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为什么曹禺最想写也最爱的是蘩漪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年10月09日

主题:名家读经典——说不尽的《雷雨》

时间:2023年9月16日

地点:老舍剧场

嘉宾:张  莉  评论家,北师大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评委

主持:樊金凤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

整部《雷雨》,曹禺先生最想写的不是周朴园

主持人:《雷雨》1934年发表时引起剧烈反响,如一道闪电震惊整个文坛。之后这么多年下来,一代代读者依然在读《雷雨》,舞台上《雷雨》久演不衰。经典的厉害在于——不同时代的人对它会有不同解读。

张莉:《雷雨》作为经典进入过我们的课本,所以我们都对《雷雨》有感受。但是少年时代、青年时代读《雷雨》,和比如到我现在这个年纪读《雷雨》,感受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重看《雷雨》能看到什么新东西?

在清华大学旧图书馆写下《雷雨》的时候,曹禺先生只有23岁。之前大约有5年时间,他一直想写一个关于大家庭的故事。从开始写到写完用了半年时间,他最想写的一个人是谁?不是周朴园,他最想写的是蘩漪;第二个是周冲,一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

很多人对周朴园、蘩漪、侍萍等都是有刻板印象的——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周冲是一个五四青年;周萍是一个跟后母有乱伦关系的公子;四凤是一个丫鬟;侍萍很复杂;周朴园也很复杂。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甚至是唯一正确的解读。

很多人认为《雷雨》主旨在于揭示社会黑暗,我觉得是对的;说《雷雨》揭示一个旧式大家庭的黑暗,我也同意;《雷雨》写的是命运,我也认为是对的。但是在阶级、家庭、命运之外,我想说的是情感,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有几个时间点值得注意。周朴园与侍萍初遇, “那一年是光绪二十年”。光绪二十年是1894年,那是再见面时周朴园和侍萍都会提起的“三十年前”。而话剧里边周萍28岁,鲁大海27岁。周朴园要求家人和手下“必须按照三十年前的样子保持这个屋子的布置”,为什么不是“按照二十七年前”?因为“二十七年前”是她跳河自杀的时间,“三十年前”是他们开始在一起的时间。

这是舞台上故事的一段前史,由人物间对话勾勒出来的这个前史,对我们理解每个人物关系都很重要。首先要知道周朴园和侍萍有过三年愉快的相处时光,这三年愉快的时光导致“必须按照三十年前的样子来布置我的家”,也让后来的蘩漪非常生气。

所以周朴园和侍萍是相爱过的,有可能相爱了三年,那是富二代和贫穷、天真、美丽的丫鬟之间发生的超越阶级的情感故事,后来周萍和四凤的相爱也一样。但周萍和四凤原来是兄妹,他们非但不门当户对,在血缘关系上都有问题。

而且我们知道《雷雨》这个故事里还有最隐秘、最黑暗的部分,就是蘩漪和周萍,他们之间的不伦之恋导致后来所有故事的崩塌。

在这样一个解读的背景之下,《雷雨》写的是一个跨越阶级、跨越常规的恋爱故事,同时是一个相互折磨、让人永远意难平的故事——没有人能够得到完美结局,每个人都是伤痕累累,被莫名的情绪包裹,没有人能够如愿,就像被诅咒过一样。

蘩漪是中国版“阁楼上的疯女人”

张莉:蘩漪无疑是所有人都关注到的一个女人,文学史上甚至演员演绎上,蘩漪也是深具挑战性的一个角色。在广大文学研究界甚至都已经达成共识——蘩漪是一个疯女人,她疯了,她是一个不正常的女人。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疯女人,就是《简·爱》里面那个。简·爱和罗切斯特相爱,但罗切斯特的前妻非常愤怒。她是一个疯女人,她被关在阁楼上。作为前妻,她看着她的丈夫和后来的有情人相爱,她愤怒的结果是放了一把火烧掉他们的庄园。对照着《简·爱》重新看蘩漪就会发现,蘩漪是中国文学史上关在小白楼里的疯女人。她作为后妻,因为丈夫对前妻念念不忘而疯狂,做出各种疯狂举动。其中最极致的爱上她的继子周萍。

