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最高检:依法严惩“砂霸”“矿霸” 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零容忍

作者:韩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1月11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发布4件依法惩治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典型案例,这批案例以问题为导向,立足解决办案部门取证、定罪、量刑等方面的困惑。其中,张某山等32人非法采矿、马某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体现了检察机关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零容忍的态度。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矿产资源价格不断上涨,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非法利益,盗采国家矿产资源,违法犯罪日益猖獗。2019至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对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犯罪案件批准逮捕8210件15253人,起诉10561件25649人。

2021年3月7日,公安部“长江大保护”工作专班举报中心接到有犯罪团伙在长江安徽段水域非法采砂的线索。为彻底摧毁该犯罪团伙,案件经逐级指定由江苏省建湖县公安局负责侦办。

经查,2021年3月至7月,被告人张某山等人事前通谋结伙,约定出资比例、作案分工、收益分配等,利用出资购买的非法改装隐形吸砂泵船,在安徽省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段上下断面之间非法采砂。

期间,被告人马某玉明知购买的的江砂系盗采,仍以94元/吨的价格,购买1000余吨后销售。至案发时,该犯罪团伙累计作案10起,盗采江砂46765.04吨、价值289.31万元。公安机关现场扣押11040.04吨。经评估,该犯罪团伙造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515.75万元。

2021年12月29日,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建湖县人民检察院根据“采、驳、运、销”四个环节中各行为人的分工和作用,准确区分主从犯,积极开展认罪教育和释法说理,促使33名被告人中的31人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督促部分被告人主动退出全部违法所得,进行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2022年3月1日,东台市人民法院对张某山等32名被告人以非法采矿罪,分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7万元;对被告人马某玉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宣判后,所有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

上述负责人指出,此类犯罪点多、线长、面广,手段翻新、屡禁不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有利于看清严峻复杂的犯罪形势,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筑牢维护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司法屏障。



【责任编辑:何春中】

走读老城:把历史从故纸堆拉出来

中国青年报2022-11-10 06:48:29

于和伟:看自己的作品会开弹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10 13:44:02

直播搭台,传统文化演出收获“新观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19:04:35

杭州五常两百“龙首”照汇成一幅保护传承画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19:04:21

非遗手艺寻找新坐标,前行的路如何行稳致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8 15:25:59

青年范儿·文化场|黑科技如何让文物化腐朽为神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21:25:45

立冬,看绍兴如何酿好酒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11:47:39

第七届栗山诗会颁奖典礼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10: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