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包邮区”感情有多深?长三角一体化指数现3年最大增幅

作者: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1月08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天,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92.56点,同比增长6.49%,实现近三年最大增幅。

长三角贡献了全国GDP的24.1%,城市互投总金额超过2700亿元,门诊费用直接异地结算惠及近千万人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从产业融合、设施联通、生态共保、民生服务和协同开放五大维度入手铸造了一把“数字标尺”。今年,该指数新增了“数字生态”与“绿水青山”两项二级指标,进一步提升指数的内涵与准确性。

指数结果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各扬所长、协同发力,2021年6.49%的指数增幅较上一年的2.80%显著扩大,当前指数水平已达到2012年的1.69倍,十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03%。综合来看,无论是区域GDP、工业增加值、高铁营业里程等总量指标,还是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寿命等平均指标,长三角均属于全国“第一梯队”。

今年,该指数引入了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2021年,长三角夜间灯光指数较2016年增长57.24%。从图像对比可以看出,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中心的区域灯光亮度不断增强,灯光面积明显扩大,同时连接城市之间的灯光带越发密集,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生活圈、三小时高铁圈的建设让区域联系显著增强。

图为长三角指数分类项下的指数变化。中国经济信息社供图


从分项指标看,五项一级指标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设施联通分指数年均复合增速高达8.04%,成为拉动总指数增长的强力因素;产业融合分指数绝对值最高,达到222.49点,构成了一体化的澎湃内生动力;生态共保分指数和民生服务分指数基本伴随总指数同步增长,反映出一体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社会大众的获得感与日俱增。

报告分析,疫情对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影响较大,货物流转、投资交易、产业合作等方面更具韧性。数据显示,2021年长三角跨城通勤、商务往来、异地休闲的规模同比分别下降4.5%、11.6%、21.0%,但航空、港口、铁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0%、5%、5%,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1万亿增至1.63万亿,制造业的新增分支数量较同期上涨73%。

2021年长三角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较2018年上升9.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26.2%。同时,长三角以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8.1%的GDP增速,以占全国16.7%的能源消费总量,产出了24.1%的GDP、26.6%的税收收入和21%的城镇就业人口。

指数报告还推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指数”,在城市层面横向评估各地参与一体化发展的状态和能级。结果显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宁波、无锡等7大核心城市一体化水平领跑,在总共18个子指数中有12项均位于前十名。从2020年以来的增量看,“七大金刚”集聚了长三角60%的人口增量和53%的GDP增量,是区域链接水平与一体化联系最高的地区。


【责任编辑:王林】

赵海涛:当二里头考古的进度条走到2%

中国青年报2022-11-08 06:37:52

“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微短剧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7 20:07:45

第31届金鹰奖落幕 《觉醒年代》获“最佳电视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7 16:42:38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库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7 20:07:47

给苗乡孩子一份“美丽的礼物”

中国青年报2022-11-07 08:15:12

立冬:万物收藏,养蓄待发

文汇报2022-11-07 10:42:36

MV《突击雄风》,展现新型合成步兵营的崭新风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15:53:38

MV | 告白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