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孩子中高考成绩不理想怎么办?请听一位高中校长的建议——

向前看!一次挫折并不影响人生精彩

作者:陆振权 来源:文汇报2023年08月12日

编者按

每年中高考结束后,一些高分考生往往处于聚光灯下。其实,那些认为自己考试失利、从而产生情绪波动的学生,更需要被关注。

每个孩子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而是为了发现、提升并成就自己,这是父母必须意识到的现实。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且依然爱他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这才是为人父母的要旨。

——————

今年的中高考分数线已经公布,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没考好、未能进入理想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来说,考试可能是一次不小的挫折和打击。然而,人生路上,没有绝对的失败。

古今多少英雄豪杰,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最终并不影响他们赢得人生的精彩和成功。那么,如何引导在中高考中觉得自己考试失利的孩子呢?

平复情绪,以成长性思维面对失败

考试失利的孩子,大多被巨大的情绪压力笼罩,而比考试失利本身更难以面对的,是来自父母的激烈反应。父母期待的落空和难以言表的失望,往往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压抑着孩子心理,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不知该如何面对家长失望的神态。

因此,考试失利后,有的学生经常会有难以抑制的负面想法和自我贬低,例如“我考砸了,我真没用”“我对不起我的父母”“我的人生没希望了”……这些想法往往会引发对失败的系统性恐惧情绪。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请家长首先要平复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理,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自暴自弃,甚至导致悲剧发生。当父母能够以成长性的思维来看待孩子遭遇的挫折和失败,孩子自然也会逐渐放松,对失败的恐惧会得到疗愈和整合,重塑自我认知,并重新萌生希望和憧憬。

在平复情绪后,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冷静思考,分析孩子的兴趣、优势和接下来的奋斗目标,用向前看的心态帮助孩子远离失利的阴霾,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

冷静思考,切莫随意选择复读

中考后,或许一些家长会因孩子没有进入所谓的名校或重点高中而失望,但事实上,现在上海许多普通高中也很有特色。有的高中以金融素养培育为特色,也有以环境素养、艺术素养、工程素养、航天航海素养培育等为特色,不少高中还立足科创、工程或文创素养,打出了特色牌。

如果学生的兴趣和普通特色高中的“气质”匹配,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氛围都会让他们如鱼得水,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经过三年学习后,学生考入自己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的可能性也很大。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孩子今年中考成绩连普高线也没有达到。那也不必失望,因为上海初中生中每届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而许多职校开设的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比如汽车修理、环境艺术、机械加工、车工、护理专业等,对接的都是社会紧缺的技术型工作,毕业后就业率高、薪水也不菲。再加上现在有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途径,要实现大学梦并不难。

对于一部分觉得自己高考分数不理想的学生,我的建议是:向前看。大学努力四年,同样可以考上心仪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在我所任教的学校,曾经有好几位学生,他们的人生理想是当老师,可当年高考没有达到沪上相关师范类院校的成绩,被录取到周边省市的师范学院就读。但经过大学四年持续努力,后来都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如果一部分家长和孩子觉得自己无法理性分析,也可以找到专业的教育咨询师或职业规划师,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一起制定生涯发展规划。

此外,每年也有一小部分觉得考试失利的孩子和父母,会有重读的想法。我的建议是,重读只有在孩子确实考砸、也就是和他一贯的学习成绩完全不匹配,且孩子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很稳定、学习意志非常强烈而坚定时才可以考虑。因为就现实来看,一旦启动重读,政策上并不允许学生在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所以基本是靠自学,或者在社会培训机构学习,学习环境和学校有很大区别。而无论中考还是高考,从一些数据统计来看,重读的学生很少能够超越第一次考试成绩。

如果部分学生对录取结果不满意、没有考入理想院校,完全可以在大学四年发奋图强、刻苦努力,然后考入理想大学的研究生专业继续深造。

持续学习,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无论选择什么道路,持续学习是远离失利、赢得信心的关键。对某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持续学习1万小时,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如果进入普通高中和中职校,除了学好必修课程以外,还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自己感兴趣、有利于今后专业发展的特色选修课程进行学习。而到了大学,更是要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实验室资源、导师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为自己赢得发展机会。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也关注孩子整体的身心状态,愿意包容孩子的“平凡”,并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如花朵一样有自己的成长和开放时区。在从教过程中,我留意过许多初中和高中学习平平的孩子,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以及踏上社会后他们发展得非常好,远超当时考取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的同学。今年高考,我校就有一位同学考了576分,而三年前他考入我校时,离本区最好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分数线相差近30分——就他今年高考成绩来看,在这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里排到了前30%,也就是通过三年学习、超越了这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70%的学生。

教育不是为了打击学生成长的信心,而是为了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美好幸福。在日复一日的教育中,家长、教师要和孩子在一起,帮助孩子找到自我潜能所在,支持孩子持续成长、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变失望为希望,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出精彩,最终成长为有能力让自己快乐幸福的人。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丹萍】

音乐剧《猴王问世》将演 观众亦是剧中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8-11 11:14:47

牧民也能拍大片,镜头中雪豹有何不同

中国青年报2023-08-11 06:30:15

在音乐旷野中“笙”声不息

中国青年报2023-08-11 07:40:10

“青山绿水的牵挂”全国十城巡展在安吉余村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8-10 12:36:49

把星空搬进美术馆

中国青年报2023-08-10 07:56:08

见字如面 毛笔写的五千多份录取通知书

中国青年报2023-08-10 06:39:56

你是“旅行考据党”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8-08 06:56:40

从“中国摄影四十年”读中国、见自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8-08 06:56:49

户外旅行应当与野生动物保持怎样的距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8-08 06: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