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家 >正文

各界人士共探助力听障人士“从无障碍交流到无障碍就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9月26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范子菁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9月25日,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中国青年报社、高顿教育、中青校媒联合推出“‘无声’的第一课”活动。活动中邀请到残疾人教育、就业领域专家,以及媒体、企业等社会机构,共同探讨如何助力听障人士“从无障碍交流到无障碍就业”。

对听障人士“无障碍就业”应予以更多关注

残疾人就业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中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就业处副处长李伟认为,听障人士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听障人士的听力问题阻碍交流,而不需要沟通或只需要简单的沟通就能完成的工作并不多。二是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认识程度低,不了解残疾人在就业中的比较优势。三是无障碍交流的环境尚未完善,一些用人单位看到简历上的“残疾”二字就认为应聘者一定缺少工作能力,甚至不给予面试机会,但事实上,一些听障人士通过人工耳蜗等可以实现顺畅交流、正常工作。

我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璇已经从事了11年聋人高等教育的工作,也走访过很多招收听障者的单位。在她看来,听障人士四肢健全,大脑可以自由运转,有非常大的就业潜力,但是在就业岗位上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潘圆介绍,《中国青年报》一直关注残疾人群体的在生活、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例如疫情期间,记者在网上看到残疾人发贴讲述自己遇到的生活困境——抢菜平台的界面设计对残疾人不友好,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中国青年报》还报道过一对80后的盲人创业者夫妇的故事,他们坐公共交通上下班,但公交车司机不让导盲犬“阿布”上车,经旁人解释“阿布”是导盲犬后才得以通融。“我们要用心、用力、用情,真正体会他们的困境,才残疾人面临的这些问题揭示出来,起到推动社会的进步的作用。”

 

社会各界发力助听障人士就业

助力残疾人就业,社会各界正在共同努力。李伟表示,听障人士的就业一直是残疾人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国家针对残疾人就业制订了集中就业和分散按比例就业的制度,出台了《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等。各省市也依据这些意见出台了具体的办法措施,包括安置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就业的奖励办法等等。同时,他提到国家也正在帮助残障人士提高就业优势,如中国残联针对残疾人就业培训提供了多项服务,到2020年,已经为400多万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听障人士达到53.8万人。

郑璇在教学中提出三位一体的沟通课程体系,同时锻炼听障嘘声的书面和口语能力,并通过学习手语课来弥补听力的缺失,提升他们的沟通能里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帮助他们在群体中获得身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管是什么样的语言,我们都可以通过沟通能力的建构来提升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做好走上职场的心理准备。”

“企业的本质工作是提供产品和服务”肖金菊介绍道,“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课程和教育中,无论面对的服务对象是谁都能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获得良好的体验。”高顿教育很早就关注到了残疾群体,据介绍,高顿的学员中就存在部分听障人士,他们同样可以在高顿收获很好的学习体验,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获得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助力无障碍就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更好地助力无障碍就业?郑璇表示,目前我们仍欠缺对听障人士的宣传,导致很多用人单位的管理者无法真正了解听障人士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她举了“无声骑手送快递”的新闻,来阐释沟通不畅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也提醒用人单位应掌握一些帮助听障人士的小技巧。她呼吁:“希望社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平等的平台,更多地看到我们能够做什么,而不是把目光停留在我们不能做什么上面。”

通过报道来提高整个社会保护残疾人的意识,在潘圆看来,这是媒体应该努力的方向。她注意到,很多时候残障人士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施舍和救助,而是通过社会的建设让他们依靠自己的本领获得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媒体应该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给予残障人士关爱和公平,让他们能够更加有尊严、有质量地生存和发展。潘圆还着重强调,在报道时要用心用力用情。只有真正体会到残障人士的困境,才能将他们的故事传达给社会,推动社会更好地帮助到残疾人。

肖金菊认为,企业应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平等的机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能设置障碍,考察人才的本身,同时,可以给予残障人士一些倾斜,此外,也需要关注到残障人士在职场中的晋升与发展问题。她强调:“企业的工作是提供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希望能够号召所有企业贯彻一个理念,提供无障碍的产品和服务。而从高顿教育自身出发,除了在职业教育上配合政府和通识教育的体系,发挥自己的使命,也可以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链接企业和校园,帮助残疾人更好地掌握市场所需要的技能。”

 



【责任编辑:曹竞】

《广西米粉——舌尖上的缠绵》新书分享会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25 20:11:26

随杨紫穿越北京中轴线 俯瞰一场城市变迁史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23 10:50:00

谷麦满仓,一曲《与谁平分》唱响金秋好“丰”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22 21:11:38

肖恩:用心听见寻光之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16 16:50:08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