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笃行不怠!同济基础研究持续发力

来源:同济大学2022年10月28日

踔厉奋发担使命,笃行不怠新征程,同济大学基础研究持续发力。近一个多月来,又有一批来自化学、物理、力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又一次彰显基础研究中的同济力量!


实现高效构建二级烷基硼化合物


10月11日,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徐涛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Modular and Fast Synthesis of Versatile Secondary α,α-Dialkyl Boronates via Deoxygenative Alkylboration of Aldehydes”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该研究利用广泛存在或者合成易得的醛作为反应前体,通过脱氧烷硼化策略实现了二级烷基硼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合成思路,为制备二级烷基硼化合物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通用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利用这种方法仅需两步反应就可实现醛的一系列脱氧双官能团化,这为快速构建复杂分子带来了更多机会。


在高掺氮碳电极电容去离子脱盐除氯方面

取得进展

10月4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杰教授团队在高掺氮碳电极电容去离子脱盐除氯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该团队采用有别于传统的由零到多的掺氮策略,制备得到的高边缘型氮掺杂的类管状碳电极展现了高容量、快速率、低能耗、优异循环稳定性的盐离子去除性能,为解决工业循环冷却水脱盐难题的CDI碳基电极提供重要的设计思路。


为开发卵黄壳材料合成提供新的物理途径



9月30日,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国华副教授、吴广明教授团队与汽车学院肖强凤教授团队联合开展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材料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受食虫植物狸藻利用压差捕食行为的启发,联合团队利用超声场作用下带壳囊泡的空化效应,模仿了狸藻的猎物捕食过程,实现介孔碳壳对氧化钒纳米颗粒主动封装,避免了苛刻的高温还原过程,制备了VOx@C卵黄壳纳米球,应用于锂硫电池隔膜,通过捕集和催化转化多硫化物,有效抑制了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制备了高性能的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开发卵黄壳材料合成提供了新的物理途径。


提出三维电子衍射定量分析

手性介观晶体结构的通用方法


9月29日,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韩璐教授团队以“Synchronou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ral mesostructured inorganic crystals by 3D electron diffraction tomography”为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


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电子衍射重构来确定分级手性介观结构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角台倾转范围内由二维电子衍射花样重构出一套完整的三维电子衍射数据集;基于倒易空间调制的电子衍射花样与正空间介观结构材料晶体结构对应关系以及相应的衍射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来同步求解无机晶体的多级手性结构信息。


在氟化碘酸盐晶体中实现宽带隙和强倍频响应


近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Wide bandgaps and strong SHG responses of hetero-oxyfluorides by dual-fluorination-directed bandgap engineering” (基于双氟化导向能带工程在杂氧氟化物中实现宽带隙和强倍频响应)以Edge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于化学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并被编辑委员会遴选为期刊封面文章。


该团队以碘酸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双氟化调控能带结构的分子设计策略,创制了首例5d0过渡金属氟碘酸盐的晶体材料A2WO2F3(IO2F2) (A = Rb (RWOFI), Cs (CWOFI))。RWOFI和CWOFI表现出迄今为止在d0过渡金属碘酸盐体系中的最宽带隙,同时还具有强的倍频响应和宽光学透明窗口。


揭示软物质高频各向异性特征


9月6日,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仓钰助理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Shu Yang教授、德国马普高分子所George Fytas教授等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联合发表论文。


该研究探索了液晶弹性体的高频力学和传热各向异性,揭示了液晶弹性体不同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为其按需编程的设计及其高频应用提供了见解。


推动超低功耗、超高密度自旋电子学器件发展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丘学鹏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论文“Efficient perpendicular magnetization switching by a magnetic spin Hall effect in a noncollinear antiferromagnet”。


有别于当前的自旋流产生机制(自旋霍尔效应、界面Rashba效应等)产生的面内极化自旋流,该研究利用非共线反铁磁材料Mn3Sn的磁自旋霍尔效应产生新奇面外极化自旋流,高效驱动磁矩翻转进行信息写入。研究展示了拓扑自旋结构在自旋电子学中的重要作用,为超低功耗、超高密度自旋电子学器件提供新材料和新机制,有望极大推动新一代超低功耗、超高密度自旋电子学器件发展。

【责任编辑:曹竞】

MV《突击雄风》,展现新型合成步兵营的崭新风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15:53:38

MV | 告白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7 21:30:00

秋将逝冬将至,一曲《木归山》品秋收冬藏之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6 10:13:14

这首歌,献给十年,献给明天!

新华社2022-10-23 20:41:55

青春故事汇|当那一天来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4 20:55:53

《追光》MV

央视网2022-10-03 21:05:27

观众穿戏服 演绎年轻态徽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2-10-21 08:13:57

河南漯河青年创作画卷《盛世谱华章》献礼二十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20 10:01:08

海滨城市大连积极盘活资源,激发文旅发展后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9 2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