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光|王露璐:自称“村姑”的乡村伦理研究“领跑者”
她潜心学术
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耕细作,成果丰硕
她钻研教学
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所授课程深受喜爱
她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领路人
也是校园生活中的同行者
她是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露璐
01
潜心学术
做乡村伦理研究的“领跑者”
王露璐是我国较早对乡村伦理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她独创性地提出 和阐释了“乡土伦 理”概念,在伦理学界开辟了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先河,在我国乡村问题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学术影响。不同于一般哲学伦理学主要依靠文献的研究方法,她走出书斋,走进乡土,贴近农民,关注乡土伦理的地域特性,在田野乡间烙下鲜活的学术记忆。
自2007年以来,王露璐带领团队走访了国内不同省市的多个村庄,获得了宝贵的一手田野资料。在大量的田野工作中,王露璐和团队不断发现问题、甄别问题,从中凝练出“真问题”并加以分析、论证。凭借着这种“把学问做在中国乡村大地上”的精神,王露璐带领团队不断推进着中国乡村伦理研究的步伐:国家社科基金的2个重大项目以及若干重点、一般、青年项目;学术论文两次发表在业内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系列学术专著《乡土伦理》《新乡土伦理》《伦理如何“回”乡村》成为中国乡村伦理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
王露璐教授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科研论著
然而,在王露璐的学生们看来,这些学术光环虽然耀眼,却也遥远。对众多曾经跟随 王露璐参加乡村调研工作的学生而言,那些耀眼的学术光环之下,还有一个更真实、更温暖、自称为“村姑”的王老师。
田野调查往往安排在暑假,炎热的天气、崎岖的道路、沟通的障碍等等,常常给调研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每当这个时候, 王露璐总是冲在最前面,给团队成员做出榜样。更让同学们佩服的是,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情况,她总能够保持清晰的思路,从与村民的交谈中敏锐捕捉到学术火花,并将这些思想火花转变为重要的学术成果。在同学们眼里, 王露璐就是把学术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实实在在做学问、做实实在在学问的好老师。
田野调查中的王露璐教授
王露璐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田野调查
对于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王露璐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时甚至近乎苛刻。她指导的第一个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张燕回忆自己的论文写作时谈到,“每一次按照修改意见去修改完善的过程都很抓狂,当时的感觉是改比写要痛苦多了。但痛苦也好,煎熬也好,每一次改完之后自己都觉得论文比之前更好了,这种感觉其实也很快乐,所以后来常常自己改完一稿之后也会主动去找王老师求批评。”
正是在王露璐引领启发和严格要求下,一批又一批学生快速成长起来,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进步。2016年,张燕的学位论文获评“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刘昂(2019)、杨伟荣(2021)的博士论文获评“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王露璐指导的多名博、硕士生在校期间就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学界肯定。王老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张燕、李明建、曹琳琳、杨伟荣在毕业后不久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硕士生李欣隆(2017)、邓思杨(2021)分别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
02
钻研教学
做思政教育的“创新者”
王露璐热爱教学。尽管行政工作繁忙,科研任务繁重,她始终坚持本科和研究生一线教学。为了不耽误教学和行政工作,她把课程都排到了晚上。
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晚上上课的王老师依旧富有激情,活力满满,下课后还常常与学生们继续讨论。王露璐提倡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努力引导同学们从学习中体会学术成长的快乐。在伦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她始终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各种道德难题的思考和论证,真正实现“学伦理学、做道德人、过好生活”。
王露璐教授的课堂教学
王露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程思政教育,领衔授课的研究生课程《应用伦理学》202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团队教师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这一荣誉的取得与 王露璐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和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创新方式是分不开的。在对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将伦理学理论学习与学生道德认知的完善和道德素养的提升相结合,通过开展案例讨论、田野调查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鲜活的实践中感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发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理解和把握。
2018年暑期, 王露璐带领一队伦理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赴山东省金乡县王杰村开展乡村伦理的田野调查工作。到达村庄后的第一天,她得知村里有个王杰英雄纪念馆,便提出调研队所有成员在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后去英雄纪念馆参观学习,并特别强调“所有党员同志都要好好学习王杰精神”。尽管大家一天工作下来有些疲惫,但通过参观学习,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认。 王露璐也借此机会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没有讲台,没有课件,在英雄的故乡让同学们接受精神洗礼、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
王露璐教授带领学生赴王杰纪念馆参观学习
王露璐的课程思政教育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强化问题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分析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道德问题。以《应用伦理学》博士生课程为平台,她组织开办了“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工作坊”,每期以一个应用伦理学热点案例或思想实验为切入点,深入到乡村伦理、网络伦理、生命伦理、医学伦理、政治伦理、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等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专题讨论,引导学生重视应用伦理学的实践面向,增强关注并解决社会热点道德问题的学术使命和责任担当。
“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工作坊”第一期现场照片
王露璐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在她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教学成绩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伦理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 “应用伦理研究创新团队”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020年),“‘强化价值、聚合知识、面向现实’的伦理学课程群建设探索”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教学、科研与实践‘三位一体’的伦理学系列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
王露璐教授主讲课程荣获国家级教学荣誉
03
关爱学生
做学生成才路上的同行者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学生们眼里,王露璐老师虽然是同学们眼中的女神,但更像是个大朋友。她总是挤出时间与学生一起享受生活,在很多节日里,她会给每个在校的学生准备精心挑选的小礼物。
2021年寒假,有两位学生没能回家过年,王露璐在除夕当日中午请他们吃家乡风味的大餐并送上慰问礼物。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老师的深情厚谊温暖人心,学生们在异地他乡的春节并不孤单。
王露璐教授2021年除夕慰问因疫情未能回家的学生
在王露璐的师门,还有一个保留多年的传统节目——拍摄毕业“大片”。每年毕业季,她都会抽出半天时间陪当年的毕业生拍照,穿上定制的年度T恤,一起摆出各种搞怪POSE,拍完照片请学生们聚餐畅聊。起初,师门中的大师姐并不能理解老师的这一安排:这么忙为什么还要陪学生“疯”? 王露璐解释说,“我们天天都生活在校园中可能没什么感觉,但这可能是很多同学一生中最后的学习阶段,也可能是在学校的最后一段时光了,一起为他们的青春留下点美好回忆吧。”
王露璐教授2016年毕业季与学生合影
王露璐教授2017年毕业季与学生合影
王露璐教授2018年毕业季与学生合影
王露璐教授2019年毕业季与学生合影
王露璐教授2021年毕业季与学生合影
王露璐教授2022年毕业季与学生合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王露璐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潜心学术、钻研教学、关爱学生、热爱生活的优秀教师。同时,她又通过言传身教,将自身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