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观察|朔尔茨首次访华背后的压力与动力

作者:张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1月04日

特约撰稿 张硕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朔尔茨此次访华实现了几个指标性突破:这是他出任总理后首次正式访华,也是自2019年11月以来首位欧盟国家首脑访华,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访华。


朔尔茨访华团队充满“含经量”,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和巴斯夫首席执行官等12名商业巨头代表加持。访华团的人员组成显示,两国未来交往的落脚点必将是经贸和投资往来。事实上,朔尔茨此行不同寻常还在于,既承受不小压力,更遂成于强劲动力。

朔尔茨访华:政界压力不小,商界动力十足


朔尔茨访华前两周,德国内部就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口集装箱码头的交易爆发激烈争论。绿党出身的经济部长哈贝克、外长贝尔伯克等反对者认为,推进中资入股德国关键基础设施会释放错误信号进而加剧欧盟分裂,朔尔茨则认为中资入股会给汉堡港口在全球竞争中带来优势。最终,在朔尔茨力争和妥协下,中远集团获准收购汉堡港集装箱码头24.9%的股权,尽管这比原来的35%股权方案缩水近三成,但也算修成正果。


同时,朔尔茨访华之行也遭受一定阻力。德国在野党基民盟领袖默茨近日强烈抨击他访华择机不当,称其不尊重联盟伙伴及欧盟邻国。德国部分学者也指责朔尔茨,认为俄乌冲突形势不明朗,欧洲必须聚焦家门口的冲突,解决涉及自身直接利益的能源危机,匆匆访华,可能造成各种政策的自相矛盾。


尽管德国政界有一些杂音,商界却欢欣鼓舞并积极打气。朔尔茨访华前德国商业巨头就已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德国工商大会总干事马丁·万斯莱本对德意志电台表示:“没有中国,德国会更穷”。他强调,德国对中国经济依赖度非常高,妄言对华“脱钩”实属“天真”;德国和全世界都迫切需要对华合作来解决当前面临的气候、人口、粮食安全等难题;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日益复杂,中国作为最重要的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对德国来说无可取代。万斯莱本之论代表了德国商界的主流立场,他们支持加强德中关系,对冲了不同立场。

德国临双困:经济依赖恐慌与意识形态斗争


德国联邦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德国在华直接投资达100亿欧元,超过20多年以来任何一年的全年投资而创下最高记录,德国对华贸易逆差也达到新高,中国成为德国不可或缺的投资市场与贸易伙伴。


自默克尔卸任后,德国出现了某些对华政策调整。尤其近段时间以来,以哈贝克为首的经济部门强调要减少对华依存度,甚至提出对华“脱钩”提议,给双方关系蒙上阴影。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最近对《南德意志报》表示,德国对不同价值观国家的依赖不能危及自身生存,但她也坦承与中国这样的大国脱钩并不现实,德国要积极和其他亚洲国家建立联系以实现市场多元化。这一套被贝尔伯克称为“风险管理”的策略或将出现在绿党主导的外交部所发布的“中国战略”中。


然而,现实决定了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德中贸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非一日之功,降低对华依赖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过度反应不仅伤害两国关系,还会加剧德国面临的由俄乌冲突造成的一系列危机,朔尔茨访华就包含有解决国内危机的用意。当下,德国与俄罗斯几乎全面脱钩,可打击俄罗斯的同时自身也元气大伤。这种情况下,德国不可能再让自己陷入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境况。


除去经济依赖恐慌,意识形态争议也是朔尔茨政府在西方语境下绕不过去的话题。自默克尔执政起,德国的外交底层逻辑中就始终包含有对华“贸易促变”的愿景。此前,德国发布的“2030年中国战略研究”报告,开篇便用中国成语“盲人摸象”来描述目前西方世界不同的中国观。尽管德中经贸交往多年,但对中国文化、历史和制度的不了解加剧了德国及西方社会的恐惧与敌意。尤其目前在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内,经济和外交都由绿党把持,且与企业界关系疏远,使得联合政府决策过程更易强调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政治性指标,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透出对华不友好的政策导向。

危机促思考:德国试图走自己的路


二战之后,德国开启去军事化以及弱政治化的进程。在欧盟范围内,德国一直都是“经济巨人和政治侏儒”双重“国设”。今年2月俄乌冲突突然激化,德国的发展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是俄罗斯能源、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然而,随着对俄制裁逐渐深入,德国产业受能源困局影响而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尤其随着“北溪1号”管道的神秘爆炸,本来对俄制裁犹犹豫豫的德国被逼到了墙角。


在俄乌冲突刺激下,朔尔茨政府先后出台军备扩充、全民补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试图重塑德国国际形象和地位。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德国在西方盟友注视下似乎不得不顾及地缘战略和意识形态,但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独立大国,德国“战略自主”的强烈意愿也不容小觑。因此,朔尔茨毅然访华以体现国家独立和外交自主的探索。


尽管复杂的地缘局势和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让德国进退两难,但是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不会坐以待毙,在推进能源转型的同时拓展国际工业合作成为必然的选择。中德长期以来的良好贸易合作是现成的有利基石,访华也可为两国关系注入新活力。

访华释信号:为双边关系注入稳定因素


回顾朔尔茨政府上台以来的对华政策可以发现,尽管对华关系越来越成为个别德国政客发表“价值观演说”的重灾区,但这些聒噪并没有给中德经贸合作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此次朔尔茨在关键时刻带领商贸代表团访问中国,可见他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日趋稳健与务实。朔尔茨力排众议推进中企收购案,也说明他希望中德务实合作传统得以延续。这两个举措都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稳定性。


回顾中德交往50年历史,双方有竞争也有合作,但主基调是合作。尽管目前国际大环境因素诱发德国内部时有对华不和谐声音,但是两国合作空间仍大于分歧,包括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存在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只要德国秉持不触碰中国原则底线,踏踏实实地与中国进行务实合作,两国必然会延续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作者简介:张硕,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陈小茹】

MV《突击雄风》,展现新型合成步兵营的崭新风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15:53:38

MV | 告白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21:30:00

秋将逝冬将至,一曲《木归山》品秋收冬藏之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6 10:13:14

这首歌,献给十年,献给明天!

新华社2022-10-23 20:41:55

青春故事汇|当那一天来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4 20:55:53

《追光》MV

央视网2022-10-03 21:05:27

观众穿戏服 演绎年轻态徽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2-10-21 08:13:57

河南漯河青年创作画卷《盛世谱华章》献礼二十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0 10:01:08

海滨城市大连积极盘活资源,激发文旅发展后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9 2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