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去国博,感受璀璨“古罗马文明”

作者:胡杨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2年08月04日

休息中的拳击手

罗马的三位守护神

“双勇士之墓”的随葬品

休憩的赫拉克勒斯

安吉提亚女神坐像

炎炎夏日,博物馆里不仅清静凉爽,且有不同的艺术展览可赏,可谓避暑、审美两不误。当我看到中国国家博物馆7月10日—10月9日举办“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预约购买了参观门票。

7月23日上午10点,我随着排队的人流走进国博时,发现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观展。走在我前面的刘女士就是带着女儿果果从石家庄赶来的,她说每个假期都会带女儿流连于各大博物馆,这次“古罗马文明展”自是不能错过。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公认的文明古国,都拥有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今年适逢国博创建110周年,作为2022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带来了意大利全国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共503件珍贵文物——“跨越千山万水”,为你而来。

登峰造极的雕塑作品,展示古罗马唯美艺术众生相

刚步入展厅,“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的环形展览牌就敞开怀抱拥抱你。在“序幕”转角处,第一眼看到的是意大利国宝级文物铜像雕塑“休息中的拳击手”。该雕塑真品创作于公元前一世纪,是雅典雕刻家阿波罗尼奥斯的不朽杰作,线条强健有力,神态生动传神,将生命力与力量感完美交融,现在展示的是百分百还原的复制品。

与“拳击手”并列的是另一件表现罗马文明起源的代表性文物——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西尔瓦诺斯的圣坛,四面雕刻精美,刻画了罗马城的起源——母狼哺育双胞胎的神话故事。

如果问古罗马人最爱的神是谁?那一定是维纳斯。从历史渊源上看,罗马建城的罗慕路斯和穆勒斯兄弟,就是两个母狼喂养的双胞胎,他们是特洛伊的王子埃涅阿斯之后,而王子的母亲就是维纳斯。

此次展览虽然没有维纳斯的踪影,但我却遇上了心中的“维纳斯”——让我过目不忘的安吉提亚女神坐像。这个安然坐在宝座上的女神像,大约一人高,线条之流畅、体态之优雅、服装如行云流水般,真是美得无以言表。只可惜女神的脸部只剩一半,就像残缺的维纳斯。

安吉提亚是古代意大利拥有魔法和治愈力量的一位女神,为意大利中部马尔西人和其他奥斯克—翁布里亚族群所信仰。她的形象与“水”和“冥界”联系在一起,她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毒物,被认为是野生动物的主宰,她的名字也来源于蛇。马尔西人就被称为“舞蛇者”,这种传统在阿布鲁佐一直延续至今,每年一度的捕蛇人节中都能看到其表演。

站在安吉提亚女神像前,我拍了很多特写尤其是脸部,一半是棱角分明的脸,明眸善睐;一半是黑暗,强悍的残缺美颇具冲击力。曾看过蒋勋描述他去意大利米兰看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件雕塑《哀悼基督》时流泪了,在国博遇上“安吉提亚”时,我虽没有哭,却深深理解了蒋勋所说:“史料与考证不会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呼吸。我一直记得那么真实的作品呼吸的声音。三十年后,那呼吸的声音还在,更清晰也更具体。‘美’不是知识,‘美’是一种存在的真实。”的确,直到现在,“安吉提亚”的美依然呼之欲出,那是一种“会呼吸的痛”。

掌管成年仪式和疾病治疗的守护神“母亲女神”虽与“安吉提亚”并排而坐,却显得朴实多了,她的神情和蔼可亲,两手托着两个襁褓中的孩子。

古罗马是个诸神崇拜的时代,展厅中央的群雕“罗马的三位守护神”也颇有象征意义。朱庇特居中,密涅瓦在右边,朱诺在左边,3位守护神排排坐,由有翼胜利女神为他们加冕。群雕表现出三位守护神各自的传统职能和象征的圣物——朱庇特是闪电和鹰,朱诺是孔雀和权杖,而雅典娜·密涅瓦是猫头鹰。

