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中国首位!国科大教授获阿勒福赞奖!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06月22日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以表彰其“通过古基因组构建欧亚大陆早期人群遗传历史的重要原创性工作,从进化角度为人类的健康与适应问题带来新的见解”。


阿勒福赞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22年起设立首个旨在推动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工作的国际奖项,每两年颁发给五名从事STEM领域工作的青年获奖者,用于表彰和奖励科学家在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所取得的有利于推动能力建设、科学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进而促进STEM领域的教育、科学进步、科学普及和国际合作。


付巧妹作为国际古遗传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在本次奖项的评选中得以从全球250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为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赢得赞誉和重要国际影响。


今年获奖的其他四名青年科学家为来自喀麦隆的Abdon Atangana、埃及的Hesham Omran、塞尔维亚的Jelena Vladić、阿根廷的Federico Ariel,他们分别因在数学、半导体芯片和微电子学设计、绿色工程、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和推广获奖。



付巧妹 (左一)和其他获奖青年科学家付巧妹


现场分享科研感悟


我们是谁?又从何而来?一直以来,人类起源之谜始终让人充满好奇,并为之探索不止。付巧妹相信,在时间长河里,古DNA研究一定会体现出它本身的价值,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人类的路。

 

“这个领域存在太多未知,而未知正是我们为之拼搏的动力。”付巧妹说。

 

实际上,从她的个人经历上看,从事古DNA研究是件“阴差阳错”的事情。

 

付巧妹大学时读的是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这是一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知识的交叉学科,以化学为主,还要学习计算机、大学物理、考古和文物鉴定等课程,体现着学科交叉。本科毕业,她执著于向生物领域进发的梦想,放弃保研的机会,来到中国科学院从事骨骼方面的研究,这些领域的学习为她在今后的古DNA研究提供了复合的知识框架。

 

2008年底,她获得前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学习考察的机会。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她拜师于古DNA领域泰斗斯凡特·帕波,这个全面影响她科研理念的导师。

 

另一份幸运在于,她搭上了DNA研究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列车。古DNA研究技术主要和遗传相关,付巧妹之前极少接触。但二代测序仪的出现让古DNA领域刮起一阵革新之风,带来了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大数据处理,这让没有遗传学背景的付巧妹和其他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都是平等的,研究生物或者生命科学的人并不见得有优势。而我之前关于计算机编程和高数方面的积累,却不经意间为自己在古DNA研究领域打开局面。”

 

不过,到了德国并不意味着被认可,达到研究所的要求成了摆在付巧妹面前的第一道难关,那也是付巧妹至今最为艰辛的一段时光。

 

“德国当时是先考核半年,看你适不适合去读博士。过了最初的考核后,每年还要接受一次考核,如果研究所不续签了,你就不能再读下去了。”付巧妹说,她是跨专业,不管是文献、方法还是课题,都要尽可能先去弄明白。

 

困难面前,她没有畏缩,而是单纯地想着尽可能做得多,做得好,“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尽力就好,如果真做不好,我也不怪自己,但如果我没有努力的话,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痛苦和煎熬,她总会积极地面对,花一晚上调整自己,第二天就“打鸡血”地努力。在“每星期都会被打击一次,每次努力后再被打击,一个月瘦了20斤”的过程中,她渐渐地发现,“好起来了”。

 

或许,正是由于对未知领域的“不畏缩”,使付巧妹在4个月后收获了“吸收能力强,不仅是被动接收,还能自主互动”的认可,被批准可以正式开始在研究所里攻读博士。帕波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她为“最棒的学生之一”。

 

付巧妹


付巧妹如今组建了一支“中国制造”的古DNA研究团队。他们平均年龄30岁出头,却在古人类学,尤其是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研究领域让中国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古DNA研究水平和国外一线研究机构相比,还处在并行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域内不同学科的交叉互动,以及人才梯队的培养。”付巧妹最期盼的是,将思辨精神传递给青年学子。

 

付巧妹和团队


付巧妹的科研风格也总是伴随着强烈的自我怀疑。这并不是代表她没有信心,而是更接近真相的必经之路。每当得到一个可能改变之前认识的结果时,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兴奋” “高兴”,而是“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担心样本有污染或者分析的方法有错误,然后是不停地自我找茬和论证。所有找茬的办法都试过了,确信无疑,才能放松下来。

 

“研究生生涯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学会质疑。”付巧妹说,“现在,我努力将质疑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更早地尝试去挑战权威,反复验证,很多重大突破就是在此时产生的。”


付巧妹为自动化工作站准备样品


获奖人介绍


付巧妹,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她长期从事古遗传学研究,主要围绕古DNA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十余年来,开发古DNA关键技术,在欧亚早期人类遗传特点、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迁徙扩散历史等方面取得许多国际重大研究发现,如破译世界、东亚最古老现代人基因组,解锁冰河时期欧亚人群图谱,系统绘制东亚四万年来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揭秘东亚现代人适应性演化特点等。迄今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63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12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600,他引次数超过10000。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含Nature3篇,Science4篇,Cell3篇),相关研究入选Nature十大科学事件、世界十大人类起源研究新认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因其研究重要性,被Nature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之一,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腾讯首届科学探索奖等。


从古至今,人们对早期文明和人类演化的探索未曾停止过,古DNA研究则为破解文明密码打开了新窗口。“几乎没有什么问题能像人类的起源一样,让我们充满好奇,并为之探索不止”,弄清“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是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古DNA研究的价值所在。通过古老的基因片段,付巧妹和她的团队得以揭开有关人类起源与演化的一个又一个谜团,她也在矢志不渝的奋斗坚守中为绘制长时间尺度下的东亚人类演化图谱、为推动我国古遗传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曹竞】

青年创作者成为纪录片导演要走多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1 09:50:39

在地坛公园,触摸夏至的文化记忆 | 节节的外拍vlo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1 08:24:24

中轴线与少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1 09:30:57

这位95后女生用AI帮助盲人和健全人比射箭

中国青年报2023-06-20 06:44:38

一路向南,勇闯“无人区”

中国青年报2023-06-20 08:35:35

重磅宣传片《青春》

中青在线2023-06-20 08:00:00

黔南扶贫主题电影《一山之隔》反映粤黔协作对口帮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0 11: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