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平 >正文

青平:用“非遗”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作者:宋叶灵 来源:中青在线2022年12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非遗”突出的是非物质属性,是一种技艺的代代传承,保护好“非遗”,就是在传承文化基因,守护民族文化的根和魂,意义极其重大。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11月29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这让全世界都充分看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让“非遗”延续根脉,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大地上,蕴藏着无数博大精深、灿若星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炎黄血脉凝结融合并传承至今,以文化同源同根构筑起各族人民共同精神家园。可以说,保护非遗就是在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感的纽带。为此,各地要从政策、资金、法规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处理好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让“非遗”历久弥新,持续提升中华文明自信力。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如果缺乏特色文化的传承,就会没有底蕴,即使房子建设得再好,也会让人感觉没有根,缺乏文化的生命力。新时代新征程,各地要大力宣传推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文化,抓好挖掘、保护、利用,把非遗文化与时代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从非遗中汲取充足的养分,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让“非遗”走向世界,不断拓展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着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高度。“非遗”因其具有手手相传、不可断代的特有属性,显得尤其珍贵。目前我国已有43个项目入选世界“非遗”,这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实步伐,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深化世界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非遗”的一手“好牌”打精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当好非遗的守护者、传承者、推广者,以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王俊秀】

中青教育 | 微观中国·五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20:53:44

青年工美匠人“玩转”传统文化|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12:26:12

会馆里的摇滚青年:让传统文化流行

中国青年报2022-12-01 08:09:48

听鞠婧祎唱《琢光曲》,讲述文物背后的微言大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30 21:30:00

我相信贝雕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青年报2022-11-30 08:52:26

影片《征途》:以邓清明为原型,讲述航天追梦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9 2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