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宙斯与凡间女子阿尔克墨涅的儿子。展厅中央的青铜像“休憩的赫拉克勒斯”是希腊雕塑大师利西波斯的名作,创作于公元前三世纪。利西波斯塑造了一位强健的大力士形象,虽处于放松状态,看似平静的躯体却蕴藏着巨大力量和开创未来的勇气。

在“众生的面相”这一单元展出了一系列古罗马石雕肖像,既体现了人们对永恒的追求,也是文化趋于一统的表现。人们刻画自己或家人的雕像,以期超越生命的短暂,使个人或家族的记忆得以永存。很多古罗马意大利时期流传下来的石雕肖像,就见证了这种对永恒的追求,并蕴藏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公元前146年古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公元前30年又占领了埃及,自此古罗马将原古希腊统治的广大地区全部纳入罗马帝国版图,而且继承发扬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成果,成为当时的西方艺术中心。雕塑艺术在古罗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地位,其雕塑作品之多、之精美,在今天仍是难以想象的。

观艺术精品“马赛克”,拼合出古罗马文明灿烂图景

俗语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此次展览以“意大利之源”为主题,通过不同文化元素、传统和风土人情,让观众通过艺术珍品的“马赛克”拼合出古罗马文明的灿烂图景。

“族群的记忆”单元陈列着来自古意大利不同地区的丰富随葬品,涵盖不同主题,反映了不同族群、阶层、性别的墓葬习俗及其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和信仰崇拜。通过这些随葬品,可以一窥古罗马时期各族群的生活情境。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意大利半岛还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而古罗马人也并非单一种族,是由拉丁人、萨宾人、伊特鲁里亚人、希腊人等多个族群合并而来。这些不同族群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昭示着一个万物包容、兼收并蓄的时代。

我被展览上一件精美的蓝绿玻璃制骨灰瓮所吸引,这个瓮出土于庞贝古城。在伊特鲁里亚,人们将逝者安放于如同生前家居环境的石墓中。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族群则在逝者遗体周围放置大量金属制品和陶器。女性墓葬中部分物品源自古代的礼仪职能,墓室内的彩绘装饰详尽表现了贵族大家庭中男性和女性长者在社会和仪式中的角色。

展览的尾声是著名的“胜利之翼”,这只右翼是胜利女神像的一部分。其宛若天然的细节特别是精美的层层羽毛,都是用小刻刀精雕细琢而成的。从雕塑的写实性和工艺水平来看,其创作时间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左右。

曾经在盖乌斯·尤利乌斯·波里比乌斯奢华宴会上出现的“阿波罗铜像灯座”典雅地泛着金光;差点因“伤情”无法展出的双涡旋柄高脚杯形酒缸静静伫立在展柜中;公元前三世纪“双勇士之墓随葬品”……我走马观花看了11个主题单元的展览,从社会、语言和宗教等多元视角一窥“意大利之源”,虽然只是捡拾了古罗马文明的鳞爪片羽,却也在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美的痕迹。

其实,任何一种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都源于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优秀的文化。孟德斯鸠曾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如果某一个民族由于本性或是由于自己的制度而有某种特殊的优点的话,他们(古罗马人)立刻就把它学习过来。”

为了庆祝中国国家博物馆110岁生日,目前国博还推出了“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等一系列展览,为这个夏天奉上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大餐。此外,国博内目前还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等基础展览,以及中国古代服饰、饮食、钱币、书画、瓷器、玉器等专题展览。眼下正值暑期,不妨带着孩子,也去国博感受一番中华文化和西方文明交相辉映、交流传承的魅力吧。

胡杨/摄

【责任编辑:李丹萍】

青年相聚“上合之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21:19:30

​艺术展、儿童剧、早茶客……乌镇无尽夏生活节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23:00:32

变粪为宝!动物粑粑课堂开课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9:27:28

广东已建成100个自然教育基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9:27:25

天文学家苟利军:给黑洞“画像”的人

中国青年报2022-07-27 06:55:06

“粤菜师傅·幸福菜谱”中山石岐乳鸽菜谱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7 12:23:18

音乐MV《青春宇宙》,致敬青春奋斗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8 08:30:00

【青年范儿·名家说】去博物馆寻找大唐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27 21:00:00