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留学厦大,爱笑的她在中国追寻热爱!

来源:厦门大学2023年04月20日

青春,可以是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也可以是在实验室里孜孜探求、在田野上仰观俯察……青春是一种进行时,它有万般模样。你的青春是什么模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郭雨萱同学,听听她的留学故事。


“总感觉她蒙了一层纱”,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学生郭雨萱十七岁时第一次来到中国,还有些懵懂。


她从小在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就读,四大发明、社团里的书法……是她对中国最初的印象。


初见乍惊欢


年少时,郭雨萱就跟着母亲的绘画老师学习水墨画,逐渐惊叹于这种绘画方式的奇妙。“水墨画中的很多颜色都与中国的矿石或植物有关,比如藤黄,原料来自一种树的汁液…… ”说起自己喜欢的事儿,郭雨萱侃侃而谈。


“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我只通过书本和网络有所了解,但没有真正体会过。”带着好奇,郭雨萱在高中时报名了学校组织的“寻根之旅”活动——她的祖籍福建,就是这场旅行的目的地。


郭雨萱画的水墨画


在武夷山,她初次体验了茶道,和卖茶的老板畅聊,还看了人生第一场中国式大舞台表演。郭雨萱不仅爱上了这个独特的中国式饮品,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直到现在,她一直保持喝茶的习惯。


在福建旅行的一周里,她去了很多地方,最让她震惊的是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在老家需要花一天车程才能到的距离,在中国只需要几个小时!”


这场与中国的正式“见面”,让她坚定了留学中国的想法。


考虑到离家远近、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等问题,郭雨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厦大。



2019年郭雨萱入学时的照片


求学电子,是坚持也是热爱


上中学时,郭雨萱常常会和父亲对着一块电路板讨论得热火朝天。

“电路板上一块小小的四四方方的集成电路,却是控制整个电路运行的核心。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能发挥这么大的用处?”这些问题激起她浓浓的求知欲。

正巧,郭雨萱发现厦大有相关专业,还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这也成为当初她选择厦大的一大原因。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郭雨萱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到学校上课,远在马来西亚的她开启了线上学习生活。

因为远隔重洋,购买教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每学期郭雨萱都会提前两个月购买好课程所需的书籍。

郭雨萱所做的课程笔记


疫情期间,无法回校做实验,郭雨萱便提前通过邮件和各科老师联系,希望老师们能开设实验网课。

“我家中也有USB示波器和万用电表等仪器,简单的电子元件我可以网上采购,我深切希望可以选修这门课!”

“我真的非常渴望有相关的实验经验,即使在家也不想虚度时光,希望老师能给我机会!”

……

 最终,她收到了想要的答复。

“雨萱同学,感谢你有兴趣选修这门课,我们也为你克服困难开展学习的精神所感动!稍后将相关资料等发给你,祝一切顺意!”


为了跟上实验课的学习,老师给她寄去了一些小的电路元件,让她跟着其他同学同步上课。“后来我去找了那位老师,老师说看见我的邮件非常感动,还把邮件给他女儿看!”


居家学习时,郭雨萱会尽量将老师布置的扩展题和附加题都做出来。“思考的过程是弥足珍贵的,当你弄懂了其中的原理,就会发现原来解题也能这般奇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大四的郭雨萱,收到了继续留校读研的好消息,这恰恰得益于她居家上课期间的努力。


左图为郭雨萱焊接的电路板,右图为交流变直流可调稳压模块


在《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这门课上,郭雨萱接触到了处理器设计方面的知识,很快就被它吸引住了。她主动联系了授课老师周剑扬,周老师也即将成为她的研究生导师。“周老师是我的指路人,带我踏入处理器设计的领域,更是引导我往AI算法等方面做探索。”

“我喜欢厦大的人文风情,尤其是友善的老师们。选择在厦大读研也是想弥补疫情时期未到校的遗憾,继续深入体验中国的大学校园生活。”


受到郭雨萱的影响,今年九月,郭雨萱的妹妹也将来到厦大读本科,沿着姐姐走过的路,同样攻读电子信息方向,成为厦大的一份子。



久处亦怦然


回想刚来厦大的时光,郭雨萱并不是很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和同学的接触不多。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她成为公寓办学生助理后。

进入公寓办工作不久,郭雨萱就在开展卫检时遇到了问题。当她尝试着向一位学姐请教时,学姐非常细致地解释了工作要求,还额外给了她许多生活上的建议,这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她倍感温暖。在一次次的卫检工作方案讨论中,郭雨萱一步步成长,逐渐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笑容变得更灿烂了。

郭雨萱在公寓办年会上进行感悟分享


郭雨萱和公寓办同学参加素拓活动


居家学习期间,郭雨萱积极参加了各种比赛,在合作中逐渐缩短着和中国同学们的距离。一次比赛中,她和队友们分别负责硬件与软件部分的开发。因为成员分隔两地,许多任务无法同步开展,大家常常开着视频,一人将代码烧录到开发板上,另一人在海的另一边“debug”。距离虽远,但他们的心却近了。郭雨萱感慨道:“过程是不容易,大家劲往一处使,最后都顺利完成了。”


“中国真的是一个愿意给学生机会、充满人情味的国家。”郭雨萱说。


她经常在宿舍楼看到外籍生们热情地用各种语言和保洁阿姨打招呼。虽然人与人的相处方式与她的国家有略微差别,但时常会让她心里流过一阵暖流。


在厦门大学陈嘉庚奖学金生“我眼中的中国”主题征文比赛中,她的作品《我和中国的不解之缘》获得比赛特等奖。她在文章中写道:“我们是华人,所以学中文,这是我最早学习中文的理由。”


郭雨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回到厦园,郭雨萱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射箭比赛、志愿服务、植树活动……此外,她还报名了学院办公室的助理,成为一颗为大家服务的“螺丝钉”。


“大学四年奠定的基础,能够帮助我在未来走得更远。”郭雨萱说,“这看似平淡的四年,为我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坚定了我将来往学术方面发展的决心。”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