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浙江省诸暨市依托“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国防教育

作者:杨新 孙晓菲 来源:中国国防报2022年08月05日

图①:学生展示剪纸。杨新摄

图②:学生学习“赵家拳棒”动作。孙晓菲摄


劈波斩浪的军舰、直冲云霄的战斗机、身姿挺拔的解放军叔叔……红纸翻转折叠,剪刀精雕细琢,巧手上下翻飞。8月初,浙江省诸暨市姚江镇直埠小学与浣东初中的拓展课上,剪纸老师教大家以“心中的国防”为题,精心制作多种多样的剪纸作品。


用剪刀小心剪出“军魂永驻”的字样,收尾时还在文字旁留下几朵小红花作为装饰,姚江镇直埠小学601班学生周紫涵神情专注。她告诉笔者,从小她就对解放军心怀崇敬,这次剪纸课布置任务后,她心里立刻浮现出这4个字。“剪纸课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强化国防意识。”综合实践老师寿孟彩告诉笔者。


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地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以下简称“非遗进校园”)活动。诸暨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这一活动给予各方面支持保障。各中小学校纷纷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非遗文化学习课程。诸暨市人武部借水行舟,协调教委和各中小学校,将非遗文化与国防教育活动相结合:设置国防和军事主题的剪纸、泥塑等比赛,安排非遗传承人与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同台授课,让学生在学习非遗技能的同时,了解国防和军事知识;组织校园舞龙队参加社区演出,加入为光荣之家送喜报活动队伍,激发学生参军报国热情……


“沉肩、挺胸、收腹、立腰……”赵家镇中心小学操场上,学生们认真学习“赵家拳棒”基础动作。“赵家拳棒”作为“非遗进校园”活动内容之一,已成为“1+X”晚托课程的体育特色项目。“要成为一名军人,首先要有一个好体格。”该校校长介绍,他们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面对面、手把手授课,成立“榧乡小小武术家”社团、大课间练习武术操等多种形式,把榧乡武术文化融入学校教学活动中,着力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夯实兵员基础。

【责任编辑:王裴楠】

青年相聚“上合之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21:19:30

​艺术展、儿童剧、早茶客……乌镇无尽夏生活节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23:00:32

变粪为宝!动物粑粑课堂开课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9:27:28

广东已建成100个自然教育基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9:27:25

天文学家苟利军:给黑洞“画像”的人

中国青年报2022-07-27 06:55:06

“粤菜师傅·幸福菜谱”中山石岐乳鸽菜谱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7 12:23:18

音乐MV《青春宇宙》,致敬青春奋斗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8:30:00

【青年范儿·名家说】去博物馆寻找大唐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7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