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天津: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

作者: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06月26日

    青年学子找工作有哪些难处?如何走进困难孩子的内心?怎么给青年人创造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日前召开的团十九大会场内外,天津团代表讨论的话题都绕不开一个主题——如何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急难愁盼,真正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

    今年以来,天津团组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瞄准天津青年的急难愁盼,推出2023年天津市十项青年民心实事。

    为摸清青年需求底数,天津团组织结合各领域青年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问需青年,形成了“青年需求清单”;随后组成专班对青年需求与资源项目充分整合,聚焦青年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找到共青团可为能为善为的领域。

    团十九大代表、团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詹越认为,发挥好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的关键,是打通服务联系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以主动找到青年为切入口,努力建好基层团组织。”詹越说,滨海新区正在用“团组织+青年社团”等方式,以点带面串起工作网络,主动通过“敲门行动”、参与青年社团、加入网络社区等方式获得青年信任。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创新前哨,如何让更多青年人才来到这里,让每一份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是团组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青年学子在滨海新区发展需求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力求打造青年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首期“青年学子滨城行”已吸引了400余名高校师生走进滨海新区。依托5个开发区、18个产业(人才)联盟、N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优势,团组织拓宽与全国高校产教融合共建渠道,建立校企协同联络机制,为全国各地来这里的青年人才搭建践学研学平台。

    年轻人在这里还能享受团组织精心设计的定制式服务。围绕青年人才发展全周期,从就业创业、安居支持、文娱阵地建设、专线交通服务等方面,细化服务内容,以全链条优质服务解决青年发展后顾之忧。

    詹越认为,团组织应主动担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青年、聚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努力让滨城成为青年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青春乐土,成为青年心中有信心、能安心、很开心的发展高地”。

    团十九大代表、南开大学团委书记贺文霞注意到,党中央的致词中提到,“在新的征程上,广大青年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主动到实践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也正是南开大学“知中国 服务中国”实践育人传统。总书记到南开大学视察时提出“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勉励指示,也成为全校师生的奋斗方向。

    为了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今年南开大学决定在中国乡村建立一批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贺文霞说,乡村工作站将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解决地方经济社会现实问题,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结合,作为引领青年师生对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给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条立足乡村工作实践的育人链条也由此建立,贺文霞说,工作站将邀请学生主动参与,实现“五育融通”,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提升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学校主动服务青年,用情用心推动青年成长的一个重要载体”。

    今年以来,天津市河西区少工委联合区足协启动了“绿茵元驹·恒骏助力”青少年足球圆梦公益活动。团十九大代表、团河西区委书记黄晓霞说,团组织联合街道、学校深入青少年中摸排困难青少年实际需求时,发现这些孩子比起同龄人,不仅物质条件匮乏,更缺少合适的人对他们进行人生引导 ,“很多孩子生活没有目标,很茫然”。

    为此团干部设想,能不能通过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让这些孩子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他们请来业内资深的足球教练,免费给他们提供训练装备,带着他们训练、比赛。“孩子身体更好了,笑容也多起来了。”黄晓霞说。

    天津市十项青年民心实事覆盖了青年就业创业、婚恋交友、助学助困、体质提升、心理减压等10个领域方向。按照计划,“大学生就业引航项目”将举办百场市级宣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千校万岗”专场招聘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不少于8万条。“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项目”已建成了天津市首个青少年街区。“青年创新创业助力项目”正通过“挑战杯”大学生科创竞赛,优选500个大学生项目,并对其进行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对接服务。“乡村振兴建工项目”面向35岁以下青年推出“农商吉祥青企贷”,对农村青年、创业青年提供专项低息贷款,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6705万元。

    “要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团十九大代表、团天津市委书记刘向锋表示,团组织要创新服务理念、工作机制、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服务青年实效,真正提升青年在天津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林】

青年创作者成为纪录片导演要走多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1 09:50:39

在地坛公园,触摸夏至的文化记忆 | 节节的外拍vlo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1 08:24:24

中轴线与少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1 09:30:57

这位95后女生用AI帮助盲人和健全人比射箭

中国青年报2023-06-20 06:44:38

一路向南,勇闯“无人区”

中国青年报2023-06-20 08:35:35

重磅宣传片《青春》

中青在线2023-06-20 08:00:00

黔南扶贫主题电影《一山之隔》反映粤黔协作对口帮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0 11: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