当她发现周萍爱四凤以后,她要让四凤的母亲侍萍发现这个,然后想办法拆开他们,所以她一步一步把所有人都逼上绝境。她在剧作里面有好几句非常极端甚至绝对的话,比如“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上绝路,她是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的”。

通过剧作和剧场里的演绎,我们分分钟可以感受到蘩漪的愤怒,而且她进行非常决绝的反抗——我好不了你们谁也别想好。这是一个复仇的女性。作为剧作家,曹禺非常喜欢蘩漪,我想任何一个女演员也都觉得演蘩漪是畅快淋漓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曹禺说:“我话剧的人物里面最具有雷雨性格的是蘩漪,她的身上充满火山式的愤怒,她要爆发。”今天我们看蘩漪会觉得她很爽,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但同时整个悲剧都跟她的疯癫有关,被她的失控推着走。陈思和先生也曾经在他的分析里面说,《雷雨》中蘩漪身上有一种恶魔性的因素,她要把看起来道貌岸然的家庭搅乱,充分展现她的愤怒,所以她的儿子周冲、她的继子周萍,全部都因此丧生了。

我们以前可能不是特别能理解她,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开始理解蘩漪,会觉得蘩漪这个人很有意思——一方面她的愤怒非常外化;另一方面,你慢慢意识到这个女性是一个家庭冷暴力的承受者。她被要求吃药,“我没病你让我吃药?”周朴园和蘩漪之间的关系里,周朴园一直在扮演一个道貌岸然的家长,蘩漪就是必须要听家长话的一个女性。蘩漪的存在让我们看到那样一个家庭里面女性的处境,看到面对这样一个处境她表示了她的反抗。

所以蘩漪身上有一种新文化的因子。不是旧世女子的,不是“五四”以前的。某种意义上她是“五四”以后的女性。

当然她也是一个不可爱的女性。我看过一个男性批评家说,我压根不知道为什么曹禺会喜欢蘩漪这样的人,难道蘩漪不是一个麻烦吗?

但如果你仔细去想,蘩漪的特质是不让旧的秩序或者观念一直延续下去,她是一个反抗的开始。所以她不是一个麻烦,我们为什么觉得蘩漪可爱?蘩漪像芒刺一样生活在这个剧作里面,她的可爱就在于她不那么可爱,她的魅力在于她既爱这个世界又恨这个世界,当她的爱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她要爆发、挣扎、反抗。所以顺着她的逻辑,会发现她是一个可怜的人,但是这个可怜的人没有吞下她的可怜,她要表现出来。

所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对蘩漪的理解都在发生变化,到今天我不知道课堂上老师们是怎么讲的,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性,我觉得她一无所有。

侍萍身上担负的愁苦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

张莉:接下来要讲的,就是侍萍。周朴园一生中最爱恨交加的两个女人,刚才我们讲了蘩漪,她是他的后任妻子;侍萍能叫作是周朴园的妻子吗?肯定不能,但她恰恰是曾开启了周朴园整个人生新篇章的人。

在一起时,周朴园27岁,侍萍17岁,他们两个相爱了。看话剧不能光看台词,你要品,剧作是要品的,如果不品,你自己不能理解中年人对话里面所包含的情境。

非常著名的一场戏是鲁侍萍和蘩漪见面了,两个人说了几句话之后,周朴园来了。这两个人见面要说什么?这可能是整部话剧里最难写的,它代表了两个人的性格。这时候侍萍已经先认出周朴园了,她完全可以离开这里,她有一万个方法不让他认出来。但很显然她没有马上走,因为这是旧情人相见。从后来的对话中,看得出其实在很多层面,鲁侍萍是想跟周朴园相认的。周朴园的问话也看得出他渴望知道侍萍的结局,侍萍也想告诉他。

