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他用语言“创作”雕塑让艺术不再限于实物

作者:剀弟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年07月14日

《顺势为之&点到为止》 2012 语言+所指的材料

《一为多收益/二为表演好/三下准备齐&四就朝前跑》 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现场 2023年5月26日至6月4日

展览:劳伦斯·韦纳: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

时间:2023.5.27-10.14

地点:里森画廊

“一步之遥回头无路

顺势为之&点到为止

一为多收益/二为表演好/三下准备齐&四就朝前跑

……”

这些暗含睿智、妙趣横生的话语好像是某种文字游戏,在劳伦斯·韦纳的个展“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你将会在一个“空荡荡”的空间里看到这些用特殊字体和视觉“包装”过的文字,正是艺术家所称的雕塑——“语言+所指的材料”。尤其是作品《一为多收益/二为表演好/三下准备齐&四就朝前跑》的呈现形式颇像在广场地面上画的跳房子游戏,邀请观众去玩耍。艺术家通过这些作品非常明确地告诉,或者说激发观众去参与“雕塑”的形成和解读,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语言雕塑”

作为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观念艺术家之一,劳伦斯·韦纳在2020年与艺术家、朋克乐手金·戈登的对话中,以一贯的“反骨”姿态否认了“观念主义”这个名词的正当性。我们看到这个快80岁的老头,戴着印有他文字作品的帽子,保持头向前倾的姿态,对问题的回答却十分机智,毫不含糊:“我认为观念艺术是荒谬的……让我们停止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是方便它们在昂贵的学校里被教授。”

韦纳的作品正如他本人,没有使用艺术界常见的材料和形式,而是通过爆炸、染料、麻绳、文字等,一步步精简他的艺术语言,直到形成自己的“语言雕塑”。从1968年的《意图的陈述》到今天,50多年来,艺术家的创作原则都没有改变过。

概念比实物更为重要

劳伦斯·韦纳1942年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父母经营一家糖果店。他的家庭与艺术毫无关联,但是在他成长时期的纽约又正是艺术沸腾的时代,安迪·沃霍尔、贾斯伯·琼斯、爵士乐、摇滚乐、垮掉的一代……韦纳16岁高中毕业后,在航运和运输行业做过各种零工,在邮轮、码头和轨道车上卸货,并且周游美国,向北去了北极,南行到过墨西哥。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促成了他成为艺术家的决心,也并不能切身体会这样的决定在彼时如何被评价。但是当韦纳16岁作出这个决定并告知母亲后,他很快就在18岁时,在加州一处公园里做了第一件作品,可惜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记录。韦纳把这件作品称为“陨石坑碎片”,他引爆了放置在四个角落的TNT炸药,并将炸出的坑洞凿痕宣布为雕塑。

除了使用炸药,韦纳在1960年创作了《成坑之物》系列,1960年至1965年期间也创作了一系列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他称为“螺旋桨”绘画。1968年,他在英国普特尼的温德姆学院创作了户外作品《一系列桩子在固定间隔内插入地面以形成一个矩形,麻绳绕上桩子以勾勒出一个网格。从这个矩形中移除一个矩形》,在“一系列以规则间隔设置在地上的木桩”上绑上绳子,形成矩形网格图案。后来,他发现学生们为了方便经过草坪,剪掉了那些绳子。

这件艺术作品出的“事故”让韦纳意识到,也许作品无需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这成为一颗种子,马上诱发了艺术家的飞跃:艺术作品的概念比起实物更为重要。

艺术家后来把这种使用文字作为形式的转变描述为“政治决定”。并在1968年发表了他的《意图的陈述》,阐释其作品展示的条件:

艺术家可构建作品

作品可被制造

作品无须被实现

每件作品都是平等的,并符合艺术家的期许

作品的状态由观者在接收到作品时自行决定

他的这一变化被评论为“打破围绕‘艺术’或‘艺术家’想法的神秘、稀有化和保密的面纱”,“因此,他正在参与一场微妙的激进运动,以使围绕现代艺术的论述民主化”。

艺术是提出问题

韦纳的《意图的陈述》可以通过他早期一件作品来说明:1968年的《从墙上移除36”×36”的灰泥或墙板板条或支撑墙》。这件作品包含对具体实施这个行为的描述,在网上可以看到艺术家参加哈洛德·塞曼策展的《当态度变成形式》,他在楼梯走廊边墙面实施这件作品的影像。正如其文字描述一般,他用小楔子和榔头在墙面上凿出一个正方形,再一点点把正方形里的墙皮敲掉。

有采访者问他:“你在做什么?”他说:“把墙面敲掉。”“只是如此?”“如此而已。”“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为了作艺术。”这个大胡子艺术家腼腆地笑了。

之后他很严肃地解释,这个作品的呈现与想法相比没有那么重要,它可以在任何城市发生,虽然墙面可能不同,但其实是完全一样的作品,甚至艺术家本人不需要去做,其他人做就可以。光是这个想法已经让人十分兴奋,一块裸露的墙面如同“缺失的在场”,会告诉你一些额外信息,如同一块广告牌。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韦纳的作品反对当时慢慢兴起的场域限定艺术,他的作品不是针对特定场域的,在任何地方都成立而且一致。进一步地,韦纳强调体验的真实,反对艺术使用隐喻,因为对他来说,隐喻代表价值观,是一种权力,会将观众排除在外。

关于这个问题,他曾经与艺术界的朋友们展开讨论并出版著作。他提出:中间人需要一个隐喻去述说假定我们会体验到的东西,但是他并不认为他的作品必须有一个中间人。“艺术类似于坐地铁的体验,当你站在地铁里,你意识到你是周围的一部分,而且你有去某个地方的理由,你不需要为你辩解,也不需要给你定位,你在乘坐地铁,在地铁中。”

后来慢慢地,韦纳的创作渐渐转变为纯文本,并且用这些文字所创造出的抒情性空间替代了行为描述和行为本身。在文字的呈现方式上,他从Helvetica字体(一种使用广泛的英文字体)开始,后来转到了富兰克林哥特式,再之后他开发了自己独特的字体Margaret Seaworthy Gothic。渐渐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语言雕塑”形式。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也许对墙上出现文字并不陌生,但是劳伦斯·韦纳的“语言雕塑”直接从文字含义上突破了任何框架的想象,不带有固定指向。每一句几乎都没有标点——句号、逗号、问号,但是如同文字玩家,或者炼金术士吐纳的云雾,这些看似陈述的语句好似变成了疑问句,在观众心里升腾出问号,而这可能正是艺术家的意图。因为对他来说,艺术不是远方的地平线,而是提出问题。

本组作品版权属于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摄影/Yang Hao

供图/里森画廊

【责任编辑:李丹萍】

逾1500动漫IP将亮相第十三届中国漫博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3 11:53:01

“倒过来看”的小成本网剧,出圈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3 09:29:35

超凡想象力中的“诗境” 《长安三万里》带你孩子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2 09:30:36

豆瓣8.3,“她综”+“迷综”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1 21:40:41

用双脚去“读一本读不完的书”

中国青年报2023-07-11 08:11:23

夏日和青春很般配,都在歌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1 11:19:56

探源中华文明,《博物馆之城》第二季开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0 08:00:00

当研学游乘上影视综漫的“东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0 13:58:40

走向生命高地的歌吟

文汇报2023-07-10 1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