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硬核”青年丨他们是心怀家国、勇于创新的南航学子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12月07日

孜孜不倦的学习者

敢为人先的探索者

壮志凌云的创造者

……

在南航,有这样一群少年

身上有着许多标签

“科创”“实践”是他们大学生活的关键词

漫漫求学路,他们始终

以热血燃烧热爱,以青春浸润梦想

让我们一起走近

2021-2022学年校长特别嘉奖舞台上的

三位科创达人


吴德琦:矢志逐梦,做勇毅追“芯”人

吴德琦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2019级本科生。三年前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华为海思内部信:“芯片备胎,一夜转正”, 这件 “芯” 事让彼时年仅16岁的吴德琦十分动容。高考填报志愿时,怀揣着追“芯”报国梦想的他, 选择了南航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课程的难度给了满怀热情的吴德琦“迎头一棒”。号称专业最难的《模拟集成电路》,被同学们戏称为 “魔鬼电路” 。但吴德琦没有 畏难退缩 ,他积极向老师提问、与同学交流;自学 数十门 网课 、写了 上万字 “电路”总结 ,在实验室不厌其烦地反复调试电路, 扎实的学习也让他在这门课程收获了优异成绩。

“在南航,要找到我其实很容易,我不在图书馆,就在自习室。”吴德琦笑称。而将近上百页的笔记及自主总结、日均十小时的努力、成千上万字总结、日复一日的坚持也终让吴德琦看到了努力的成果。单学期绩点从3.5飞升到4.3,专业成绩从前30%到专业第一,更在大三学年综合测评成绩达到满分。同时,数学竞赛和数模竞赛国家等10余项省校级奖项、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年度特别嘉奖也被他收入囊中。



今年暑假,在准备清华预推免时,吴德琦“啃”下二十余篇 晦涩难懂的论文,零基础复现 集成电路最顶级期刊JSSC里的科研成果,整理面试资料2万余字,最终成功保研至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成功保研后,吴德琦决定,从追梦人变成引路人, 将自己的保研经验分享出来,给更多的人“撑一把伞”。 他回顾整理自己保研的全过程,将所有节点和重点复盘记录了下来,撰写出全网最全集成电路保研经验帖。这篇 近三万字 的长文,成为了社交平台上的爆款,累计阅读量达到 5万+

站在校长特别嘉奖答辩的舞台上,吴德琦坚定地讲到:“从与‘芯’结缘,到‘追芯逐梦’,再到‘用芯报国’,我走了很远的路,追了很久的‘芯’,才有机会站在校长特别嘉奖的舞台上分享我的故事。未来,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追芯’的队伍。我相信在一代代追芯人的努力之下,中国芯片一定能冲破封锁,实现全面自主化。”


毕博:铸梦精英,做报国“螺丝钉”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毕博的这份科研简历可以说是年少有为:第一作者撰写EI论文2篇,作为第一发明人持有发明专利5项,作为第二发明人持有发明专利4项, 担任2项 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在科创道路上,毕博始终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他说,作为机械学子,我要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 初入大学我很迷茫, 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终日忙忙碌碌,学年结束却颗粒无收。”回忆起自己的求学道路,毕博如是说。大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毕博接触到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从此,他便对科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他开始系统地准备大创,学习建模软件操作,频繁地出入图书馆,往返于实验室和研讨室,积极与学长交流,成为了同学口中的“卷王”。



一次次的建模迭代,一次次的熬夜调试代码,一次次的工厂试验。毕博早出晚归的努力换来 了第九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二等奖 、全国高等院校数学能力挑战赛 一等奖 、发明专利 9项 ,核心论文 两篇 等多项“神话”般的成就。在中国国际“互联 网+”大赛中,毕博以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参赛,研究综合类项目。他坚持多学科共同研讨、联合攻关,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由于比赛周期长、项目强度大,毕博也屡次碰壁。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团队伙伴的鼓励陪伴以及自身的热爱与信念下,他最终完成科创项目并斩获 全国金奖 。 “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遥相呼应,才使得我们的科研道路蜿蜒曲折又充满希望。”毕博说道。



如今,毕博已经成功保研至清华大学。对未来,他这样规划:“未来我会在国家微纳制造的‘卡脖子’领域继续钻研,全面、多领域地参与科创研究,为国家贡献青年力量。”


潘晨亮:履践致远,做航空梦想家

来自长空学院长空创新班的潘晨亮出生在一个“航模之家”。受父母影响,从小他就对航模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热爱。随着年龄增长,潘晨亮逐步了解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这愈发坚定了他投身于航空事业的初心。于是,高考后他毅然选择了南航,立志成为一名航空梦想家


入学以后,长空创新班大咖名师汇聚的高水平课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班级内藏龙卧虎、高手如云。他迎难而上,创新学习方法 ,攻克道道难关。夜以继日的努力让他收获了 4.6 的平均绩点,其中单学期最高绩点 4.9 , 连续两年 位列长空创新班 第一

不餍止步于此,潘晨亮还参加了力学、数学、物理、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他以过硬本领为履,创新思维为剑,一路斩获国际力学竞赛亚洲赛区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十余项学术竞赛成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潘晨亮一直力求实践悟真知。去年十月,潘晨亮参加了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在第一轮比赛时,飞机空速管出现故障,而强劲的对手们却都完成了侦察任务。但是他没有气馁,连夜和队友总结问题、修改程序。在第二轮比赛中,他与团队成员只用99秒就完成了所有飞行任务,精准击中靶标,击败了来自北航、哈工大、西工大等44所学校的其他86支队伍,包揽了该项目的冠亚军,取得了南航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成绩。



“科创的目的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潘晨亮如是说道。大一时,他便主持了国家级大创项目“基于机载实时风场测量系统的高精度物资空投系统设计”,这项技术可应用于快速水面救援以及偏远边防哨所的物资投送,助力于生命安全保障和偏远地区国防事业。在今年四月份举行的SAE航空设计大赛中,他与队友设计了一架兼备载荷运输、物资投送以及地面搜索功能的飞机,模拟了森林火灾场景下无人飞行器对地面的高效支援,帮助森林消防员提高应对火场的能力,最终该项目夺得了技术答辩亚军以及总成绩季军。

从坚守初心的追梦少年到敢于吃苦的科研青年,未来他将秉承一代代南航前辈“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和“志在长空”的蓝色梦想,让青春在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建设和发展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曹竞】

中青教育 | 微观中国·五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20:53:44

青年工美匠人“玩转”传统文化|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12:26:12

会馆里的摇滚青年:让传统文化流行

中国青年报2022-12-01 08:09:48

听鞠婧祎唱《琢光曲》,讲述文物背后的微言大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30 21:30:00

我相信贝雕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青年报2022-11-30 08:52:26

影片《征途》:以邓清明为原型,讲述航天追梦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9 2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