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观察|美国自私又“忽悠” 欧洲梦醒回抱中国

作者:甘甜 马晓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1月25日

特约撰稿 甘甜 马晓霖

据《纽约时报》11月17日报道,在印尼巴厘岛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期间,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当面对美国财长耶伦说,美国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威胁欧洲经济,敦促拜登政府及时修正。尽管耶伦称愿意听取盟友意见并努力消除影响,但《纽约时报》暗示,耶伦是在“忽悠”被激怒的欧洲盟友,因为已正式生效的法律文本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推倒重来。

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高调访华,支持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法国大型汽车国企雷诺也传出将与中国吉利合资生产内燃机的消息。分析家们认为,如果说欧洲国家一度打算追随美国,对中国搞产业和科技“断链”与“回卷”,那么眼下,它们已厌倦了美国的言而无信和自私自利,大梦初醒,将更坚定地转头拥抱中国。

美国惹怒欧洲的最新举措,是今年8月16日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这种保护主义的产业政策,既违背美国政府一贯倡导的“反补贴”主张,也形成有违自由竞争原则的不正当和不公平产业环境,直接伤害欧盟的核心经济利益。欧盟中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视汽车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它们一致批评美国立法补贴本国车企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构成了歧视。

法国目前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13家车企2021年总产量317万辆,位居世界第六,吸收就业15万人,创造产值920亿欧元,约占GDP的15%。然而,近年法国汽车工业接连承压:新冠疫情肆虐、半导体芯片短缺、俄乌冲突致能源价格高企。美国出台的新政策令法国汽车工业雪上加霜,因此,法国政要几乎集体对美国发难,实在是因为他们难以承受本国汽车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德国同样是汽车制造强国。2022年的数据显示,制造业占德国GDP的比例为22.93%,汽车产业占德国GDP的9.8%,接近制造业的一半。这足以显示,汽车产业是德国经济的根基。美国出台相关新法案,自然触痛了德国政治和经济界的神经。难怪德国总理朔尔茨警告称,美方做法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

今年年初以来,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美国拉拢欧洲伙伴对俄罗斯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导致欧洲深陷能源危机,美国则趁机高价向欧洲出售液化天然气,赚取巨额利益。欧洲苦于严重依赖能源进口,不得不屈服于美国。如此背景下,美国又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无异于对欧洲落井下石。因为一旦美国成功诱逼更多欧洲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欧洲经济将雪上加霜。

眼下,欧洲制造业面临困境,欧元区通胀率创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委员会预警称,今年欧盟通胀率将升至9.3%,欧元区为8.5%;明年通胀率会有所下降,但仍将维持高位,欧盟通胀率将达7.0%,欧元区达6.1%。欧盟委员会11月11日在欧洲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警告称,欧洲经济衰退已经到来,通胀触顶的时间点被后推至今年年底,欧元区正面临“一个严峻的冬天”。

显然,欧盟经济已到达糟糕的转折点,企业正逐渐失去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明年经济前景走弱之势已无可挽回。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欧元区经济失速的原因,无外乎俄乌冲突、能源危机、通胀高企和货币紧缩。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立法补贴本国车企、打压“欧洲火车头”法德的支柱产业,对欧洲经济复苏必是一种挑战。

对于美国的意图,欧洲国家早已心知肚明,它们不只对美国立法补贴车企口诛笔伐,还开始采取行动积极“脱美”自救。除了向绿色能源投入巨额补贴、通过芯片法案力促欧盟在半导体领域尽可能自力更生,欧洲多国还开始明显调整策略,有意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增强中欧经贸拉动欧洲经济的预期。朔尔茨上台后首次访华带来了庞大的企业代表团,意味着德国商界已普遍达成共识,不可妄言对华“脱钩”。因为中国对德国来说是无可取代的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就拿机械制造来说,德国年出口量中11%的份额进入中国。德国博世公司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明确表示,无法让另一个市场来取代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德媒评论称,德企找不到“中国的替代选项”。德中贸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非一日之功,降低对华依赖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

有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提出与朔尔茨一起访华,但朔尔茨坚持单独访华,以突出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事实上,朔尔茨此行拿下了千亿大单,包括采购140架波音客机订单,仅此一笔就达1228亿欧元。如此丰厚的回报,让马克龙艳羡不已。法国驻华大使日前在上海进博会上对媒体表示:“马克龙也非常想来华访问,甚至最好每年都来一次。”

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将为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为中欧经贸合作开辟新空间。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11月15日表示,尽管双方存在分歧,欧洲仍将与中国增进接触、相互倾听、相互了解。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14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一场商业会议上也再次表示德国推动贸易多元化不应导致与中国“脱钩”。

从现实角度出发,美国要想与中国“脱钩”也非易事。欧洲主要大国和欧盟在“经济寒冬”即将到来之际,更是只能坚定地选择中国。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也要“感谢”美国——正是美国对欧洲伙伴的“始乱终弃”和“不仁不义”,让欧洲看清了很多事实、明白了很多道理。(作者简介:甘甜,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学院教师、环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陈小茹】

微电影作品展播:一直在路上

中青盛世2022-11-25 15:15:38

微电影展播:《凉州社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4 17:26:00

用剪纸给孩子来一场“心灵按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3 15:55:37

以书的力量搭起温暖“理想国”|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2 16:13:22

岁末将至,许你一场冬日限定版梦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3 00:00:00

青年范儿·文化场|零零后真的要“整顿”职场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3 10:10:00

小雪节气,听胡夏唱一曲《落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3 10:15:56

200天创纪录!航天员陈冬自创诗歌授权刊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22 1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