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正文

近八成受访未成年人曾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

网络媒介素养提升需要家校共建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实习生 杨紫琳 刘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07月28日

    因为班上的同学都在看短视频,在河南信阳读小学三年级的张杨不想和同学之间缺少共同话题,也开始“跟风”看短视频。但渐渐地,他发现刷短视频也能满足他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很喜欢益智类的短视频,有时候跟着视频里的同龄人一起拼拼图,学着做‘鸡蛋悬浮’实验,成功以后觉得很有成就感,老师还在课上表扬过我动手能力强。”

    飞速发展的短视频成为知识、文艺、体育等多种信息的载体,也成为不同年龄人群获取信息的渠道。近日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新时代少年儿童政治引领机理与方法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发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学习轻知识。

    受访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接触更大知识圈

    《报告》显示,短视频中浅显易懂、观看耗时较短的轻知识受到一些受访者的欢迎。25.4%受访未成年人经常通过短视频学习有趣的知识,54.5%受访者有时如此,18.8%受访者偶尔这样做,也有1.3%从不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

    郝博伟是一个6岁女孩的爸爸,也是短视频账号“清华圆子爸爸讲科学”的运营者。2021年年底,他在抖音发布了一条名为《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的视频,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短视频创作生涯。“小时候我是看着科普动画长大的,这些动画片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让我觉得知识本身就很有意思。”短视频兴起后,“有机会给孩子们做科普动画”,成了他的一个心愿。现在,他成了儿童科普短视频博主,从“为什么头发会长而眉毛不长”,到如何用ChatGPT给孩子做绘本,都是他的选题,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关注。

    6岁的女儿是郝博伟的粉丝之一,除了爸爸的视频,她也喜欢看其他博主的知识分享。有一次,女儿和郝博伟交流,孙悟空是哪种猴子。原来,她看到有抖音博主讲解,《西游记》中提到孙悟空把仙丹藏在颊囊里的细节,因此在判断孙悟空是哪种猴子时,就可以排除没有颊囊的猴子了。这则短视频不仅向小观众传递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把小朋友领进名著《西游记》的大门。“我们家长就可以从这个起点出发,引导孩子看更多的书籍、绘本,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知识。”郝博伟说。

    对通过短视频学习,多数未成年人持肯定态度。90.5%受访者认同短视频“内容丰富扩宽知识面”,90.1%受访者认同“直观形象易懂”;88.2%受访者认同“生动有趣让学习轻松”,86.1%受访者认同“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84.4%受访者认同“便于交流互动”,81.5% 受访者认同可以“得到专家或权威讲解”。

    课题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分析指出,2019年其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目的中,“丰富知识、寓教于乐”排在第4位,而2023年的调查中,这一目的在受访者的排序中上升到了第2位。“如今孩子们看短视频不仅是为了玩乐,还能从短视频中学到很多知识。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使用,正在从‘玩’向‘学’转变。”《报告》则显示,受访者正在通过短视频接触他们日常不易接触到的知识分享者,如普通成年人(49.5%)、同龄学霸(48.0%)、大学生哥哥姐姐(47.6%)、教授研究员(27.4%)、院士或科学家(24.7%)、明星偶像(20.9%)等。

    促进未成年人从短视频中学习需要家校引导

    孩子一有机会拿到手机,眼睛就会直勾勾地盯着屏幕,对任何呼唤都充耳不闻……这是王鑫家中以前常常出现的场景。她的孩子正在山东济南一所小学读一年级,和很多家长一样,她对孩子沉迷于网络充满担忧。她尝试了物理阻断,尽可能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但她发现,孩子总能找到玩手机的机会,甚至会为了手机和自己“打游击”。有一天晚上,她到书房准备叫孩子吃饭,刚一推门就看见孩子迅速把手机页面切换到老师布置的学习视频。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王鑫决定陪孩子一起看短视频,看是否能从中进行一些正向引导。她开始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一起看知识类视频。孩子也十分乐于给王鑫分享自己喜欢的视频。“他会激动地拿着手机冲到我面前说,‘妈妈快看,这个视频怎么怎么样’。”在孩子的不断分享中,王鑫惊讶地发现,以前连一二百字的看图写话都写不出来的小学生,现在讲起《猪猪侠》《熊出没》的故事情节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并且知道很多她都不知道的宇宙知识,“孩子说,这都是在动画和科普短视频中看到的”。

    引导孩子通过抖音跟随刘畊宏健身,看院士教授分享航空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但《报告》也显示,能像王鑫一样意识到需要陪伴孩子看短视频的家长并不多,受访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时经常有父母家人陪伴的比例近一成(9.2%),有时有陪伴的近三成(26.6%),偶尔有家人陪伴的超过三成(35.2%),还有近三成表示父母家人从不陪伴(29.0%)。但一组数据显示,家人的陪伴或许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使用,使用短视频时经常有家人陪伴的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11.4%,而如果家人从不陪伴,未成年人经常使用短视频的比例为37.0%,比例上升超过25 个百分点。

    因为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太长,张杨经常被妈妈批评。这让他十分苦恼,“看视频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超出妈妈限定的时间了。”他抱怨父母的“双标”:“他们不让我刷短视频,自己每天在家抱着手机刷一整天,还经常自己拍视频。”爸爸有时候一天能拍十几个视频,送他上学都要拍上好几个。张杨希望爸爸妈妈也能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比起刷短视频,他更喜欢跟父母出去玩。“爸妈要是带我旅游,我肯定不刷短视频。”

