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广禄代表:用好直播等新平台,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传统文化传播,事关社会进步与文明传承,只有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吸引传承人、大众、各类新平台都参与到其中,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喜爱与发扬,才能永葆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如是建议。
孟广禄表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弘扬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但是,传统文化多是“半沉寂”状态,多留存于博物馆、老照片、传统节日、中老年群体中,即使得到扶持并形成一定传播,也常常脱离群众生产生活,屡屡出现戏曲电视节目收视率低、民乐难寻传承人等情况。
孟广禄。视觉中国供图
孟广禄观察到,近年来,一些戏曲、书法、国乐从业者走进直播间,进行线上展演,打开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局面。以抖音平台为例,过去一年,传统文化类演出开播场次同比增长205%,主播总数同比增长157%;其中,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累计看播人次超25亿,场均观众3200人次,相当于每次戏曲直播都是一场中型演出。
“用好直播这类新平台,培育青年群体的传统文化热情,为文化传承培育有生力量,恰逢其时。”
但是,孟广禄也看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传统文化传播者缺乏新媒体素养和“网感”,难以引起青年网民的兴趣;传统文化主播,对于运营及电商、品牌营销认知不足,难以吸引网民关注并形成文化消费习惯;主播各自为阵,难以全面展示该地区具备鲜明地域特征、民族特点、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风貌,难以在大众群体中形成有深刻记忆点的品牌形象。
因此,孟广禄提出一些建议。首先,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强调传统文化精神,引起情感共鸣。
“传播者要用高雅、品质的直播方式,呈现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内容,并传播过程中进行大力创新,使其更加贴合当下的社会发展语境,吸引大众的关注,帮助网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回溯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
孟广禄认为,要鼓励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传统文化的传播群体,不能局限于戏曲艺术家、传承人、从业者,要吸引广大青年网民,用网络化的青年语言,实现具备现代生活气息的传统文化的再创作,在继承创中新,在创新中传承”。
另外,鼓励传统文化传承人成为文化主播,并获得收入,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传承阵营。
孟广禄还建议各地文化旅游局、非遗保护中心、传统文化机构、传承人等深度合作,促进传统文化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变现。“打造线上课程、组织线下培训,为传承人提供专业的传播能力指导与教学,以掌握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增加传承人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方面的知识储备,促使他们拥有让传统文化产品跨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