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在重大讲课40年是怎样一种体验?

来源:重庆大学2022年10月28日

她,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教学一线;她,坚持科研与教学结合为学生开拓视野;她,与时俱进深耕细作为学生散发余热!

她就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世英,曾获重庆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曾作为负责人建成教育部首批本科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本科课程虚拟教研室,主持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3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今年9月,侯世英获得了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





聚焦课堂探索教改,让教学模式“变”起来


1982年7月,侯世英站上了三尺讲台,从那一刻起,她开始践行自己的诺言:“一定要在教学一线踏踏实实地为学生着想,不辜负学校的期望。”40年来,她从讲电工学实验课开始,先后讲授过《电工学》系列课程、通识及素质教育等课程,以及多门本科主干课程,还指导过学生多项实践教学环节,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侯世英并不满足于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她时刻注意教书育人,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上大学时的经验,帮助学生过好大学的转型关。她说:“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大二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基础学科的学习到专业领域的探索,这个坎必须学生自己摸索着过去。”

因此,侯世英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以形象易懂的语言和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同时,在学习中鼓励同学们“打破砂锅问到底”,在不断质疑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另一方面,理工科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实验,侯世英说: “只有自己弄懂了才能教给学生。” 所以,她给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所有实验都做一遍,把每一个实验设备都摸熟。并在教学中告诫 学生:“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侯世英一直致力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针对本校特点编写并不断修改出版了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工学(I-III)》,该教材还推广到多个院校使用。同时,配合教材建设进行实验室建设,组织老师们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开发了多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展示实验项目,构建系统概念的综合实验项目等等。申请了多项重庆市、素质教育协会和重庆大学立项的教改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奖。

2014-2015年的海外访学经历,让侯世英看到了国内和国外教学技术和教学方式上的差别,回国后就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工作。首先,她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个课堂完全是学生的主场,老师只是静静的站在旁边,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答疑解惑,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而为了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侯世英组织教学团队的老师们进行了《电工电子学》的MOOC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课程建设等,其中《电工电子学(下)》被评为重庆市的优质数字资源共享课程。

此外,侯世英牵头建成2022年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电工电子学课程虚拟教研室),2021年重庆市首批虚拟教研室,并受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上作为代表发言。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让课本内容“活”起来


在侯世英的教育观念里,科研能使课本中的内容“活起来”,教学经历则能促进“理论研究”,两者可谓相辅相成。

同时,侯世英还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侯世英一直坚持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她不仅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还经常与学生一起开会、讨论,从学生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进步,反过来帮助学生更快成长,同时保证项目和研究的进度。

数十年的科研积累,为她的教学工作注入了很多“活力”,与学生保持密切互动的同时,使学生摆脱了“单向”工科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进去、学得懂,还能提出问题。侯世英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和透彻,再从教学问题中激发出科研活力,运用各自优势,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深耕细作笃行致远,让教育教学“暖”起来


重庆大学每年都会开展教师课程评价,每次,侯世英总是能收获到学生的好评。学生们说她平易近人、课堂有趣、思想前卫、充满正能量、是知心朋友……这一切都源于侯世英一直在本科教学中深耕细作,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工科教师,侯世英喜欢阅读各类的书籍,对哲学、心理学等都有所涉猎。她认为“语文是伴我们一生的朋友”,所以要求她的研究生每周都要做一次读书报告,每个人轮流负责会议记录,同时每月汇报一次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进度。在这样严格的督促下,学生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都有显著的提升,从一开始的叫苦不迭到后来都变成了深深的感激。

细心的侯世英发现,现在的学生比她那个年代的学生更自我,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与时俱进,思考如何使教学凸显个性、更有创造力,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双向思维和换位思考。如:针对“学生目标管理和人生规划”问题,她会从实际出发,分析行业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她牵头负责由本科生院批准设立的重庆大学“智汇”科技创新团队,指导本科学生获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本科生创意组)、2021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21年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18年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国际二等奖等。

在专业指导上,她是严师,但在生活中,她却是学生们的知心好友。学生们每次出去比赛,都承载了她的祝福,每次获奖都不忘在微信上第一时间向她汇报,这一切都让她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侯世英由衷地说道:“看到学生们的进步,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会继续努力,把余热都散发出来!”




































【责任编辑:曹竞】

MV《突击雄风》,展现新型合成步兵营的崭新风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15:53:38

MV | 告白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21:30:00

秋将逝冬将至,一曲《木归山》品秋收冬藏之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6 10:13:14

这首歌,献给十年,献给明天!

新华社2022-10-23 20:41:55

青春故事汇|当那一天来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4 20:55:53

《追光》MV

央视网2022-10-03 21:05:27

观众穿戏服 演绎年轻态徽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2-10-21 08:13:57

河南漯河青年创作画卷《盛世谱华章》献礼二十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0 10:01:08

海滨城市大连积极盘活资源,激发文旅发展后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9 2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