    一些家长意识到,陪伴孩子不仅能够对孩子看短视频的内容进行指导,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郝博伟认为,孩子迟早都会接触到这些新兴事物,不如趁现在就陪伴孩子一起接触。“如果我们现在不让孩子看,他们会觉得短视频很神秘,反而会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认为短视频有特殊的吸引力,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

    郝博伟坦言,自己也会担心孩子看手机久了对视力不好等问题,因此他让女儿每天上午、下午各看一次短视频,每次只看15分钟。如果15分钟过后,女儿还想继续刷,他就会引导她去画画、看书、锻炼等。“小朋友想要的是陪伴和趣味,如果只是不让她看视频,但她又没有别的东西可玩,就会觉得无聊,还想再回去看视频。”现在,郝博伟很欣慰,女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时间,主动地在15分钟结束时放下手机,在父母的帮助下安排自己接下来的时间。

    王鑫也和广大家长共勉。“做父母要以身作则,少玩手机,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她也建议广大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非逼着孩子去做,“按照我孩子的话说就是‘不科学’”。

    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需要被关注

    《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三大主要原因分别是减压放松(72.6%)、丰富知识(58.7%)、有趣好玩(54.4%)。寓学于乐(33.1%)、满足好奇心(32.9%)的比例也均在三成以上,说明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主要以休闲和学习为目的。此外,观影看剧(27.7%)、收看新闻(26.6%)、记录生活(23.9%)、追随时尚(21.5%)、广交朋友(20.9%)占比均两成以上。可见,短视频也承载着未成年人社交、获取信息、追随流行文化、记录和展示自我的需求。

    孙宏艳指出,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需要得到重视。“成年人往往觉得互联网就是用来娱乐的、是浪费时间的,但事实上,现在青少年社交、休闲,乃至上课、写作业,都离不开相应的网络平台,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之一,并不是家长觉得孩子不该用、他们就不会接触到。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基本使用需求,用接纳的心态对待孩子使用各种互联网产品。”

    在北京一所小学读书的张小渔就感觉,自己看短视频的习惯是“被养成”的。比起一个人沉浸在虚拟世界,她更喜欢和朋友、同学一起玩。但当她和朋友们相聚聊天时,就会不可避免地一起刷短视频、讨论好玩的视频内容,不看短视频就加入不了朋友们的话题,张小渔只好去补“社交必备谈资”。现在,她会把短视频作为自己的社交工具。得知好朋友养了小狗,张小渔就会在刷到相关的视频时转发给她,“针对几个视频,我们就能聊很久。”

    《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印证了短视频是未成年人与朋友、家长沟通的重要内容,看到有趣的、喜欢的视频与朋友分享的受访者接近九成,与家长分享的受访者接近八成。

    爸爸妈妈手机里的短视频应用被张杨用“没意思”来形容,他不喜欢爸爸爱看的唱歌视频和妈妈热衷的衣服和化妆品。但他非常愿意向父母分享自己喜欢的抖音视频,有时他的分享还藏着一些“小心思”:“我一看到可爱的小狗就会跟妈妈分享,希望她能同意我养一只。”

    王鑫则从孩子看短视频的行为里看出,除了觉得好玩,孩子也可能是把手机当作一种陪伴。让她动容的是,比起玩手机,孩子更看中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每当王鑫跟孩子说要讲睡前故事,或者要带他出去遛弯的时候,孩子就不吵着要手机了,而是很愿意听故事,也很愿意跟着父母出去玩。“孩子其实也很珍惜家长陪伴他们的时间。”

    陪伴女儿一起看短视频,郝博伟有一种自己也回到了童年的感觉,他和孩子的共同话题也会增多。“很多家长可能对孩子说的某个网络用语、某个动画片里的人物一无所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我说什么你也听不懂’,从而不想再和父母分享。但如果经常和孩子共同观看、体验一些事物,彼此的共同语言就会更多。”

    孙宏艳呼吁家长、学校等多关注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孩子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希望被平等对待、对新事物感到好奇和热衷、有娱乐和放松的需要等。有时孩子想通过视频看一些人文、科技知识,这些虽然可能和课堂学习无关,但这些课外知识体系会帮助一个人去构筑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家长不必过度管理孩子,而是需要在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为孩子多去提供一些满足他们需求的条件,也要给他们自主的活动时间,这个时间无论孩子选择去踢足球、去刷短视频、去玩游戏,只要不过度、不沉迷,都是合理的。”

    孙宏艳还指出,以往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至于这些事有没有意思则另当别论。“但实际上,孩子需要的是把有意义和有意思结合起来。”如何让事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养分,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短视频从业者需要认识到,自己产出的内容要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负责。短视频平台则可以通过技术优势,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并提供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

    郝博伟期待短视频能够成为孩子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它不单是一个娱乐、放松的平台,孩子也可以通过它去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了解前沿的科学技术。希望有更多类型的知识和内容来丰富孩子的生活。”


【责任编辑:曹竞,毕若旭,罗希,谢宛霏】

迎接成都大运会 我们的爱像夏天的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26 22:23:49

莫奈、梵高等36位大师47件现代主义真迹来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6 20:00:33

逾1500动漫IP将亮相第十三届中国漫博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3 11:53:01

“倒过来看”的小成本网剧,出圈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3 09:29:35

超凡想象力中的“诗境” 《长安三万里》带你孩子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2 0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