最后侍萍说:“老爷,你想见一见她吗?”他说:“不,不,不,谢谢。”鲁侍萍说:“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这就是我说的故事的前史。只有懂了这个前史,你才知道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些苦痛是我们没有见到的。我觉得曹禺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写出了人和人情感的复杂性。你会发现这个女性和周朴园,他们有过非常深厚的情感,两个人是曾经相爱的。

但之后侍萍含辛茹苦三十年,通过自己嫁人两次的方式把孩子养大。在这个时候她又回到周家,她看到四凤和周萍相恋,她要再次面对一个巨大的秘密、整个世界都不能容许的这样一种黑暗——兄妹乱伦。她怎么发现的?是蘩漪故意让她发现的。蘩漪本来是希望“你管管你女儿”,她没有想到后面还有这样一个巨大的秘密。

作为母亲的侍萍同时也看到大海和周朴园的激烈冲突,这是亲生儿子与亲生父亲的冲突,同时亲生父亲在加害他的亲生儿子。对此,她也是知情人。所以这个女性身上所承受的愁苦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剧作里面有她一段歇斯底里或者说撕心裂肺的自我陈述,一段独白,每个字都是沉重的悲伤:“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啊,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一个人有罪,我先走错了一步。如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事情已经做过的,做了的不必再怨这个不公平的天,人犯了一次罪过,第二次也就自然地跟着来。”

然后她摸着四凤的头:“他们是我干净的孩子,他们应当好好地活着,享着福,冤孽在我心里头,苦也应当我一个人尝,他们快活,谁晓得就是罪过?他们年轻,他们自己并没有诚心做了什么错。”

她立起来望着天:“今天晚上是我让他们一块走,这罪过我知道,可是罪过我现在要替他们犯了,所有的罪孽都是我一个人惹的,我的儿女们都是好孩子,心地干净的。那么天,真的有什么,也就让我一个人担待吧。”

然后她跟女儿说“你走吧”,两个人要走的时候蘩漪来了,蘩漪揭出这个真相,两个年轻人无法承受,四凤痛苦地出去,周冲去拉她,四凤触电,周冲也(触电)死了,周萍开枪自杀了。

把侍萍的故事捋一遍,你发现她和蘩漪非常不一样。她有隐忍的爱,同时她的人生是非常悲壮的,她渴望她的孩子活下来,她渴望她的孩子有一个干净的未来,但是没有。她就像是鲁迅笔下写的那样——渴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年轻的儿女)到光明里去。但是她没有成功,命运没有给她机会。

侍萍、蘩漪之外,周朴园还有一个太太是谁?

张莉:所以怎么看鲁侍萍这个人?能用简单的话说“鲁侍萍,他们家那么对你,你怎么还要认他”?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简单的爱和恨?她曾经拥有过三年的情感时光,这两个中年人相见,她渴望的是告诉他她后来的生命。

因为只有周朴园知道她前面所有的故事。鲁贵见到她的时候她就是一个下人,孩子们见到她,她也是一个下人,而她在跳河之前是被她爱的人珍视的那个人,她只是在跳河之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如果把她当做一个有主体性、完整的女性,就会发现她要吞下所有的苦,让自己死一回再活过来。从这个角度上讲,侍萍是一个非常有光彩、有强大包容力、隐忍生存的人。

所以这个故事的尾声是什么?她在养老院里,也认不出人来了,但是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她都要站在窗前等鲁大海来看她。但是我们知道鲁大海可能也已经死了,她的孩子们都不在了。所以她是一个极端的悲剧,但是在这个女性身上凝聚了所有女性——一个爱过的,一个反抗的,一个挣扎的。她没有获得她要的东西,只是她命不好,但是她努力了。

所以侍萍并不像大家想的是完全的受害者。一如出场时,她就是主动的,她不是想去审判周朴园,她渴望周朴园了解她,因为他们有情感的前史。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要跟大家聊聊周朴园的第三个女人。

我们知道鲁侍萍是他爱的第一个女人,现在他的妻子是蘩漪。那在侍萍和蘩漪之间的那个女人是谁? “你为了娶那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把我抛弃了”,这是侍萍说的,但是那个小姐是蘩漪吗?

