好的相遇》举办北京首映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49

“小窝”里藏着柔软的时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09:48:54

用动画拍纪录片,重回中华文明的童年

中国青年报2023-10-18 07: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