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新生故事 | 在川师大,奔赴下一场山海!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2022年10月19日

金秋十月

四川师范大学终于迎来了2022级新生

他们自五湖四海而来

将从狮山龙湖启航

踏上新的征程

开启新的篇章

在迎新现场

新闻中心通讯社的学生记者

采访了部分新生

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

1

十五相约 筑梦未来


刚满15岁的东北小姑娘陈美希是新生里面年龄最小的,现就读于舞蹈学院舞蹈学专业。这个一笑起来就有两个可爱梨涡的小姑娘,看上去还是一脸稚气。她告诉记者,自己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的学习,因此比别人“节约”了三年时光。在别人还在读高中的年纪就考上了大学,对陈美希来说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经历。她说道,“虽然15岁听起来好像比别人小很多,但其实我和身边的人心理年龄是差不多的,大家都有共同语言,在实际相处过程中很融洽,并不会觉得有太大不同”。

记者了解到,陈美希的比赛和演出经验十分丰富,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曾获得全国GDC舞蹈大赛东北区一等奖,参加过4次辽宁卫视春晚表演。“以前在舞蹈学校,课程安排很紧凑,从早训练到晚,休息时间很少。”过去的那段经历,陈美希至今难以忘怀,也是那段经历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是努力的见证。

陈美希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四川师范大学,学校的环境很美,学风也很好,老师、同学都很照顾自己,这让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她希望能在大学四年里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在专业上努力提升,在文化上更上一层楼,用每一次的努力去积累更多的精彩。谈及对未来的规划时,陈美希表示自己想成为一名舞蹈老师或编导,她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本科毕业后也会考研继续深造。相信日后,陈美希定能在新的征程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2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韩林志与双胞胎姐姐韩佳志今年一同高中毕业,姐姐考入了清华大学法学院,韩林志则考入我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

韩林志和姐姐虽为双胞胎,在长相和性格上却差异很大。韩林志说,因为和姐姐是异卵双生,所以相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小和姐姐都会被当成独立个体来看待,很少会被‘捆绑’在一起,彼此也都很独立。”韩林志也提到,自己会经常在学习问题上请教姐姐,姐姐的自律一直影响着自己,是自己的学习榜样。在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之前,韩林志就有未来从事教育行业的想法,她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伟大而有意义的。她告诉记者,在高中时期有一位自己很尊敬和喜欢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希望以后能追随她的步伐,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了解到川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后,韩林志毅然选择报考了该专业,向她的教师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尽管韩林志知道,在专业学习上,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要面对的竞争还很激烈,但是她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她会继续努力奋斗,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韩林志还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爸爸妈妈都是中共党员,家里一直很注重两姐妹的爱国爱党教育。在这样的红色氛围熏陶下,自己也希望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当然,大学四年的时光,她也希望自己能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保持自己的真实状态,尽情地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综合能力、人际交往、专业水平均衡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3

立志为师 圆梦川师


数学科学学院的王若琳同学,是我校录取的四川省理科最高分。对于学习,王若琳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有两个小本子,一个记录我的学习计划,包括预习和复习的内容计划和时间计划;还有一个记一些单词和公式之类的小知识。”这套方法不仅帮助王若琳养成了很强的时间观念,做事专注、迅速,还帮助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当记者问到她为何选择了数学专业时,王若琳谈到了她对数学的兴趣所在,“能够做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或者是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数学问题,就会非常有成就感”,正因如此,数学专业便成了王若琳的不二选择。在了解了学校的课程培养体系后,王若琳十分高兴,并非常期待学习相关课程。

王若琳还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幸运,从小学到高中,都遇上了特别优秀的老师。她从初中开始就立志成为一名教师,能够考上四川师范大学,她非常的知足。她初三的班主任是让她特别敬佩的一位老师,班上曾有一些比较胆小的同学,这位老师通过一种非常温柔且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培养和建立起了自信心。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给了王若琳一种触动,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成为了她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契机。

当聊到大一的规划时,王若琳脑海中似乎有了计划本和时间表,她希望自己首先能尽快跟上大学的生活节奏,适应集体生活的宿舍环境,大一上学期的四级考试能够考得好一点…..聊到整个大学的规划时,王若琳目光坚定地表示,肯定会继续深造,“我想让自己的学识更扎实更渊博,这样我在教书育人的时候,能够帮助我的学生更容易学懂数学,发现数学的美妙”。