蘩漪是侍萍离开9年之后来的,蘩漪和侍萍中间还有一个女人——那个“有钱有门第”的女人,她是什么样的人?话剧没有说,她都是生活在别人的讲述里面——她有钱有门第,大年三十进了他们家。

作为文学读者都是有想象力的,可以脑补一下这个女性开开心心来到周朴园家,周朴园是一个富家子弟,看起来长得也还不错,但是她发现这个男人根本不爱她,因为他爱着她的前任。后来他干脆去德国留学。这个女性在他们家待了三年、四年?七年、八年?反正第九年蘩漪来了。

中间这一段时间对这个女性来讲,周公馆是一个地狱般的存在,因为她的丈夫根本不在意她。同时她还要面对什么?有一间屋子完全是她丈夫前任的布置。这个女性大部分情况下是死掉了,这个女性是空白的、无声的,没有人跟她有记忆,因为她没有生下孩子。

所以这个作品里面,如果说有一个疯狂的、尖叫的、歇斯底里的蘩漪,那还有一个沉默的、永远无法言说的、好像从来没有来过这世界的一个女人。如果用我们今天特别流行的电影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就是被“消失的她”。

这样的情况下再重新看这个话剧,你就会发现这个剧本对情感的理解、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是超过我们之前理解的。这样一个被消失的女性,她是另外一个疯女人,但是她连疯的资格都没有,她的任何事情都没有记载。如果不是有这句“你为了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大家根本不知道有过这个人,这是最大的悲哀。

所以这是一个被安排的女性,她在她丈夫那里并不拥有一个存在权。我认为这个作品里解读最深入或者最应该留意的,就是这个女性。蘩漪我们看得见,侍萍我们也看得见,我们可以跟她共情。但是那个空白的、无声的女人,我们怎么跟她共情?我们都不需要再分析她,但是你要认出她、辨认她,她是存在过的。

当然这个对于消失的、空白的、无声的女性的指认,跟我是女性有关系,所以我愿意指认她。但是我也不能贪功,对这个空白女人的指认,《雷雨》的研究史上有很多,比如陈思和先生、清华大学的蓝棣之老师,他们都意识到这个女性存在过。所以这基本上是一个共识,周朴园生命中的三个女性。

什么是《雷雨》的魅力?它有爱的浓度、爱的强度和爱的难度

张莉:看过周朴园生命中三个和他有情感纠葛的女性之后,我们再重新看周朴园。

在《雷雨》中出场时,周朴园已经变成一个家长,与世上所有人的关系都在他的逻辑系统里面,比如他跟侍萍说“你要多少钱”、对蘩漪说“你必须喝下药”、对周萍说“你必须是我的好儿子”,等等,他已经有他的秩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人。

但是在他20岁、27岁的时候,他曾经拥有过他的情感——他勇敢追求他们家的小丫鬟侍萍,和她度过了三年比较好的时光,而且在一起的时候生下两个小孩。他的确曾经跟她有情感,他怀念曾经拥有过的情感,他曾经是有爱的能力的人。

但是命运消磨了他爱的能力。他曾经渴望和侍萍在一起,为此可能反抗过他的父母。但是没有反抗成功的情况下,他对他的第二个妻子、一个无辜的女性就是“冷暴力”,完全没有爱。站在侍萍的角度来讲,可能他是一个痴情的人。看到三十年前的摆设依然如故,可能很多人都会被感动。但是站在第二个妻子的角度,这就是一个完全无情无义的人。甚至没有留下孩子这个女性就消失了。到了蘩漪这里他更是无情。

