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法治 >正文

男子开发“颜值检测”软件窃取用户信息被判三年

作者:韩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2月07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5件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该批典型案例涵盖对公民征信信息、生物识别信息、行踪轨迹信息、健康生理信息等不同类型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体现了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政策导向。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强化履职担当,不断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2019年至今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1.3万余人,提起公诉2.8万余人。

李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是典型案例之一。2020年6月至9月,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李某制作了一款可以窃取安装者手机内的照片的软件。当手机用户下载安装该软件打开使用时,软件就会自动获取手机相册的照片并且上传到李某搭建的服务器后台。李某将该软件发布在暗网某论坛售卖获利。

随后,李某为炫耀技术、满足虚荣心,又将该软件伪装成“颜值检测”软件,发布在某论坛供网友免费下载安装,以此方式窃取安装者手机相册照片1751张。其中,含有人脸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1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

2020年9月,李某又用虚拟币在该暗网的论坛购买“社工库资料”并转存于网盘。2021年2月,李某为炫耀自己的能力,明知“社工库资料”含有户籍信息、车主信息等,仍将网盘链接分享到150人的“业主交流”QQ群。经去除无效数据、合并去重后,该“社工库资料”包含公民个人信息共计8100余万条。

2021年3月9日,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同年8月23日,奉贤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在生活中,下载不明网站链接,使用所谓“颜值检测”软件,随意丢弃含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包装等,都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上述负责人表示,各地检察机关在依法从严打击犯罪的同时,对办案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促进源头治理。2020年,最高检向工信部发出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21)》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网民总体损失约达805亿元。82.3%的网民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全社会普遍高度关注的问题。”该负责人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类型的界定、刑事处罚标准的确定,以及庞杂的信息数量核查等,都成为司法实践亟需加强指导的问题。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强化履职,结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深挖关联犯罪,加强对上游信息采集、提供、倒卖等环节犯罪行为的全链条打击,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类型以及刑事处罚标准加强研究,协同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办案,促进平台、行业完善内部管控,推动形成个人信息保护多元共治新格局。

【责任编辑:崔丽】

中青教育 | 微观中国·五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20:53:44

青年工美匠人“玩转”传统文化|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2-01 12:26:12

会馆里的摇滚青年:让传统文化流行

中国青年报2022-12-01 08:09:48

听鞠婧祎唱《琢光曲》,讲述文物背后的微言大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30 21:30:00

我相信贝雕艺术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青年报2022-11-30 08:52:26

影片《征途》:以邓清明为原型,讲述航天追梦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9 2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