4

“疫”不容辞 战“疫”有我


自七月底四川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心理学院2022级新生寇善美就一直奋战在邛崃市文君街道双桥社区的防疫一线,测温验码、录入信息、维护秩序、摸排情况、上门服务.……. 寇善美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志愿服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群众排队时间,寇善美每次工作时都会严格地控制自己的饮水量,避免因上厕所而影响到整体工作进度。尽管每次志愿时间很长,工作量很大,但她从来没有缺席过。当疫情形势愈发严峻的时候,寇善美不仅在社区里服务,还参与到协助企业开展防疫工作,以及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登记和核酸检测。她对记者说:“事情交到我手上,我不做好良心过不去,把交办的事情做好我就安心了。”

寇善美告诉记者,自己主动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既是受到家里的影响,也得到了家里的支持和鼓励。她的外公以前是一名乡镇干部,一心为民办实事的思想和行为深深影响了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努力成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

寇善美表示,这几次志愿服务经历让她熟悉了社会情况,也磨炼了胆量和意志,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她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刻地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能为社会服务感到很满足。“在这次疫情中,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只是万千星火中的一个。而星星之火尚有燎原之势,大家一起为社会作贡献,共同抗疫,定能战胜疫情。”


5

珍惜大学时光 走好当下的路


为了上学曾在雨天走过一次又一次的泥巴路,也曾在严寒冬日踩着一尺厚的积雪。对孙帅来说,儿时记忆中的上学路就是一场冒险。如今圆梦川师大的他,是来自八百多公里外的河南洛阳的一名回族学生。

谈及家乡的变化时,孙帅说道:“以前去上学的路很难走,条件很差,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但是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建设下,家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路上的积雪会被及时清理,上学的路不再那么艰难,泥巴路已经变成柏油马路,交通便利、生活便捷。"

谈及自己的变化时,孙帅诚恳地讲到:“在高中时期,我曾面临过多次考试失利的打击,知道自己和别人差距很大,也曾一蹶不振过,但想到家乡都越变越好,自己不能轻言放弃,于是后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成绩不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还比以前更好。”从一个小县城考到大城市,孙帅深知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他告诉自己要永远牢记曾经战胜挫折和挑战的那份勇气和信心,珍惜大学时光,走好当下的路。

孙帅选择了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都想往工科方向发展,电气工程便是他的兴趣之一。“父母希望我能够平平安安,但我希望自己不辜负父母这些年来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所有人对我的关怀。”他的目标是在所学专业好好“扎根”,把该学的知识学好、学透,在课余时间补充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厚积薄发。待学有所成之后,为家乡以及祖国的电气工程事业添砖加瓦。除了专业,孙帅对运动也有浓厚的兴趣,他希望在大学里继续发展打篮球的爱好,此外还希望能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得到充分全面的锻炼。

作为一名回族的学生,家乡的饮食习惯肯定和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当了解到学校设置了民族餐厅,他放心了不少。他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能够和同学融洽相处,早日走上理想的轨道。


6

心怀感激 不畏艰险


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了6.8级地震,商学院2022级新生杨丽苹,便是这场地震的亲历者。

“地震发生时,我和姐姐还在客厅,感觉到很摇晃后就急忙跑出家门,发现对面的山也晃得剧烈。”杨丽苹在回忆起地震发生的场景时仍然心有余悸。在这次地震中,杨丽苹家中房屋倒塌、财产受损,但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学校辅导员打来电话关心慰问,并告知了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给杨丽苹带去了许多温暖。她对记者说:“非常感谢学校第一时间对我的关心,那个时候虽然还未到校报到,但是却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尽管地震对当地人的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但杨丽苹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难,适应新的状态。“地震后我们家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水没电没网的,我又需要上网课,很不方便。那个时候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去加油站给手机充电,办法总比困难多。”杨丽苹唯一的遗憾是由于自家受损严重,就没有参与到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中去。但她表示,自己渴望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担当,体会奉献的价值,相信自己在大学里定会实现这个小小心愿。

初进大学,杨丽苹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在大学4年里,我希望能够把专业知识学好,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建功立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地震带来的阴霾逐渐散去,杨丽苹深知,纵使前路艰险,依然可以从容面对,只要往前走,就会有尽头。

【责任编辑:曹竞】

重新发现“附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8 10:28:29

让旅游更加智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8 10:28:23

文旅发展迎上数字化浪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8 10:28:19

76岁歌唱家程志唱响歌曲《腾飞中国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6 10:23:52

云南安宁:文化传承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0-16 14:13:25

微电影作品展播:巾帼丈夫——胡重

黄山学院 2022-10-12 13:36:31

姑苏古城年轻人:这碗“复古”面条热腾腾

中国青年报2022-10-13 07: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