整出《雷雨》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一开始告诉你这里面有一个秘密,但这个秘密不断揭开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性格都在发生变化。一开始我们都认不清谁是谁,但是慢慢地我们认出谁是蘩漪、谁是侍萍、谁是周萍、谁是周冲、谁是四凤、谁是鲁贵、谁是鲁大海,也认出周朴园,甚至包括他从爱到不爱、到无情,他是怎么长成的,曹禺都写出来了。

当我们认出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的情感的时候,其实我们也认出他们所在的环境对他们的塑造。蘩漪没有别的选择,为什么不离婚?离不了,那时候的女性就是这样的处境。那个无声的小姐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吗?那时候是1894年。再往前,侍萍在努力构建她的主体性、在逃离她的命运,但是她依然没有逃离。

所以我们不能指责侍萍 “你为什么要认他?”不能指责蘩漪“你为什么要爱你的继子?”因为了解她们的逻辑你就会发现,如果你是她,你也有可能这样做。

所以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感逻辑,最后生长出来的就是《雷雨》。《雷雨》是什么样的话剧、什么样的剧本?我们为什么说它是文学史上成熟度极高、刷新了中国话剧创作高度的一个作品?在《雷雨》出现以前有陈白尘、有田汉,有很多剧作家,但是他们的剧作并没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当《雷雨》出现的时候,每个人甚至在自己的家庭里面就可以互相扮演这些角色,在中学里每个人都可以演一个场景。

是什么让《雷雨》拥有这样的魅力?是他切实书写了每个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你很难用对或者错、好或者坏评价,它只能如此,唯能如此,这是一个作家写出来的人的命运。

当我们读《雷雨》、看《雷雨》或者演《雷雨》的时候,会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情感浓度、情感指数超高的作品,甚至能将每个人都带进一个情感逻辑里面。

我想说的是,情感是所有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作品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庸常的世间,日常生活如此千篇一律,但是我们到一个剧场,我们被一段情感裹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蘩漪、侍萍是这样的人,周萍、周冲,他们每个人性格中都有我们的某一个部分。去想想,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周冲看到他爸爸、他妈妈、他哥哥,还有他爱的四凤,他没法不疯。让一个人死,让一个人疯,实际上也是剧作家不得不做的选择,因为那个角色没有办法生活下去。

曹禺曾经说过:“有一种情感,我必须写下它们。”所以它是一个情感驱动的作品,因为这个作家对这个世界的情感认知足够复杂,所以他才写出足够复杂的作品。

在他写作的过程中,他还在谈恋爱,他给他的女朋友写信,说“我特别爱蘩漪,她敢于爱,勇于爱”,你能够感觉出对于23岁的这个年轻人来讲,他内心激荡的也是对这个复杂情感世界的探索,他渴望知道人物的命运。

所以什么是《雷雨》的魅力?在我看来它有爱的浓度、爱的强度和爱的难度。《雷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陌生性,陌生性在于强烈的情感冲击。在此之前古代文学里,那种情感是克制的,是像山水画、简笔画的,而到了《雷雨》中,又像西方人物性格、又真正属于中国人生活的情感,被这个作品表达出来了。

【责任编辑:李丹萍】

跋山涉水,我们去看一场电影

中国青年报2023-10-07 06:31:03

青年范儿|看京剧故事 品匠人美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7 13:07:39

《非遗里的中国》开启贵州之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6 15:21:07

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19:37:43

《好事成双》收官,展现都市女性如何完成自我重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19:07:58

叮咚!“诗画杭州”站到了,请上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05 18:38:56

这个中秋,《月与你》相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28 10:00:00

青年范儿|从《蒙娜丽莎》看见艺术的内涵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22 21:40:57

快看数据|近八成受访青年会为了美食奔赴一座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27 11: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